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了下資料:按照瑞士鐘表工業聯合會(Federation of the Swiss Watch Industry)在2007年6月就進一步嚴格“瑞士制造”使用標準的新方案進行表決。
瑞士手表及其機芯:手表方面,機械手表至少80%的制造價值應在瑞士完成,電子手表至少60%。此外,構造和原型(construction and prototype)應在瑞士進行。機芯方面,至少80%的構成部件的價值應在瑞士完成,電子機芯的比率為60%。
我的個人理解:如果存在代工(我自己也相信代工普遍存在于各種奢侈品牌中),而且代工比例像兄弟說的如此之高,使用SWISS MADE這個標識,是不被允許的,至少在官方上,是不允許的,那是否就有駁于兄弟上面說的,瑞士鐘表協會主席的這段發言了呢?
當然,一些擁有100多年的小廠,甚至于作坊,在瑞士制表業中多如牛毛,國內買斷其品牌后,自行在國內或者亞洲其他國家生產的案列,我也知道很多,但這大多是3線,4線品牌為主,真正到了第一排,第二排,我覺得可能這個代工比例也就不會像兄弟說的那么驚人了.......
以上完全是一個外行人的個人理解,也許不能像兄弟一樣,對內部了解的那么透徹,所以........
協會的所謂80%在瑞士完成是指成品而不是零件毛坯。將來有機會去的話你就會發現就那么“大”的地兒,寸土寸金,生產型企業(冶金制造)很少。就像香港,那么多制造公司,就幾間裝配室,制造什么呀?就是利用免稅政策貼牌兒。當然人家有專利呀,品牌是可以買賣的。相必樓主也買過中級以上手表吧,包裝盒全是MADE IN CHINA。我早年參觀過上海手表廠,關鍵設備都是SWISS MADE,據介紹是引進瑞士技術請瑞士專家調試的。專家指導裝配的表質量一點兒不比瑞士本國的差。我曾經有過一塊“出口款”春蕾,手卷,50小時以上動力,聲音清脆,走時精確。當時國內只要是個大城市就建手表廠(因為是一本萬利的好項目,這里不詳述,不是話題范圍)遍地開花后是滿目蒼夷。現在規模以上的大廠都在生產,制造出的產品呢,因為是“來料加工”。瑞士表里的“藍鋼螺絲”早就采自中國。其實咱們早就成了世界工廠了。手表這東西現在早已不單單是計時工具了,打個比方,明兒咱注冊一家公司,引進瑞士設備,招聘瑞士工人,出產咱無名氏好表,樣子花哨,功能齊全,用材高端,走時精確,有人買嗎,沒有!因為她沒有虛名。有空兒你查查“梅花”表的來歷,無名氏felca(暫譯廢爾卡)有人問津嗎?華麗轉身后當年“梅花”都賣瘋了,據說產自HK和東南亞某地,不就是個牌子嗎?你明兒把“勞”芯裝上海殼里,一樣門可羅雀。說白了戴表大部分都是(show off)裝13唄。有多少真懂得,就是個品牌,值多少多少銀子,你買到手沒離開柜臺再賣試試?時間關系,暫且打住。[s:100]
協會的所謂80%在瑞士完成是指成品而不是零件毛坯。將來有機會去的話你就會發現就那么“大”的地兒,寸土寸金,生產型企業(冶金制造)很少。就像香港,那么多制造公司,就幾間裝配室,制造什么呀?就是利用免稅政策貼牌兒。當然人家有專利呀,品牌是可以買賣的。相必樓主也買過中級以上手表吧,包裝盒全是MADE IN CHINA。我早年參觀過上海手表廠,關鍵設備都是SWISS MADE,據介紹是引進瑞士技術請瑞士專家調試的。專家指導裝配的表質量一點兒不比瑞士本國的差。我曾經有過一塊“出口款”春蕾,手卷,50小時以上動力,聲音清脆,走時精確。當時國內只要是個大城市就建手表廠(因為是一本萬利的好項目,這里不詳述,不是話題范圍)遍地開花后是滿目蒼夷。現在規模以上的大廠都在生產,制造出的產品呢,因為是“來料加工”。瑞士表里的“藍鋼螺絲”早就采自中國。其實咱們早就成了世界工廠了。手表這東西現在早已不單單是計時工具了,打個比方,明兒咱注冊一家公司,引進瑞士設備,招聘瑞士工人,出產咱無名氏好表,樣子花哨,功能齊全,用材高端,走時精確,有人買嗎,沒有!因為她沒有虛名。有空兒你查查“梅花”表的來歷,無名氏felca(暫譯廢爾卡)有人問津嗎?華麗轉身后當年“梅花”都賣瘋了,據說產自HK和東南亞某地,不就是個牌子嗎?你明兒把“勞”芯裝上海殼里,一樣門可羅雀。說白了戴表大部分都是(show off)裝13唄。有多少真懂得,就是個品牌,值多少多少銀子,你買到手沒離開柜臺再賣試試?時間關系,暫且打住。[s:100]
320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