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搞了只1665雙紅,趁著熱情還沒過,閑下心來總結整理一下古董潛水勞的稀有盤面和各位勞友交流一下,如有錯誤的地方請各位老大指正。其中文字部分大部分引用幾位大佬的原創(chuàng),如有冒犯請見諒,小弟一定刪除并致歉。圖片為小弟網(wǎng)上搜圖補充, 如有圖片引用錯誤請指正。[size=5]估價部分純粹個人觀點,不具備任何參考價值,[/size]而且古董勞的成交價受品相的影響很大,同樣的表款因為品相的差異甚至能導致價差數(shù)倍。
既然收了雙紅,那就從雙紅說起吧,以下文字部分大部分為引用:
勞力士于1954年推出最具代表性之一的Submariner Ref. 6200表款,為世上首款量產(chǎn)潛水腕表(有好多大佬包括吳版都指出,潛水R的歷史第一款不是6200的1954年,應該是6204的1953年)。到了1960年代,勞力士展開了全新的實驗,打造出一款可潛入前所未見的深海領域(約水下2000英尺或610米)的潛水時計。當時勞力士Submariner Ref. 5513表款的防水深度為660英尺(200米),因此,要一口氣將潛水深度提升三倍是極具野心的想法。早期勞力士進行實驗潛水深度的腕表為全新設計的Ref. 1665表款,而當時其表盤也第一次放上“Sea-Dweller”字樣。在這一批實驗性腕表中有些款式并未搭載排氦閥門裝置(人們推測勞力士這樣的無閥門設計腕表只生產(chǎn)30只左右),多數(shù)卻無法通過高潛水深度測試。
最后的實地測試證明了勞力士與法國深海潛水公司COMEX合作打造的排氦閥門裝置對深潛腕表絕對有其必要性。COMEX率先開創(chuàng)一種飽和潛水的方法,讓潛水員呼吸氦氧混合氣體使其能進行深海作業(yè),一旦完成潛水任務,他們便會回到減壓艙,在艙內呼吸相同的氦氧混合氣體,進行一段漫長的減壓過程。據(jù)勞力士專家James Dowling指出:“氦的微小分子可以強行通過腕表密封處,導致潛水腕表內壓力與加壓艙一致。但在減壓時,艙內的壓力的減弱速度會超過腕表內部,這種不平衡現(xiàn)象常會導致腕表水晶鏡面被快速擠出。”為了解決這項問題,勞力士研發(fā)了排氦閥門,使被困在表殼內的氦分子得以排出。排氦閥門最初被用于Submariner Ref. 5513表款,此表款在加上排氦閥門之后被稱為Ref. 5514。當時這些腕表專們?yōu)榱薈OMEX公司的潛水任務制造,并未公開進行市場販售,有些人則猜測勞力士曾為了公關策略,送了幾只腕表給世界各地的經(jīng)銷商。



上圖come**款,拍賣會上如果出現(xiàn)基本都是天價。
Sea-Dweller表款存在的必要性
自遠古時代便已存在的海洋,充滿著預兆和神秘。但令人驚訝的是,當俄羅斯太空人已成功抵達距離地球表面300公里以外的高度時,人類竟然還無法探索超過海平面下方70米之處。1960年代深海探索逐漸成為熱潮,人們開始闖入海洋深淵,開采海床油田。盡管基于這個原因解釋了首款搭載排氦閥門的COMEX 勞力士Ref.5514腕表背后的創(chuàng)作動機,但依然無法說清勞力士后來為什么決定發(fā)行一款具備同樣深潛性能及排氦閥門裝置的市售腕表。
難道Sea-Dweller表款的創(chuàng)造就像電影《搖滾萬萬歲(This Is Spinal Tap)》戲中,Nigel Tufnel所說的“把音量沖到最大吧”般,是人類傲慢的濫用科技之舉,或者是勞力士堅決征服深海的宣示?如果我們檢視那個年代發(fā)生的時事或許可以找出一個最佳答案。那個年代正值美國的水星太空計畫期間,歐米茄超霸表被選為官方用表,陪伴太空人遠征太空。就宣傳的角度看來,勞力士的確非常需要作出強烈宣示,證明品牌在另一個浩瀚藍色世界的整體實力。將Sea-Dweller表款推向市場的迫切壓力體現(xiàn)于勞力士后來所推出的兩種表殼版本:較早推出的薄型表殼款(COMEX 5514表款被用于裝設排氦閥門的Submariner表殼)以及后來專為Sea-Dweller所制作的厚型表殼。
早期Sea-Dweller腕表在1967年以非常限量的方式發(fā)行,據(jù)推測勞力士只生產(chǎn)一百余只的第一批Sea-Dweller腕表,表背鐫刻著“排氣閥門專利審核中”字樣。勞力士當時已針對排氦閥門提出申請,但尚未得到專利,這些潛水表的表背同樣搭載了顯眼的勞力士皇冠鐫刻。被收藏家昵稱為“Mark I”專利審查中的Sea-Dweller腕表于面盤上印有兩行紅色字樣,分別為“Sea-Dweller”及“Submariner 2000”,也因此才被取名為“Double Red Sea-Dweller”。由于紅漆與底下白漆經(jīng)過時間洗禮產(chǎn)生了化學反應,這批腕表的兩行“紅字”漸褪色為淡粉紅色。


