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次的主角都不是他們,而是一只在70年代左右的oris,這只表的到來,就像一次美麗的邂逅,眾里尋他千百度,暮然回首,就在那燈火闌珊處,一位好友瑞士歸來,掏了幾只古董表回來,告知其中有幾枚oris,我是一位oris的忠實粉絲,這豈能錯過,約好時間,與友會面,好友拿出,擺放于茶幾上,在眾多老貨中,有一枚小鮑魚躍入眼中,拿起仔細揣摩,意猶未盡。突然有種強烈的占有欲望沖上心頭,顧問好友,可否轉讓,友人微微一笑,正有此意,一切是那么的順其自然。






愛表的朋友喜歡稱其為鮑魚殼,表殼上被時間留下了歷史的記憶,圓潤凸起的亞克力表蒙,有一種玉脂的溫潤感(表蒙好友已經幫我更換過),深藍色的表盤由于時間的洗禮,已有些斑駁,位于12個點位和指針的夜光粉,微微泛黃,在夜空中弱弱的泛著綠光,已經很難辨別時間。
關于這枚表的年代,我大致揣測了下,殼子是鮑魚殼,這是70年代特征(若說錯,請大家指正),機芯使用的是銷釘擒縱系統,oris由于當時瑞士頒布一項法規,在1965年之前不被允許生產杠桿擒縱的機芯(這段歷史稍后會簡要說明),這枚機芯生產時間應該在70年之前或者左右,畢竟杠桿本身是優于銷釘結構的,但不排除65年之后就沒繼續生產銷釘結構的擒縱系統,機芯的更替畢竟是需要時間的。
在看下這枚oris背后的雕刻

先看oris的盾牌logo,這枚logo是1951年開始使用,到了1979年更換的新logo。

logo底下有一排英文“ORIS SWATCH Co.SWISS”,oris公司在70年代末,由于石英危機被S集團收購,并與1982年由Rolf Portmann博士和Ulrich W.Herzog收購并更名為Orish SA。結合以上情況來看,這枚oris肯定生產于80年代前,70年代左右吧。
簡單說說這表的一些數據,鉆石數量17 手卷 據觀察秒針擺動幅度應該是3hz 18800的頻率 手表好友幫我做了下保養告知我機芯用的是銷釘擒縱系統,這是oris自己生產的機芯,機芯圖是網上找的,當時在好友家開蓋看過,但未拍照。

前面提到過oris在65年之前不被允許生產杠桿結構的機芯,這里簡要說明下。1934年3月12日,瑞士政府頒布了所謂的“手表法規”。這是一套用來保護和規范鐘表行業的特殊法律,它禁止手表公司在未經允許的情況下使用新技術。由于之前oris一直使用銷釘式擒縱結構,但由于銷釘式擒縱結構本身劣于杠桿擒縱結構,而其他公司在法律頒布以前就開始采用杠桿式的擒縱結構,使得oris的手表競爭力落于下風,oris在這種情況下不斷改善銷釘式擒縱結構,也在不斷同瑞士政府周旋。
1956年,上文提到的Rolf Portmann博士被招入oris公司,這位年輕的律師隨即接到任務,像瑞士政府周旋,希望能廢除這項法律。1966年,經過10年的努力,這項法律被終止,oris終于可以生產杠桿式擒縱系統。兩年后,oris就自行研發了652機芯并獲得了首個天文臺認證。
Rolf Portmann博士,如今oris的榮譽主席

銷釘結構和杠桿結構


首個獲得天文臺認證的652機芯繪圖

下面來點我和我的oris的親密接觸,嘻嘻






我和我的其他小伙伴們

82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