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楷體][size=5][font=黑體] 十年光陰匆匆過,躊躇滿志可曾經?[/font][/size][/font]
[font=楷體][size=5][font=黑體] [/font]在學生時代戴過一陣兒表,后來丟了,就再也沒有戴過。到這次買表,差不多有10年了。
想起買表,是源于想給老婆大人買結婚5周年禮物引起的,經過雙邊友好討論,最終是我們互贈禮物(都是花自家錢啊)。一天偶然瀏覽,看到了歐米茄AT8500,覺得這表簡約、典雅,是我喜好的風格,看看價格,也能接受,遂產生買一塊較好表的想法。此想法得到老婆大人的鼎力支持,她的想法很簡單,一塊好表可以戴很長時間,不虧。于是開始選表。
選表先補基礎知識。在搜素機芯資料的時候,搜到了愛表族,進了這個大“毒壇”。花了2天時間,看了無數帖子,迅速從一個手表的半文盲,基本補齊了基礎知識,并充分體會到牛頓大神說的“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感覺。
[font=黑體] 亂花漸欲迷人眼,剝繭抽絲一一選:[/font][/size][/font]
[font=楷體][size=5][font=黑體] [/font]1、確定價位。買表自然是機械表,機械表首選瑞士表。這一點,我基本沒有猶豫。價位方面,開始沒想買太好的表,定在1W左右。但是,看來看去,不是外形不入眼,就是品牌太弱。看來看去,價位就提升到了3W左右。這個價位可選擇浪琴、美度、豪雅、歐米茄,往上還能夠著一點勞力士。
2、選表款。浪琴、美度、豪雅品牌弱了一點,更重要的是少有天文臺認證,精準度也弱一點。勞力士雖好,價位比預算高了一些,更重要的是名聲太顯,與我工作環境不協調,不敢戴。歐米茄有歷史、有技術,品牌夠硬卻不甚張揚,就是它了。
看歐米茄,一直在看海馬,沒什么理由,個人喜好。經過仔細權衡款式、大小,依然鎖定AT8500。我覺得,如果技術上差異不大,第一眼的感覺是很重要的。第二步,是確定表的具體型號。是選39的,還是42的?黑的,還是白的?如果迷惑,無數經驗證明,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才能無往而不利。顏色、大小、細微的款式差異還是要上手試一試,自己實際感覺一下。我先后去了2家經銷商,反復試戴了39、42的白盤和高爾夫黑盤,最終選定了42白盤。我手腕比較細,腕周不到17CM,戴42完全沒問題。
[font=黑體] 手腕清閑已十年,一朝上手還適否?[/font]在焦急地等待了幾天后,終于收到期盼已久的“海馬”。開箱,拿在手里仔細翻看,4碼合一,手感、細節無可挑剔,是真東西無疑,心里踏實下來。
第二天去賽特的服務中心截表帶、測走時。客服態度不錯,看了保卡,開單子,送入內屋。因為人實在太多,40分鐘后,我才拿到表。順便測了走時,還出具了詳細的檢測單,日差約3秒,在標準之內,還湊合。吐槽一下,客服雖然態度好,但是不夠專業,建議我截1節表帶,結果明顯截得不夠。而且,賽特服務中心人巨多,截表帶這點小事,前后2個小時才不完。建議大家這點小事盡量不去賽特,去旗艦店比較好,免得浪費時間。第二次截表帶,去了東方新天地的旗艦店,根本不用等,服務態度也很好,前后花了5分鐘就搞定了。
戴了3天了,開始很不適應,總覺得左手沉重無比,現在已經好一些了。畢竟,十年不戴表了,突然戴上個這么沉的家伙,是要慢慢適應的。
最后是感謝。感謝愛表族大毒壇,版主和表友很熱心,在此學到了很多表的知識,也看到了其他朋友的心路歷程,豐富了視野;最感謝老婆大人,感謝她的理解和支持。
[font=黑體]
下面上圖。[/font][/size]
[/font]


1090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