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從高中起吧,開始接觸到機械表,那個時候心中就種下了一顆小小的種子——擁有自己的一塊機械手表(懷表已經有一塊了),走時精準,就好像做人應該有的一種匠心精神。大學畢業以后,就一直惦記著自己的第一塊手表,當時考慮過浪琴,覺得名匠系列挺好看的。可惜后來接觸多了,對ETA的通用機芯有些不能接受,畢竟浪琴也不算便宜,用ETA的機芯不如買天梭(本人看重機芯勝過款式)。再后來一次偶然的機會通過朋友接觸到IWC,專為男士設計的廣告語的確很有魅力,所以當時打算入手IWC的,葡萄牙系列——510202或者545407。兩款都是經典的小三針設計,545407背透很漂亮,后面的“瓊斯之劍”是吸引我的地方;510202是8日鏈,機芯也不錯,很是我喜歡的風格,簡約清爽大方。
正是決定了入手,開始在論壇里逛,也在龜吉和Jackroad網站留意著,一度曾經想請日本的朋友**帶回來,因為種種原因耽誤了。再后來,在實體店里注意到iwc的表盤大的超出我的想象,本人手腕較細,基本hold不住。一個好哥們勸我,第一塊表要經歷從之前的不戴表到日常佩戴的習慣過程,磕碰是難免的,那么大的表盤很容易磕到碰到,不心疼死你。說的很對,欣然接受。
最后就是回歸到歐米茄,看中海馬自產機芯,款式在高爾夫、大黃蜂和新出的橙色指針那款中間猶豫。當然,高爾夫的低調最終是我的選擇,那一抹綠色真是難忘。正好年后要到HK,正好入手。(插一句,之前有了解到新山拿到手大概是2.7w)
到了HK,第一天直奔表店,專賣給的折扣是9.5,不是很理想。選擇了HK一家較大的表行,折扣低于專賣(不過沒有新山便宜)。付款拿走,價格只能算適中,畢竟人的一生不可能在最理想的時候去做最想做的事情。自己坐在柜臺前面選表、試戴、對比、付款、改表鏈等等的過程,是**無法體會到的——就這樣戴上了自己的第一塊手表,噢耶。表盒是后面郵寄回來的,一是怕過海關,二是有些小重。
(照片是用手機拍的,技術不好啊)









56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