俺不懂攝影,也沒有高質素的相機,只有用iphone拍下照片,和各位好友一起分享一下G-shock之路。還請各位看官留句支持。
還記得小時候,曾經擁有一只電子表,旁邊還能發出小小的電筒光源,沒想到這種對電子表的熱衷就一直維持至今。G-shock,在我念初中的時候,就已經成為一種潮流的代表,一雙nike,一只G-shock,簡直就是學生時代高富帥的代表。那年,是1993年,我啥都沒有。對于那遙不可及的G-shock,我總是充滿了羨慕妒忌恨。
隨著歲月的流逝,我一直以為這份追求已經忘卻。步出校門,我成為了一名特殊的警察,養成了極其嚴格的時間觀念,甚至到了分秒不差,曾經戴過各種各樣的表,但摔壞、刮花、時間不準等各種問題,令手表成為了一件不可信任的配飾。因為工作關系,不可帶手機,工作時忍受長時間的寂寞和超負荷的心理壓力,看著時間一秒秒變動,已經成為我必不可少的樂趣。加上經常參加訓練和一些對抗競技,G-shock這個牌子,再次出現在腦海。
我的手腕只有16cm,一直認為自己戴不住大表盤的g-shock。在30歲前,G-shock 5610系列,成為了我唯一的鐘愛。5600E、DW-5600MS反黑版......數不清的5600,遺憾的是沒有留下照片。
電影《頭文字-D》正是5610大放光芒的時候。現在唯一保存下來的只有GW-S5600B。作為5600系列中的佼佼者,其擁有太陽能、六局電波,更重要的是印在表帶上的紅黃色字體Carbon Fiber,令整個表表現出簡約而不簡單,動感的配色,低調的外觀,使這款表成為我5600系列唯一保存的代表。隨著年齡的增長,戴的機會越來越少,但它始終在我收藏架里占據著不可或缺的位置。




因為受傷,我離開了特殊的職業,選擇像個普通人一樣的生活。我更是瘋狂的喜歡戶外運動,搏擊、攀巖,war Game,像是發泄著多年的情緒。5600系列畢竟表盤太小,已經不想再低調的我就有了新歡。GW-3000BD進入了我的眼簾,騷藍,分針秒針的跳動,在各種功能中急速的轉動,那一抹藍色在黑色的基調上,似乎如此的吸引,像精靈,更像幽幽的刺客。




買來的時候是金屬帶,我覺得不舒服,還是更換了膠帶,比較輕便穩妥。最耐看的表,但是也是我最搞不懂的表,每次一個功能,要等那些針轉個半天,我早已經掏出手機完成了相應的功能。最重要的是,我奔波于各個時區,我難以同時看到當地時區和北京時間,那個小小的24小時,我看到眼睛流眼淚也沒看清楚幾點。到最后,3000BD也只是一個最特別的配飾,細細品味它的幽靜、它的可靠。
泥人G9300,正式走入我的收藏架,那年去澳洲公干,臨行前在論壇里,看到它的曝光率大增,原本很擔心自己的手腕不夠粗,但被那種磨砂黑色的感覺所迷倒了。買的時候,因為店鋪里有波版賣光,我想想反正已經有兩個電波,這點已經不重要了。成為那么多款中最便宜、最常佩戴、最耐用的一款。




指南針、溫度,是作為額外最常用的功能,月相圖,可以讓我隨時知道農歷的時間,讓我不會錯過家中長輩的生日和重大節日。G9300陪我走過了許多個國家,經歷過不少風雨,雖然無波,但卻依然分秒不差。無論是哪個國家,當地時間、北京時間隨時可以看見。
在2013年,出差泰國前,prw-3000上市,有別于傳統casio造型,一副松拓外觀,而又具有casio的實用,令我再次心動入手。




上手的第一感覺就是輕便舒適,第三代傳感器,指南、溫度、高度、氣壓全部齊全。極酷的反顯款,配搭任何款式的衣物也不會突兀,最重要是冬天,不會因為袖子而頂手腕,一圈亮銀色的刻度,令沉著的顏色中充滿了貴氣。但正是這個電鍍的金屬表盤,在戴的第一個月,就已經磨出一圈的掉色了。有點完美主義的我曾經一度想把它出掉。但作為如此特別的一款casio,始終放不下。
最近,去泰國前經過香港,被GW9400的廣告畫面所吸引,那種如同機械戰士的感覺,與prw3000一樣的功能,卻兼備G-Shock的強悍,在我心理掙扎10分鐘后被時間廊那個小帥哥說的一句話擊倒了:不用想了,看你矛盾到最后一定會買,只是什么時候買而已。于是,9400就作為近期最后一款卡表,代表收山之作。
紅黑配搭,加上閃亮的金屬按鈕,如同一個功能強大的高科技設備,功能齊全而強大(不過老實說,心理總覺得功能越多越容易壞)。






9400也有缺點,就是確實是重了,比9300大了一圈。因為我的手腕細,緊一格過緊,松一格略松,冬天穿衣服老是頂著手,在冬天舒適度不如9300.
上一些全家福對比圖~



GW3000B和S5600B

9300和9400兩兄弟

2013年度的prw3000和9400

boss的指針和g-shock的指針




每款G-shock,或許有不同的氣質,但卻具有同樣的追求,一種桀驁的性格,令我始終傾情于G-shock的世界。
42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