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ze=4]
就慢了一點點啊,全黑款都不是論壇首發了??!嗚嗚嗚…
每年CASIO都會發布幾款重量級產品,看巴塞羅那國際鐘表展就知道,這款GWN-1000B正是其中之一,從設計到功能搭配,廠商下了不少功夫,另外從官網海報也看得出,廠商寄予厚望。

官方把它叫做新航海大師——GULFMASTER,就是新灣人了。從表盤刻度的設計來看,還是有那么點掌舵的味道,功能上也配備了月相潮汐暴風警報等航海機能。

以下先看看實拍圖:



Smart智能操作系統的霸氣表冠

紅色部分是感應器外觀,這個造型不錯,包括按鍵的設計,有點變形金剛的味道。

卡通有趣而有立體豐滿的刻度

JAPAN H,日本原產,該表款從目前公開的信息還未發現什么吊炸天的創新或者工藝,奇怪的是為什么安排在日本生產,難道是因為另一款主打款prw-6000的原因?


表帶泰國產,表帶有點硅膠的感覺,不知是不是加了什么更耐海水侵蝕的材料?還是學習suunto了?


小盤針和秒針均有夜光,比較卡通的刻度發出的夜光還是零落有致,增添幾分活潑。
表款搭載了最新一代感應器,三重感應樣樣齊全

新感應器反應還是蠻靈敏的,走下1層樓,高度讀數就一直跟著變化。

這款G有一個很嚇人的數據:寬55.8mm,簡言之就是一驚人巨G,基本采用SMART系統的沒幾塊不是大G的。

Gw-a1000-1a和gwn-1000-1a

Gw-a1100-1a和gwn-1000-1a


是不是巨G拿來和蛙人比比就知道了


Gf-1000-1a和gwn-1000-1a
gw9400也是比蛙人寬的。




這么重要的拳頭產品竟然不設計一個有文化內涵的背刻,可惜了。不過有個細節倒值得關注,下圖紅線所指位置多了一層膠墊,不知是不是加強防震而設?等等以后哪位大神解刨出來看看。
以下再看看巨G上手效果:

15cm的小女子

16cm的小年青

18cm的漢子(以下均是)






貌似這款GWN-1000B新款上市伊始就遭到一大堆質疑聲音,其實從表的設計和功能來說,這款表是沒有錯的,看來是廠商在品牌管理上考慮得不夠周詳,從2013年很多新款發布以來,就有那么點苗頭,廠商在不斷挑戰著卡迷對品牌的傳統觀念。舉MTG為例子,最新一代MTG的MTG-S1000系列,就把MTG傳統印象顛覆得徹頭徹尾,不過新款還能傳承著這個系列的特質,上市以來雖然有一點品牌形象上的沖擊,仍然得到市場的認可和喜愛。

這次的GWN-1000B上演著類似的故事,但爭議來得更為強烈,好像市場已經忍無可忍了?為何?新產品套老車,忽略卡粉的品牌感情,以下就這個我淺談一下我的看法。
一、新產品套老車,未盡品牌忠誠

且看上圖新舊GULFMAN,單看外表,就覺得他們八竿子打不著,完全找不到一點點前輩的品牌元素,航海特有的月相潮汐數顯部分直接咔嚓掉了。規格上新款更和舊款不是一個檔次,和MTGS1000一樣,倜儻書生轉身變臉成一魁梧大漢。另外在防潮防銹上,新款好像沒有做更大改進,它身上那么多金屬器件(尤其表帶上),我怕經不起海水的侵蝕。唯一有傳承的就是功能,新款保留了月相潮汐功能,還有就是由于應用了最新一代感應器,對航海氣壓的變化更靈敏了,這也是官方特意宣傳的地方。
那為什么廠商還要叫它GULFMASTER?我猜想廠商也是糾結的,也是沒有選擇的:首先,這個產品安插在那個子品牌上沒有太多選擇,因為prw-6000的存在,不能放到登山表里面;因為更為重要的GPW-1000即將臨世,不能放到航空飛行表里面;那只能在MASTER大師里面選了,蛙人肯定不能選,泥人也不行,放到泥人里面去直接就毀了泥人品牌,飛人已經退市,而且有GW-9400在了,那選GULFMAN就再恰當不過了,本身這個系列都在走下坡路。那為什么不能像GW-9400 RANGEMAN一樣重新創建一個***MAN品牌?勉強行,那就得舍棄掉兩大大師飛人和灣人,那這樣對苦心經營了那么久的master大師是一個弱化,水里蛙人,水面灣人,陸上泥人,天空飛人,覆蓋全面的大師系列立體豐滿,已經多了憑空誕生了RANGEMAN沒地方放了,再來一個***MAN,真不知擺哪了。所以從拯救GULFMAN角度和強化MASTER角度選擇放在大師系列是最恰當不過的了。一石二鳥,廠商自我感覺計劃完美。殊不知,給master品牌帶來了一個嚴重傷害,這個后續再講。難道真的沒有一個更好的安排么?其實我覺得有一個的:就是9400不要叫RANGEMAN,而是安排做9200的升級替代者,從功能、風格到品牌傳承來說都是合適的,然后這個GWN-1000B自行創建一個新品牌***MAN,這樣的品牌組合我覺得更合理。
或者說,要不不出不就完了嗎?呵呵,那也不行,G-SHOCK就是不斷創新的,每年不出新品也是要挨罵的,而且新一代感應器投了那么多成本研發出來要多賣多掙錢才是王道啊,所以GWN-1000B的實質就是這個3代感應器,借殼GULFMASTER還魂。所以從這個動機上來講,我覺得是品牌不忠的,這是大家就得不舒適的第一層次。
二、過分的跨界融合,混淆品牌界限。
1 與登山表的跨界

