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ze=4]萌生購表想法[/size]:
源頭是一次去迪拜出差,身邊的同事都有購表需求,經過我的一翻教導,都轉向了勞力士,還被冠以“表哥”頭銜,唉,不就愛個表,分析分析嘛,變得像土豪……
因為一直戴沛233,上手勞力士的幾乎所有表款都嫌小,只有游艇116680在手上逗留的時間最長,當時迪拜價格為98000左右,上網查日本價格8萬。心中就延伸出一個想法“不如去日本收了?”
[size=4]采取行動:[/size]
起了這個標題后久久不知道如何開始,比較凌亂。主要因為最近幾年事業波動比較大,起起伏伏,心中有所抱負而不能施展,心里憋一股氣……既然事業不順,就帶老婆出去走走吧,透透氣,既然出去,剛好碰到日元大貶值,而且日本是我相對比較熟悉的地方,就選擇去日本吧,順便有機會的話破財買塊表吧......
有了這個想法就一發不可收拾,開始就鎖定了幾個牌子,因為已經有沛,所有首選大表徑的且多次錯過的IWC大飛,查到日本陶瓷大飛才6萬,非常心動,一直鎖定就大飛了。但是上次在迪拜陪人買表的時候試了116680,感覺這是勞難得的44表徑,陶瓷圈,復雜功能(這只能說是在勞力士里自己比)。所以這次去日本基本鎖定了陶瓷大飛與116680.
小插曲:去之前變成炒外匯一樣,沒天留意日元匯率變化,中間就有個過山車,一下跌到5.07。但是沒有出手(后悔萬分),3天時間又漲回5.21。心中默默的罵啊~!
在每天的查作業與對比的時候,心中也莫名的發生變化,陶瓷材料的大飛非常好看,但是陶瓷有個致命的缺點就是容易碎,而且IWC的保養聽說要一萬多,立即被嚇得不輕。那就買勞吧,116680不錯,給老婆看看,結果老婆說這個和你的歐米茄不是一樣的嗎?而且你已經那么多表了,還買一塊的目的是什么呢?
于是我再次思考為什么買表,分析出幾條借口:
1、從剛剛開始工作買的歐米茄海馬,到沛納海233,所購買的表的價格不斷升高,高表價格自己算一個提醒:要提高收入,不能安于現狀。一開始起買一塊萬多的歐米茄都心疼好幾月,現在想起來對這個經歷也非常真實,也是給自己留下成長的印記。
2、沛納海的保值是經歷過的,從88到233的,價格一直不錯,但是最近沛市場投放力度太大了,對本來稀有的牌子來說是致命打擊,所以價格也下降了點。既然要保值,勞力士應該比沛還要高,而且說的不是普通的鋼勞,都要上了,就上金的吧。貴金屬比鋼跟具備保值性。
[size=4]轉變:[/size]
于是就從116680轉向了黃金迪通那,116618熊貓面非常喜歡,價格在10萬多點,是不錯的選擇,但是無奈沒有陶瓷圈,要選陶瓷圈就只有116515LN可選了,黑面非常喜歡。但是就如看了論壇那位象牙面的作業,慢慢發現他說的那句話“黑面沒有白面的耐看”當然還有更重要的是白面的要便宜點,呵呵
殺到日本后就在寶石廣場上試戴黑白面的116515LN,第一次就認為黑面真的很漂亮,老婆也同樣認為,但是由于剛好日元反彈而黑面的價格高達12.8萬,于是還是想想吧,就出去了先逛街。

于是多次與老婆征求意見,老婆都說反正都買了,貴點但是自己喜歡最重要,黑面她也覺得很漂亮。那好吧,就黑的,任性一把,立即殺回寶石廣場。
再次要求拿黑白116515LN上手,再次對比,卻慢慢的發現白面越來越好看,黑的剛剛開始很漂亮,但是見多了有點壓抑感,同問老婆,她也有這樣的感覺,于是經過多次的對比與試戴,我和老婆都決定上白的,事實證明百面真的是越看越好看,屬于耐看的那種,一點都沒有后悔。

[size=4]經歷說保值:[/size]
這幾天論壇上不斷的有說勞力士保值的問題,我用的經驗說一下個人意見。
歐米茄:
第一塊表示歐米茄,應為屬于第一塊自己出來社會后賺錢買的表,所以一直保留著,同時也在不同的玩表圈混了很就,得出幾點體會:
1、 歐米茄表基本賣不出去,收表的渠道太少,所以可以說歐米茄的表并不值錢,因為很難脫手。
2、 去很多商場與地方,歐米茄的價格波動非常大,比如迪拜的購物節,就可以享受買2送1的優惠。平時還有可能有打半價的時候。這就造成物品不利于在二手市場轉售,風險太高。
3、 歐米茄其實做工與工藝都非常扎實,記得我第一次買沛納海的時候對比了一下,發現沛納海就如一個玩具,無論是做工或者機芯(PAM88用的是7750改的,帶過7750的都應該知道,自動陀的轉動使得整個表都在晃的經歷),歐米茄都比沛高很多等級,即使現在對比勞力士,也只是差那么一點點而已。
沛納海PAM088:
第二塊是沛納海的PAM88.中毒時因為沛真的很容易讓人中毒,意大利的設計功力真是非常厲害。而市場上的稀缺營銷也是的品牌價值飛速增長:PAM88是在馬德里大概用了3萬3-4左右購入的,那時候發的年終獎就那么全共享了,那也成為了我最高的年終獎…悲催…;在買88的時候其實一直就心儀233,那才是真正的沛納海,而且長動力等等的因素都成為我新的目標。心中默默的下定目標,一定要換233.
時間就那么的過了兩年,在歐洲危機以及人民幣升值的雙重帶動下,233在香港的價格只需要大概7萬多點,看到這個消息都立即產生了買233的欲望。立刻帶老婆前往香港。當時的想法是從新買一塊,88就留著,結構順口問了下88能放多少錢的時候,立刻就覺得放88加錢換233.當時88開出價格約RMB3.2萬,等于我這兩年帶的88才損失了1000多,立刻被沛的保證性所折服。于是,于是就得到了夢想的233.
沛納海PAM233:

