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表對我來說,也許并不算不陌生。從高中時代,就開始喜歡手表,雖說那時候還處于短缺經濟,市場表的品種很少,不像現在的腕表市場,用品牌多如牛毛,款式眼花繚亂來形容今天腕表市場絲毫不為過。記得我70年代末剛參加工作不久,母親自己買了只海鷗表戴,于是我就把母親那塊50年代買的蘇聯機械表戴在了手上,表是什么牌子到現在都不知道,表盤已經發(fā)黃,還是自動的,雖然那表每天快三四十分鐘,完全不能起到計時作用,但對當時的我來說,還是很得意的,畢竟在小伙伴中可以炫耀一把。隨著歲月的增長,后來陸陸續(xù)續(xù)戴過一些表:東方雙獅、羅西尼石英表、依波路、梅花、名士等,還有些戴過的表已不記得了。我是個隨性之人,年輕時玩過HI-Fi ,也喜歡攝影,但都沒能堅持長久,想想主要還是經濟條件制約,都是花錢的愛好呀(這點我還是有理性的,多少銀子辦多少事,呵呵)喜歡表的時候,買了很多書看,至今還保留著那時買的幾十本各種腕表雜志書籍。
網絡時代的到來讓我一次偶然進了愛表族網頁,又勾起了我陳年那份喜歡腕表的興致,于是壇子里潛水數月,看各位表友的大作和心得:有選表的糾結、購表的艱辛,買到手的欣喜、還有因所買的表的一些微不足道的瑕疵,而耿耿于懷......
我認為,今天的腕表更多的是裝飾性屬性、社會屬性、賞心悅目的可玩性屬性已大于它的計時屬性。若因為自己的表快慢幾秒就糾結萬分,甚至近乎于強迫癥的嘆息,就失去了買表帶來的那份欣喜,也失去了我們擁有這塊表它應該帶給我們快樂的本意。
拉拉雜雜說了這么多,跑題了,跑題了!下面入正題:
自從入了表壇,陡然有了再買塊表的打算,想來想去,覺得還是買塊沉穩(wěn)結實有一定知名度的表更適合自己,就勞力士吧。此前也發(fā)過帖子向各位大俠討教哪款適合,鑒于我又懶散不愛運動,這把年紀了,還是正裝表好些。恰好十一月底要去日本旅游,于是開始瀏覽論壇做攻略。都說日本并行價格實惠,且我也相信鬼子不會賣假貨,于是首先考慮利用旅游團提供一天的自由行時間,到中野的龜吉和JR看看,沒有在到其它店選。傍晚到達成田機場后,導游說明天就是自由行時間,天吶,語言不通,交通不熟,問導游到中野怎么走,導游說很遠,她也沒去過,不愿提供路線圖,那晚我真的有些失望了,向壇子里的大師求教,想問問成田附近有無勞的經銷店,誰知賓館網絡信號不好,只發(fā)了標題,具體內容居然沒發(fā)出去,真是悲催。于是決定第二天到銀座逛逛,有合適的就下手,第二天早上剛出賓館,碰上同團的一個哥們,問他今天怎么安排,他說要和老婆去新宿購物,哈哈,我突然記得在壇子里有個帖子說,新宿到中野坐中央線快鐵只有一站,于是臨時決定和他一起去新宿,到新宿后我們自己乘中央線到中野。中野站下車后很快就找到龜吉和JR這兩個表店。我本意想買日志二藍盤的,兩家都沒有新品,龜吉只有中古品,白盤銀盤兩家都有,奇怪的是龜吉要比JR貴20000丹,于是在JR選中了一支銀盤的,誰知我在驗貨后,發(fā)現那只表盤內有根細小的瑞士毛(我是用店家提供的放大鏡查看的),于是要求換一支,無奈銀盤僅剩這一支了,說白面的有,不妨換只白面的,于是把白盤、銀盤、黑盤一起戴在手上比較的效果,一起去的好友夫婦和LP大人都說白盤的好看,于是故做猶豫樣和會中文的店員周旋,那日本銷售見此狀,通過會中文的店員翻譯告訴我,為了表示歉意,可以送我一支卡西歐電子表,那會中文店員大概覺得我是真心買表,又申請送我?guī)字蝗毡驹鸵黄繘_繩的日本清酒。于是,刷卡、截表鏈、戴上走人。
















受兒子的委托,順便在龜吉幫他購入一只真利時C498,也一并展示給各位表友


100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