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自認的精神家園在20世紀,日常比較喜歡的是偏向質樸、實用、清爽的設計語言的東西,有時依然會被華麗吸引,但是并無意追求。
從小到大生活圈中能見到的機械表非常少,表這個話題也很少出現,在初高中知識面還只有浪琴天梭時,無意間發現了一個叫“榮漢斯”的品牌,他們的馬貝(maxbill)系列弧形鏡面、包豪斯風格的腕表深深地戳中了我。當時只是學生,只能說說喜歡。
生活中或多或少肯定都會見到一些腕表,勞力士、歐米茄、萬國這些名字也經常聽說,但表這個東西還是沒有進入到我的視野里去,沒有戳到自己的東西再近再多也如過眼云煙。
后來,又是再一次的無意,在一本雜志上看到了整版印刷的Nomos“無國界醫生”的一款腕表,印刷品上的高清大圖總是來的更震撼的。我感覺看到了比榮漢斯同風格下更加協調的設計。這次契機我去多了解了一些腕表的知識和歷史,得知“德表”、“瑞表”之分,那時也通過格拉蘇蒂鎮這個詞條了解到了GO,但只看了羅馬字的議員系列,那時的基礎款議員好像還是12個時標全都是羅馬數字的,我第一感觸是它肯定伴隨一個對我來說的天價,二是這個牌子太正裝了。很中意Nomos,但是依然不是高中的我能夠得著的。
大學時主要在玩膠片,也沒有閑錢可以拿來買表。受祿萊、徠卡、森海等等一眾德國公司所影響,我的價值觀、審美已經完完全全被德國牽著鼻子走了。
畢業幾年了,我終于到了值得擁有一塊手表的時候。在選擇的時候,又去把瑞表諸多熱門款看了一遍,表號刷了一遍,都沒有找到比Nomos的Tangent更合我口味的款,直到我看到了格拉蘇蒂六十年代系列。我淪陷了,我腦子里就兩個字,完美。盤面真的是簡單。復古但不陳舊。表盤的時標是切削出來的凹槽,內部含有跟指針一樣的金色。
花體的數字有二十世紀初裝飾藝術的味道,一股子摩登的氣質。
它的大日歷是同平面的兩個數字盤實現的,沒有高低的錯位,跳歷為瞬跳,很舒爽。 39機芯上的特寫,很喜歡格拉蘇蒂品牌花體的寫法。
這枚表的表徑足足有42,但是機芯實際比較小,背面看過去有兩個幾乎沒有內容的鋼圈。(可能這是我認為唯一的缺點了) 自動陀齒輪的打磨一般般。齒沒倒角,但是公價六萬應該算正常。
雙G的自動陀。21k金包邊。保養過后轉的飛快,上鏈效率很好的。雙G很好看
德國廠標志性的鵝頸微調。雖然我這個是最簡化的版本,但是它造型真的給機芯增色不少。調節擺輪頻率也可以用
作為自己的第一塊表,真的超級滿足。
0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