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芯的核心在于擒縱機構, 擒縱機構只要能夠將1秒等時分割就是好機構。 最早的鐘表1秒2振, 也就是1赫茲。誤差比較大, 原因在于抗外界干擾的能力較差, 比如溫度、摩擦、地心引力、磁場, 震動等。
為了減少溫差的影響, 發明了新的合金, 來制造擒縱輪和游絲。 為了減少摩擦, 擺輪軸比頭發絲還細, 還有更高級的潤滑油。 為了抵抗地心引力, 擒縱輪和游絲非常非常的輕, 只有幾微克重。 為了抗磁, 擒縱機構都是順磁性材料做成的。
為了最大程度減少外界沖擊對走時的影響, 除了更好的避震系統、更穩的橋式夾板, 最主要的辦法就是提高機芯的頻率。
從最早的1秒2振, 到后來的1秒5振, 6振, 8振, 10振, 甚至更高, 就是為了抗震。 假如手表受到外力撞擊, 這一瞬間為0.1秒 , 那么1秒2振意味著0.5秒會紊亂。 1秒5振意味著0.2秒會紊亂, 1秒8振意味著0.125秒會紊亂, 1秒10振意味著0.1秒會紊亂。 假如一天之中受到100次沖擊, 累積起來的誤差分別是50秒,20秒, 12.5秒, 10秒。 實際測試結果會樂觀一些, 直接結果證明高頻抗沖擊的能力好過低頻。
勞的游絲的優點很多, 最顯著的特點是等時性。 也就是擺輪擺動的時間間隔是恒定的, 也就是說擒縱輪將能量傳遞給擺叉,擺叉帶動擺輪旋轉, 擺輪產生振幅, 到達極限后回擺, 這一去一回的時間間隔是相等的, 都是0.125秒。 能做到這一點,游絲功不可沒!
能夠形成這樣的結果與游絲本身的設計、材料特性、上繞的結構、甚至擺輪的圓度、重量等等因素密不可分。 只有一套和諧統一的擒縱機構才能真正做到分秒不差。
頻率越高對游絲要求也越高, 也就是說游絲要更有力。 擺輪振幅通常在300度, 頻率越高, 游絲的舒張就更快, 由此帶動擺輪往復運動。 當然對于發條的動力輸出要求也高。 總之, 機芯一定是和諧統一的整體。

硅游絲不是什么新鮮的事物, 很多品牌都在用。 最早的雅典、卡地亞、PP,甚至精工等等, 早就不是什么秘密。 第一個大張旗鼓宣傳的是O, 在普通消費者的印象中,O成了首開先河的第一人。
硅游絲說到底是一種改良過的平游絲, 早期的游絲都是平游絲。 平游絲與寶璣上繞游絲的最大區別在于上圖中的紅線部分。硅游絲是用蝕刻的辦法來制造的, 只有垂直方向可以加工, 等于2維平面。 而勞的上繞游絲最顯著的就是紅線部分, 這是經過特別設計的, 有助于保證擒縱機構的穩定性。

上圖中是歐米茄的硅游絲, 可以看到游絲末梢與勞的藍游絲有明顯的區別。 本屌特別標注了紅線, 因為無法做出上繞曲線, 歐米茄的只好將游絲末梢加粗。 上繞或者加粗的目的是什么?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 讓我們先看看勞的硅游絲, 紅色部分是怎么回事? 為什么是這樣的結構?

如果諸位腸胃還不明所以, 那么再看下勞申請的硅游絲專利, 或許會恍然大悟。

到此本節目也就接近尾聲了, 從機芯頻率開始, 揭示了頻率越高, 機芯抗震性能越好。 進而推導出, 頻率越高, 手表走時越穩定, 走時也就越準。 至于8500機芯和3135機芯到底哪家強, 答案我不說, 腸胃們也應該得出自己的答案。
謝謝觀賞! 下期節目再見!

57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