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ze=5]一、表象:總有兒時夢想在心頭
自吹是一個食客,走到哪里,總要和當地人一樣,不管是大排檔還是狹窄的小飯館,總覺得不一樣的環境下吃的東西無法領會其中的精髓。所以跑到廣州,總要去上下九將各式各樣的牛雜吃一輪再談。去了四川,經過反復的辣椒洗胃,卻從苦辣變成了香辣,現在已是有些無辣不歡,缺麻不爽,印在腦海里的是困在九寨溝塌方路上看到那川哥掬吻新鮮花椒的深情。而到了蘭州,酒泉戈壁灘的荒漠有所淡忘,但是大街小巷的牛肉面嘗了十幾家之后,還是相信馬子祿牛肉面對我的口味,也對蘭州人的腸胃。
但即使是一個食客,卻越來越發現,自己心靈深處忽隱忽現的溫暖卻不時提醒自己,舌尖上總是難以滿足的惆悵刺激著感覺,這是一種怎樣的感覺呢,也許就是成長歷程的回香,總有一股兒時的懷念,溫暖,遐想哧溜一下涌上心頭,細想起又不禁啞然。。。
而自己前段時間,沒事看看精工的論壇,又或者跑到c處有一搭,沒一搭的問這是哪個好,那是哪個靚,偶爾還會看看帖子到深夜,心里就暗暗的感嘆,這是怎么一種感覺呢。
為啥自己沒事往精工論壇瞅瞅,為啥鼠標又總在一抹又一抹的深藍面前停留?
二、緣起:三歲定終生?
看著精工總是眼熟耳熱,這個中文名實在起得是精妙,深處何嘗不是一種對追求的執著。曾幾何時,高檔如勞力士還是停留在港客的金撈,總與雪茄,風衣在一起,而電影也往往是豬頭配妖花。如同過眼云煙,雖是熟悉,卻也無感。而精工則通過同學的精工眼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禁不住仍想起現在當年同學的吊樣,嗯,香港帶回來的,用了很久也不褪色。而更直接的是,曾經帶過的電子表,羅西尼早已不知所終。手上的一支5號小表雖然不起眼,但總也不離不棄,帶著歲月的風霜,卻也總是搖搖,就能滴答滴答的跳動。偏差已不重要,重要的是相伴。
看到它,總想起了曾經。

現時來看,做工,表盤這些也無可談,皮實耐用,確實深深的第一印象,隨著他還有好多格式花樣的電子表,光動能表紛紛敗下陣來,不論原因,總有一份情懷。
只是年齡的車輪總像太陽一樣,不管你多少酸甜苦辣在心頭,總還是要日出日落。于是,偶爾換換表帶帶也會涌上心頭。
三、選擇:跟著感覺走
其實自從用上手機,說到準確,那手表總是麻煩。不過自己除了干活,手頭上的愛好也多,對表雖是欣賞,可也總是擺脫不了實用主義之上,從心里往往接受,實用,不花哨,耐用,最好免打理的簡單就是好的觀念。于是愛屋及烏的,既然手上精工帶多了,何嘗不找一個。
于是買電腦的比較心態又出來了,各種參數,各種外形稍微的對比,卻發現,又或者說有些根深蒂固的感覺就是,想賺小日本的便宜還真不容易。
找個5號吧,先不說機芯之類的技術流,光那個表盤往往還停留在我的5號時代。
找個電子表表,總是沒有了機械的沖動。
作為一個男人,總還是喜歡擺弄兩個零件,電子的東西已經都不勝數,不缺手表上搞個,所以還是用考慮下機械的吧。
于是各種精工的機械表就跑上來了。
不得不說,論壇聊得多自然也就看的多了,于是各種sarb,mm等花名配著圖片來到了眼前,總有中挑花眼的感覺。
左擁右抱茶壺和茶杯的做派不是不想,可也要看看身體。有選擇是痛苦的,但是沒選擇那就是絕望和麻木了。
嗯,還是看看。只是這是一抹藍色就躍入眼前,藍,海洋,天空的顏色,也許骨子里就是如此演繹的吧。

--------------------------------------------------------------------時間切割線
無奈要出差,回頭再來前文再續,書接上一回了。
四、少年不知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
當再次提起筆的時候,嗯,現在已經變成了鍵盤了,是失落還是新的激情?輕輕的敲擊著桌面的手指馬薩基,一盤誘人的櫻桃茶軸,為何卻總想著鋼筆觸動紙張的沙沙聲。自我解嘲,人總是有欲望的感情動物,要不理性的冷冰冰能讓人活生生的變成了一個個機器人?