順序:prw5000——gwn1000b——prw6000
有壇友直接叫它“G-SHOCK版的PRW-6000Y”, 從上圖也可以看出,直接把prw-6000的前臉搬了過來,看到這里,我大概明白為什么gwn1000b是日本生產的了,prw-6000是放在日本生產,從成本的角度來看,自然應該把gwn1000b放在一起生產好了。
2 與航空表的跨界

順序:gw-a1100——gwn1000b——gpw1000
看命名都像航空系列,gwn-1000b只是加多了一個字母n“navigation”而已,從骨子來看,我覺得它風格還是像航空風格。
不管像誰,這款表的跨界融合還是或多或少令人產生了很多品牌重影,反而影響了對它自身的品牌的獨立認知。不過廠商還是相當自信的,希望通其霸氣的外觀、強大的功能一樣在市場上勇士闖關,殺出一番天地。
三、題外話
說到這里,不得不回顧一下CASIO這一兩年取得的創新成果,有2點我特別想說的:
在設計上,SMART ACCESS智能操作系統可謂大放異彩,在GW-A1000上率先獲得成功,在GW-A1100繼續錦上添花,以至給大家的品牌形象就是SMART=飛行風,所以一旦在別的產品上植入這個系列,就引起航空飛行風的跨界幻想。其實SMART操作系統實用性上大家感知還是很少的,也很少人專門評價它。倒是因為這個系統配套的表冠設計是一個極大的意外收獲,很多產品應用了這個表冠設計都獲得了成功,例如GAC-110-6A,根本不是smart系統,但有著一樣外形的表冠。
在技術上,第三代三重感應器可謂是最大的技術成果了,這一代感應器讓CASIO扳回不少顏面,因為在戶外腕表上大家一般會拿CASIO和SUUNTO對比,在專業性能上總覺得CASIO是花拳繡腿,完全低人一等。要搶奪戶外這一大市場,必須在核心技術上取得進步,這就是三代感應器的歷史使命,讓CASIO=專業,這才有向SUUNTO發起沖擊的底氣??纯茨奈患夹g控能來一個感應器CASIO vs SUUNTO專業測評,想必一定火。
GWN1000B的兩大核心就是上述兩者,可謂強強聯合,所以說GWN1000B的出世是滿懷厚重的希望和托付的。
四、品牌最大沖突大揭秘
剛才說了廠商在GWN1000B布局上苦心積慮,但卻不小心給G-SHOCK 品牌造成了影響,準確點描述,應該是不小心傷了CASIO的粉絲品牌情感,尤其是喜歡CASIO數顯的粉絲。這個沖突來自數顯和指針的沖突,自久以來,CASIO是數顯手表的代表,而G-SHOCK更是其中的主力,而Master又是G-SHOCK的精髓,把一只帶指針的GWN1000B安放到MASTER里面,猶如眼睛里容不得半粒沙子,這就是我個人認為這款表帶來大家不舒適感的最大根源。不是天字2號房一定在天字1號房旁,也不是說MASTER不能有指針款,只是大家習慣了而已,習慣就是客戶的品牌認知和品牌感情。
撇開一切,從產品上來說GWN1000B仍然是一支不錯的作品,它具備了一切時尚流行的元素,也具備經得起考驗的技術內涵,只是在品牌理念延續上需要更多的寬容和理解,或者以后類似的事還會不斷上演,祝福你——GWN1000B! [/size]
59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