上圖markI 表款,根據(jù)品相不同和附件是否齊全,目前的市價應該在18萬以上。
在這段時間中勞力士還出現(xiàn)過一款特別罕見的“Single Red”表款版本,僅印上紅色“Sea-Dweller”字樣,并且非如正規(guī)Sea-Dweller腕表,反具備1650英尺(500米)的防水深度。有個揣測說法提出,這些防水深度較淺的腕表,是出自首批Mark I Double Red Sea-Dweller的前身實驗表款。這種說法的根據(jù)是來自于其表底蓋并未鐫刻任何勞力士皇冠或標志,但其外環(huán)卻刻寫著“排氣閥門專利審查中”字樣。一般認為這些腕表有可能并沒有被販售給大眾,而是被分發(fā)給潛水員,好讓他們經(jīng)過使用測試后,向勞力士提出反饋意見。




上圖single red 表款,很難估價,出現(xiàn)在拍賣會上基本上就是血雨腥風。
之后Mark II Double Red Sea-Dweller腕表于1968年開始銷售。由于勞力士研發(fā)的排氦閥門當時已成功取得專利,因此表底蓋便標有“勞力士專利”字樣,這批腕表中有許多腕表仍采用早期的薄型表殼設計。這些Mark II Double Red Sea-Dweller腕表面盤上也有兩行紅色字樣,并以一個被昵稱作“模糊皇冠”的勞力士小皇冠作為區(qū)隔,正如其名所示,“模糊皇冠”看來比較像一顆球且不細看就難以辨認。由于這批腕表的面盤采用的涂漆會因為經(jīng)常接觸紫外線而產(chǎn)生化學反應,長期下來會導致面盤變成巧克力色,因此這些腕表也被昵稱為“巧克力Mark II Double Red Sea-Dweller腕表”,也因為其特殊面盤顏色成為拍賣會里繼勞力士專利審查中的Sea-Dweller 款式后第二高價表款。Mark II表款還有另一個顯著特色就是面盤上的“Dweller”字樣中的“D”跟“W”是連在一塊兒的,而“Rolex”的“L”字母也對著皇冠的正中央。



上圖markII 表款,根據(jù)品相不同和附件是否齊全,目前的市價應該在15萬—20萬
繼 Mark II表款的Mark III Double Red Sea-Dweller腕表在設計上作了略微調整:極細的皇冠、面盤上的兩行紅字以及一個標有“勞力士專利”的表底蓋。此外,Mark III表款采用了更清晰可辨的大型字體,外觀上更精美,而其面盤最顯著的特色是位于12點鐘的勞力士皇冠,其第一根與最后一根皇冠尖頭約略對齊1與59分鐘的刻度。這段時期生產(chǎn)的勞力士的Sea-Dweller表款已采用體積較厚的表殼設計。一般推測勞力士Mark III Double Red Sea-Dweller表款的產(chǎn)量比Mark II表款來得少。



