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ze=5]整理文章并修改部分不當,值得一提的是原文無圖,收集各型號的高清大圖實在不易,有些型號百度也查不到,只能瀏覽特殊網站,因此還得去水印,弄了整整一下午,先補充上手卷機芯圖片,如果大家愛看的話后續會補上自動機芯圖片,只為交流、增加版塊人氣,不當之處大家指正,我會不定期更新完善。
一些機芯實在高大上,資源很少,故部分來源表友作業,在這里一并感謝!
有朋友會問為什么十大機芯會選這些,具體原因恐怕還得問原文作者,我認為現在很多自產機芯其實或多或少都是由最開始的那幾款原型機芯發展而來的,本人是建筑專業出身,舉個例子,現在建筑有解構主義,有機主義,包豪斯主義等等。但繁多的派系都源于最初的幾種風格:解構主義源于后現代派,包豪斯風格源于現代派的格羅皮烏斯等。手表機芯也是一樣,例如omega同軸技術源于2500,PP頂級計時機芯源于lemania,格拉蘇蒂、雅典、歐米茄、沛納海、nomos等很多自產芯都是由ETA發展而來,所以這里只列舉推出時間久,經過時間檢驗的,大眾普及率高的一些機芯,那些由原型機芯改造而來的機芯和可望而不可即的頂級機芯不在論述范圍之內,畢竟百年之前,紅花白藕,天下機芯本是一家,從這個角度講,原作者還是很權威的。
第一部分,手動部分:
我很欣賞“手卷”這個日本詞語,它那么的形象,人和表通過那細小的動作,便緊密的聯系在了一起。“我給你動力,你為我工作”,我愛手動,愛的要死。
1.ETA7001:
這枚機芯,是傳統瑞士小三針版路的一個總結。他的樣子,夠小巧,也夠精制。它是很多不需要自廠生產品牌的手動芯的首選。從1971設計制造開始,在它之前之后的2660、2691、2801,都不如他影響大。這尺寸只有23.3MM* 2.5MM的17鉆芯,被太多品牌選用。連自己有無數手動資本的OMEGA,也把他變成了CAL.651來裝備自己的產品。而德國的NOMOS,更是靠它大出風頭。 它的動力儲存42小時,它以前屬于著名的Peseux。




艾美7001改:


nomos7001改阿爾法:


2.ETA6497:
本身是Unitas最后的通用級別的懷表芯,對于手表說很大,有36.6MM的直徑和4.5MM的厚度。以前除了TISSOT批量做懷表需要它,其他的廠商可以置之不理。但流行大表的風潮,卻讓它美美風光了一把。大就是好,準確,穩定。雖然是18000的擺幅,卻可以把很多現代的小芯,打的落花流水。同批的型號是6498,只是小秒針轉移了90度。


愛寶時6947鏤空:

3.CELLINI 1602:
沒人太清楚這芯的資料,包括很多的玩家,人們太多的注意力都集中在CELLINI那美艷不可方物的外形上,所以并不在乎它的里面到底有什么心臟。數據如下:直徑20.8MM,厚度2.3MM,擺幅21600/每小時。他的機板具有可調校大小擺系統,可以精確調整擺輪的擺幅。調校部分取消了快慢針,靠擺輪上有2顆微調螺絲控制,單層結構鈹青銅合金游絲,具有4方位調校。手感爽得暈。



1602改1600:

4.JLC CAL.822:
這枚1992年開線生產的機芯尺寸不大,但卻是近似長圓的22.6 x 17.2的格局。厚度: 2.94,它是現代JLC的手卷代表作。裝配在翻轉系列的手卷上。它衍生了823、824等多功能產品,它的妙處所在:微調在外樁上,有+-號進行控制。打磨水平是頂級的感覺。








5.PP CAL.215:
從1974 開始,PP改良了手卷品種。借鑒以前生產優質機芯的經驗,這枚尺寸只有21.9MM*2.55MM的基礎芯的代表作問世了。機芯18鉆,動力儲存44 小時。很輕松的,它擁有了別人一輩子都不敢想的日內瓦印記。大多數人驚嘆的是它那鬼斧神工的雕琢,卻忽視了他那PP特有的琺碼微調擺輪,可以調的很準。



















