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青銅,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在20世紀80年代首次被特立獨行的制表師Gérald Genta用于制表。隨后在2011年沛納海推出Bronzo系列時使這種材質重新煥發了生機。從那時起,青銅材質的手表就受到制表商和收藏家的青睞。
青銅主要的材質為銅合金,通常添加錫或其他金屬,容易氧化,可以在表的表面生成銅綠氧化層,賦予手表不一樣的顏色。但并非所有的銅合金都可以氧化成銅銹跟銅綠,比如帝舵的采用的鋁銅合金,容易氧化發黑但基本不會出現銅銹銅綠。這只南北半球佩戴了七個月,表殼側邊已經可以看到氧化后的墨綠色,現在非常期待出現銅銹跟銅綠。但氧化過程是漫長的,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觸達。有個老哥跟我說可以將表頭丟花盆里加速氧化或者用次氯酸涂抹來召喚心怡的銅綠,當下就給我拒絕了,咱不是只為了一睹氧化結果,而是氧化過程慢慢感受,每一個過程都自制一條表帶搭配,到結果的那天再回味這個過程是十分享受的。
表帶的三線屬于獨家標志,搭配起來相當漂亮
背部因為長時間與皮膚接觸,稍有發黑,不過依舊不影響整體的美感,激光雕刻的每一個痕跡依舊存在。
這另一塊青銅拖朋友買的,有一年多了,是一個瑞士小眾牌子叫銳速。手表有兩個特點,第一個是肉眼可見的表盤,參照燃料表、油表制作,還有一個是240°逆跳分針,日期下面還顯示了冬儲,整挺好,感興趣的表友可以去了解一下。這一塊氧化痕跡比1858更加明顯,幾乎整個表殼以及表扣都氧化了,效果杠杠的。
可以看到表冠logo的凹處已經出現了銅綠
0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