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和手表結緣是從初中時期起
第一塊手表是一塊石英表是小學升初中開始了寄宿生活,父親為了讓我自己管理時間送了一塊手表給我,品牌已經忘記了,唯一給我留下的影響就是頻繁換表蒙,年少好動表蒙經常打碎。帶來的唯一好處就是,去鐘表店多了看到了很多手表,有手動的,有半自動的,還有全自動的,看到他們如何在心靈手巧的師傅手中重新煥發榮光。看著擒縱裝置、精密齒輪相互配合完美的呈現出時間的流逝,真是美輪美奐。
第二塊手表是SEIKO的5號,型號已經記不清楚了,是雙歷的全自動的機械表,八邊形的表盤,金黃色的外殼和金屬表鏈,手卷在4點鐘位置。走時很精確,每次在快下課的時候我會小聲的倒數“3.2.1-打鈴!”下課鈴聲總是會準時響起,引來四周同學注目禮。可惜當時也不懂得愛惜,運動的時候也帶著,一次運動時將表鏈弄斷了,(表帶和一個金屬構件焊接,生耳再從構件中穿過。連接的焊點斷了)在98年的小城市里當時是找不到不銹鋼的焊接,*購也沒有現在那么方便,后來就收在家里了,搬家后下落不明。
第三塊手表是參加工作不久,大約是在2005年在外地出差路過商場無意中看到的。是依波的石英表,當時剛步入社會,頗為青澀的面孔和打扮無法快速的融入社會,為了裝成熟一點而買的一塊手表。比較方正的表盤加上皮質手鏈,商務感十足。可惜這個手表的表殼的材質一般,我出汗又多,金屬外殼上面長滿了暗暗的銹跡,加之表帶壽命到了,帶了3年左右就束之高閣了。此后買房、娶妻、生子一直也不曾遺棄。在2011年找出來換了一根原裝的表帶,仔細擦拭一番后又收起來了。未換過電池的情況下至今還能正常運行。

第四塊手表是當時的女朋友現在的妻子在2008年送給我得卡西歐EF-512D,見證了我們這個家庭的成立、壯大。除了表體的正常磨損其他金屬部分連擦痕都很少。走時精確基本上只需一年才調整下時間,甚至很多時候我都會忽略了這個問題。100m防水帶著游過泳,手表臟了就丟到水杯里倒上洗潔精刷刷刷~~~三兩下弄好再沖一沖即可。五年間勤勤懇懇從未出過任何問題,連電池都沒換過。

最近一直都有想換塊表的想法,不知道是不是帶石英表多了,特別渴望能擁有一塊機械表,時時回憶起在高中上課的期間打開表蓋能看一節課的日子。挑選的條件就很簡單了:1、全自動。2、背透。3、走時準確。直到遇到了這個論壇,看到國表的壯大,看到ST21、ST18等機芯的說明,下定決心入一塊先試試。
迅速下單訂下了一塊819.368,22號手表如約送達,迫不及待的拆開拿出手表,第一感覺漂亮,做工精致,再一看覺得小了點,放到手上比劃了下心一涼,果然小了!38.5MM的表盤硬生生的給我帶出了女表的感覺

可能是卡西歐戴多了,習慣了大塊頭,再帶小一點的表總覺得太秀氣。不知道這個戴表和打牌是不是異曲同工,只能大不能小。找來找去816.362映入眼簾,包豪斯風格!簡潔,大方,更重要的是他的表盤有40MM,ok!就他了!和老板說明緣由,老板爽快的答應了換貨!又要開始漫長的等待了...
(未完待續)
17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