PP CAL.215改方芯CAL.25-21






6.AP CAL.3090:
見過AP近年新設計的CAL.3090的人,無論你有沒有美術細胞,都會被那極有魅力版路所吸引。我認為它是世界上最美的手卷芯,那種感覺是大象無形的美。每一個棱角,每一個弧度都那么的恰到好處。有增一分太肥,減一分太瘦的極至。這時候用所謂的技術去說明她-----一個藝術品----豈不庸俗?










7.Piaget 9P:
它太有名氣,也太有影響力了,以至于不得不和鐘先生的選擇重復。如果說每個機芯廠都能設計生產如此薄而又如此穩定的的產品,那瑞士表的品質,是不是會更加出色?1958開線,只有2.15MM的厚度,卻比很多比它厚的芯厲害的多,動力儲存38小時。




8.GO:CAL.49:
我認為德國表的近年復蘇,其魅力絕對是自動芯無法體現的,那K金套筒、藍鋼螺絲,那古典的鑼絲擺輪和讓人心跳不已的鵝頸微調,都被那德國風格打磨的3/4夾板襯托的淋漓盡致(有的人分不清瑞士風格的日內瓦條紋和類似的德國式的打磨。)如多了自動陀,遮住了很多,豈不大剎風景?






9.Lemania 1873:
它最有名氣的使用者,便是OMEGA的超霸。曾經在NASA的嚴苛測試中打敗了rolex的迪通拿和浪琴,隨美國宇航員登上月球,可見其穩定性,在登月的號召力下,超霸成為OMEGA最賣座的長壽系列,現在OMEGA仍保留這枚原始機芯作為登月紀念。在OMEGA上他叫CAL.1861,但這枚手動的計時芯也在Panerai,Ulysse-Nardin,Jaquet-Droz,B&M,Breitling,Chopard, Sinn,Loran 等很廠家的手動計時上使用。原則上講,它比手動的ETA7760高級。他的尺寸是:27.5MM*6.87MM。50小時動力.









10.CHOPARD LUC 1.98:
知道LUC是CHOPARD的創始人的名字的縮寫的玩家,不多。這系列實在是很出彩,2000年從CHOPARD研究所出世的這枚LUC 1.98,擁有44鉆,4個發條盒提供了216小時的動力,加上優秀的打磨和頂級的調整結構,十足把這家有條件擁有日內瓦印記的小廠,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










[size=6]華麗麗地分割線,諸位感興趣的話我以后會繼續整理,先補覺去也。[/size]
===========================================
第二部分,自動部分:
我私下認為,自動表到底有沒有必要,為了每天省那幾個上鏈的動作,便要加上很多的部件,實在麻煩.但不管怎么說,它畢竟是機芯的一大進步.不寫它.很難表現時代的市場.
1.ETA2892:
現在世面上的自動機械表,不用21鉆的ETA2892的有多少?上至獨立制表人的作品,下至幾千元的鋼款普及品都在用它。ETA28系列,本是某廠牌自動款的看家菜,但無論是ETA2824,還是ETA2836,都不如這1983年開線的2892更高級和廣泛。如果老海真的不再向集團外出售2892,那是否瑞士有一半以上的廠家要換生產線?這枚芯的特點是以最低的價格,讓使用者享受最超值的瑞士鐘表的概念。他的是25.6MM *3.6MM。











2.ETA7750:
雖然有手動的7760,但寫ETA的計時芯系列首選必須是自動17鉆的7750。這個30MM直徑,7.9MM厚度的計時芯,占有了計時芯絕大部分的市場,如同ETA2892一樣普及,有無數的品牌在改良它、加工它,但卻永遠要真誠的標著:ETA7750。它從1973開始上線,從沒停止過生產。要記住,在被ETA收購前,它叫做Valjoux。



