上圖markIII 表款,根據(jù)品相不同和附件是否齊全,目前的市價應該在10萬—18萬之間
Mark I、II和III Double Red Sea-Dweller表款是勞力士COMEX Sea-Dweller腕表之外最具收藏價值的Sea-Dweller表款。若不小心在家傳寶物中發(fā)現(xiàn)到一只底蓋刻有“專利審查中”的Sea-Dweller腕表,其驚喜程度應足以媲美在車庫里發(fā)現(xiàn)一輛完整無缺的1957年份保時捷356 Speedster跑車般。(據(jù)我所知, 好像只有markI 和 single red 的后蓋是專利申請中字樣。)

Double Red Sea-Dweller表款的正規(guī)生產(chǎn)是從1971年開始,且持續(xù)至1977年。這些腕表采用被稱作Mark IV的面盤,備有“Sea-Dweller”與“Submariner 2000”紅色印刷字樣,但有趣的是,其字形若用放大鏡檢視其實還略顯怪異。其面盤上的勞力士皇冠非常清楚顯眼,盡管線條較細,五個尖頭間隔較寬,第一根與最后一根尖頭分別對齊纖細分鐘刻度的2及58分鐘。Mark V與VII面盤雖然存在,但通常是用于保養(yǎng)維修的替換品,并且具備較不吸引人的螢光刻度,而非氚料刻度。


上圖markIV 表款,根據(jù)品相不同和附件是否齊全,目前的市價應該在10萬以上
在此要特別強調:在購買古董勞力士Sea-Dweller表款時(特別是前三代Mark I到Mark III Double Red腕表),最重要的關鍵就是仔細檢查面盤,因為這正是這些腕表的價值所在。我自己的那一只薄型表殼Mark II Double Red腕表,在一次送去保養(yǎng)的時侯,面盤不慎有了損壞,而造成價值上無法彌補的影響,悲傷至極的我最終只好損失慘重地忍痛將它賣出。
勞力士在1977年舍棄了Double Red面盤的雙排紅字樣設計,轉而生產(chǎn)搭載全白文字的Ref.1665表款。這些腕表被收藏家尊稱為“偉大白表”(The Great White)。此批腕表有許多不同面盤的版本,包括較時尚的“鐵軌式刻度面盤”版,因生產(chǎn)期間較短,導致價格在近幾年大幅攀升。在這批腕表設計中已舍棄“Submariner 2000”的字樣,并針對Submariner與Sea-Dweller作出進一步的產(chǎn)品區(qū)隔。

上圖great white 表款,根據(jù)品相不同和附件是否齊全,目前的市價應該在7萬—10萬之間,
在這里有個容易混淆的概念,1680有的面盤也有紅字submariner字樣,通常也稱“單紅”,比之1665的sea-dweller紅字“單紅”,價格就相差很大。



上圖1680單紅表款,根據(jù)品相不同和附件是否齊全,目前的市價應該在7萬以上,好品可以到10萬以上。
勞力士1978年所推出的Sea-Dweller Ref.16660,備有藍寶石水晶鏡面,以及較大的排氦閥門設計,防水深度也提高至4000英尺(1220米)。相對于之前所有Sea-Dweller腕表所搭載的勞力士1575機芯,Ref.16660表款首次采用了3035機芯。此機芯的最大不同之處在于其振頻從每小時19,800轉提升至28,800轉,并具備更高的防震效果。 Sea-Dweller Ref.16660是勞力士Sea-Dweller系列生產(chǎn)最長久的表款,基本上在超過三十年的時間里都未出現(xiàn)改款。
可惜勞力士在2008年時以DeepSea表款取代了Sea-Dweller,而DeepSea腕表防水深度高達不可思議的12,800英尺(3,900米)。通過3件式表殼架構(表殼中間部分以氮合金不銹鋼打造),勞力士成功打造出可承受“足以摧毀潛水艇”壓力的超高性能潛水腕表。明明大多數(shù)潛水表主人把自己弄的最濕的時刻就是當他們打翻自己的第四杯馬丁尼雞尾酒,那勞力士到底為什么要打造防水性能極為的DeepSea表款給其實大部分時間都在地面上活動的人們呢?我只能說,這與勞力士長期打造傳奇Sea-Dweller腕表的最初精神如出一轍:“因為,勞力士做得到。”
61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