得知沛的保值性后,對233更是喜愛有加,長動力切有動力顯示帶來了手動上鏈時仿佛對時間的控制,正面橫式8天動力顯示實用性非凡,隨著時間的流逝指針漸漸的從左邊挪向右邊;兩地時間在不用的時候可以隱藏在時針下,保持一貫簡潔的風格,因為采用12小時+AMPM顯示的GMT布局,兩地時間都非常清晰易懂,不像24小時GMT還需要經過心理的運算;意大利的設計有其獨特的魅力,三文治夜光表盤不但設計獨特而美麗,所帶來的超強夜光也是其他表所不能比擬的(迪的那小點點真是差很遠),泡泡面的藍寶石玻璃帶來了表盤邊緣的輕微扭曲帶來了抽象感;秒表歸零一般都在高級鐘表上實現,而233也具備了此功能方便對時;精準度上,沛233的這顆機芯也是在長動力中表現非常精準的,每天快3秒。對比萬國的7天以及許多長動力機芯在精準度上都比較好。
總的說233是我現在來說最為滿意的表。同時因為沛的低調,很多人根本不知道是什么表,這樣也帶來了很多好處。而勞就是高調剛好填補了虛榮。沛壇經常說的一沛一勞。
但是也最近幾年沛納海受關注程度也非常高,應市場需求也不斷的推出表款,以致市場上失去了平衡,有點步入歐米茄的前路-對全球價格的不穩定使得品牌價格變低。
同樣在沛納海的營銷手段中很總要一點就是所謂的“限量“,雖然該限量并不是真的不再發行,而是沒塊表都清晰標注了生產的年份與該年該表款生產多少只,加上前期市場長期缺貨的狀態,這也使得二手價格變得堅挺,可選最近幾年不斷的新表與產能的擴展,導致這所謂的限量也失去其作用。
話說如此,我拿我的233去香港估價,大概回收價格也在6萬多RMB,雖然沒有88那么的保值,但是我個人覺得還可以,況且也沒打算賣。
[size=4]再說保值:[/size]
首先我覺得所謂的保值,首先價格必須建立在全球最低價格的基礎上,世界是平的,加上互聯網價格信息其實都很透明,你說在中國買塊表要20萬,歐洲只要10萬,你拿去放,肯定只會低于10萬,但是相對其20萬的價格,那就不能叫保值,但是相對10萬的價格來說就叫保值了。
另外還有就是匯率因素,這幾年的匯率變化真是非常大,如這次去日本買表是碰上了日元大跌,當然還有更好的選擇就是去俄羅斯了,一般只要低于香港能入手的水貨最低價的,我個人都覺得已經算超值了。比如綠水鬼,香港的價格一般在5萬4RMB。論壇好像有個人品極好的表友在日本行貨店正價入手,只要4萬多,這個超值價的購入。只要需要放出去,香港的回收價格在4萬7-8左右。那就是資產增值了。但是這樣的事情一般可遇不可求,只有心里掌握實際價格的時候碰到這樣的機會才能快速入手,考的是眼光與運氣。
另外關于品牌之間的保值問題,之前有個朋友買了塊卡地亞的金表,香港行貨店入手,大概花了16萬左右。有次聚會他叫我估值,我就上了日本Jackroad上查銷售價格,一查嚇一跳都不好意思說給那個朋友聽,日本只需要6萬多即可入手。這樣的情況下這表的價值就肯定低于6萬,而不是16萬了,當中的差距非常大。還未考慮放出渠道。
講到出售的渠道,這就是保值里非常重要的一點。比如我前面所說的歐米茄,那就只有當鋪的少數的店會收,而勞力士的二手銷售渠道非常多,香港就基本上非行貨授權店都收勞力士,而且價格還可以。沛在香港相對差一點,但是銷售渠道也不少。其他牌子的如卡地亞,積架什么的真的是買的時候價格昂貴,但是放出去的時候難以實現。
仔細琢磨為什么勞力士二手市場那么發達,而其他卻差距那么大,包括一些一線品牌?我想主要原因可能是高價機械表其實最核心的是精準耐用,具備傳承性。勞就具備了這些因素。其他的表包括沛納海(沛的質量其實不是很穩定,我當初買的88就壞過換新),在耐用上總感覺比不上勞,這可能就是勞的保值所在性。
上圖:






[size=5]沛與勞:[/size]



105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