3.ROLEX CAL.3135:
經過了CAL.1570和CAL.3035長期運做的經驗后,ROLEX創作了獨占鰲頭的3135。他有獨特的四個鑼絲的內調擺輪和特殊鍍層的自動輪。從1988年開始,它和他的兄弟3130、3155逐漸裝配到了ROLEX的幾乎所有蠔式簡單款系列上。它不外賣,甚至連自家的TUDOR都沒用的上。從尺寸上,它比ETA2892厚了近一倍。有人說,從長期看它的穩定度和耐用度也要強過2892很多。




4.GP:CAL.3100:
GP自動芯的看家菜,連挑剔的VC都用過它,可見這2.98MM厚度機芯的實力。1994開線制造,27鉆, 傳統的外似銷桿,內為軸承滾珠的自動擺軸,靈活的讓你發憷,成為擺脫ETA,升級自廠的入門代表作。動力儲存達50小時。另外要說的是,他的升級版3300,在視覺效果上更加出色。






5.JLC:CAL.889:
著名的889,為VC、AP、Chopard和IWC都立下了汗馬功勞。它被維修師傅譽為簡單易修、精確耐用的代表作。是真正意義上的基礎機芯,設計上很適合改良。1989開始生產,數據如下:直徑26.0MM,厚:3.25MM,31鉆,動力儲存為45 小時。





6.ZENITH: EL PRIMERO:
它最有影響的廣告,是為ROLEX加工DAYTONA。那已經停產的自動計時芯,為他帶來了太大的宣傳優勢。不過話說回來,這枚現在少存的36000擺幅的原創自廠計時芯,的確有他自己獨到之處。它的大擺陀很穩定,當年作為最超值的自廠芯,曾經 叱咤江湖。作為計時芯,它更容易加裝零件,也更容易打磨升級,希望它在全線升級之后賣得更好。































7.SEIKO:CAL.7S26:
我想,這世界上應該沒有比他更便宜,也更超值的雙歷自動機械芯了。市場占有量極大的它,大多裝在精工廉價的5號上。5號系列的基本款在大陸最低只要400塊。這價格的表,在亞洲很多低工資的區域都生產過。而產品,往往有人一戴就是十幾二十年不修也不壞。這是不是值得很多人去思考?我只記得拆它的時候,它的擒縱叉竟然是空心的。





8.OMEGA :CAL.2500同軸:
有人說他是ETA,但我堅決否定了這一看法,因為它擁有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同軸擒縱,早已脫離了ETA的結構。現在的鐘表市場,沒幾人敢做真正的創新,而丹尼爾和OMEGA是豪杰!有人批駁同軸,我想說的是,對一個新的事物,請大家給它一個良好的成長以至成熟的空間,不要把他扼殺在萌芽中。









9.ETA:自動石英(AUTOQUARTZ):
本來,根本沒它的篇幅,可誰讓它有是一個最有特色的“自動”芯呢。從日本在70年代的石英大潮后,瑞士在石英上的創新,從沒真正領先過。但這芯卻是把電池提供能源的石英芯改進了。擺陀帶來的能量,通過轉換器變成電能,推動石英震蕩,也可以說是不用電池的石英表。它不但有著自動表的環保和石英表的準確,還有極低的成本,瑞士人是有頭腦。

10.PP:CAL.240:
我只選PP的小擺陀款寫,沒別的原因,只因為:它更薄,看起來也更獨特。那22K金的擺陀象征著高貴、典雅和獨特。它裝配在很多PP的5系列的表款中。甚至一些更頂級的復雜款都用它做底子,我喜歡PP,甚至我的筆名都很早的用了這兩個字。看過很多后,回頭想想,PP的自動表確實精彩的美倫美渙。

















240改260:

結語:這十種手動芯和十款自動芯,都是市面上不同檔次的流行款。十大名芯,名者,包括了質和量兩者。無論日后機芯市場的爭奪戰如何激烈,這里面的一大半,是會固存的。[/size]
[size=5]終于改完了,原文是粵語寫的,直接軟件翻譯過來有很多病句,整理好才發現2天已經過去,關于機芯排名問題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size]
74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