其實那天在醞釀了很久之后,雖然力有不逮,但是心中的腫脹讓自己實在想寫寫東西釋放一下。于是一鼓作氣想在早上寫完,結果這個鼓也不太好敲,敲了半天的邊鼓之后,突然愣過神來要出差,雖然早已準備好行李,但總也不如想著出發輕松。匆忙趕到大巴,我k,準點的車已經跑了。正猶豫要不要打的,出去一看,無數人伸著脖子在張望,立馬明白,這個時候沒車可打。一不做,二不休,立馬自己開車到機場,然后再讓家人開回來罷了。一陣慌亂,等自己坐在去北京的飛機上的時候,腦子里除了嗡嗡就剩下想著如何寫這個,又如何寫那個了。
恍惚間,已經廣州北京轉了來回,就像南航在北京站停得老遠總要坐擺渡車省個錢一樣,文章寫著寫著又兜回來了。
前文再續,書接上一回(我想每個聽過張叔射雕英雄傳的人都能明白其中端著飯碗等著聽的焦急與期待),上回講到不知怎么得藍mm躍入眼簾,哇,就是那樣個驚艷。其實,比較的過程那似那般輕巧,說的話自己抽搐的鼠標手都不答應。
經過多少年買小日本東西的感覺,先不論感情,很多時候日本公司的營銷定位做的太好了,感覺都是一個套路,就是采用群狼戰術,什么定位的都有,然后每個定位總是有所優又有所缺,總是讓你看了這個又想著這個,搞了半天讓你在不同的系列當中選擇的心頭癢癢而不知所選。經常選著選著,心里就來句,你TMD就不能將稍微大家關注的東西都放在一起好不好,別整花花腸子。多少次在心里想,我k,干脆投奔瑞士表好不。不過看看預算,算了,其實雖然有追求,但也要看錢包的嗎,再說講個性價比也沒什么不好意思的。(其實,天下烏鴉一般黑,各個品牌現在也都走這樣的路線,高中低搭配的是求個量,走高端那是尋找定位。讓你找個出來什么都不錯,還便宜的不行,這個品牌定位的人也該回家賣紅薯了。)
雖然我只是了解個皮毛,但是一些分類的特點也稍微整理一下,就當個思路,也算給像我這樣的菜鳥一個參考,當然不當之處權當笑話看看,給個笑臉我也就心領了,如果說句,還湊合,那真是抬舉了。
往往想著新表的時候,自己還是有所定位的,畢竟自己手上有多少表,什么類型的表多多少少自己也有些經驗,于是總會跟隨著廠家來定位的。從用途來說當然是商務,運動兩大類,中間自然有不少偏左偏右。還有就是電子表和機械表,這些當然都是廢話,不過自己如果在大類上都拿不定主意的話,選起來就更加的捉急了。
如前所說,我自己先定位了機械表,偏商務但是也不拒絕稍微運動的。于是從高到低也方面在上四處看了,高端的GS,中級的mechanical,入門的5號,感覺總體上首先是在機芯上進行分類。機芯的高低自己看基本上決定了很多方面的配置,按照小日本的分類,基本上很難逃出這些大的配置。當然中間還有剛才所說的商務和運動等類型的分類,但是只是分支了,只是風格的差異,而不是本質的差異。
而自己多少次在網上比較就感覺到,機芯對應著成本也好,也對應的價格和定位,往往決定了很多東西,這些自己看主要這幾類的大的,或者很突出的限制。其一,首先是機芯,這個是本。其二,外觀感受,這個是跟隨著機芯決定了對應的內容,自己發現大部分都是在這些方面上變花樣。1)是表面的大小,用料,2)接著就是做工,例如是否打磨,多面體的切割,3)就是配件,例如表鏈的結構等等,表頭的把手方式4)就是表面里面的各種裝飾性等花樣,包括表針,顏色,熒光,形狀5)日歷等多種功能。其實我自己一寫就發現,這玩意實在是可以進行大量的組合,可以變化出無數種的花樣。怪不得自己真實挑花眼了,何況這些因素稍微變化就是一個不同組合,如果哪位做數據的,一整理,不用說是嚇著人的。有時候總在想一個問題,為什么現在看著手機這么多的情況下,手表還是有這樣的市場呢。看看這個組合,就知道其實是個真功夫,油鹽醬醋,各式調料,每個廚子作出來都不一樣。也難怪國產牌子在做的時候不好搞,除了技術,哪些更多關于感官,感受之類的偏情感,偏體驗的東西還真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夠抄過來的。
看著自己啰啰嗦嗦寫了一堆內容,不是自己無聊,而是真買回來就發現他的差別了,很微妙,又很直觀,等自己上手了就能夠真真切切的體驗出來,這還真不是不喜歡的人能夠體驗出來的。
順便說個冷笑話,就像自己前面吹噓的食客一樣,什么叫心有戚戚焉,在吃方面更是微妙。曾經我們一幫人喜歡到處去吃,有次大家選了臺灣涮涮鍋,號稱用日本昆布,也就是海藻熬湯的小火鍋。頭一次去正佳的總店的時候,大家吃了就圖個新鮮,感覺湯味還挺濃的。結果過來幾個月,去了新開的另外一家連鎖的涮涮鍋分店吃,同樣是這么7個人,一開始吃,我就感覺不對,發現這里的湯色比較淡,已經沒有了昆布湯的鮮味。左右問了下,咦,好像都沒有這個感覺哦。正猶豫中,轉眼問道剩下兩個饞嘴貓,就紛紛點頭,嗯,不好吃了。咳咳,這玩意太個人化了,難道真和每個人的實際情況關系太大了,看這個架勢,怪不得學音樂的一把淘汰了我這樣的五音不全,這個真心沒感覺。
話說回來,下面真就想說說這些拿到藍MM的瑣碎又微妙的感受和比較了。實話說,這個在上東看細看很多時候看不出來的,拿到手上就能夠感覺的出來,原來自己也覺得差異不大,但是到手就發現差異太大了。很直觀的,這個東西如果有條件現場試試就明了,但是如果沒有的好,還真的只能在網上看個大概,反而網友的心得會有比較大的參考作用,就是加上搜索也不容易能夠得到比較完整的印象。
五、藍mm駕到,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
總在論壇看到藍mm,藍mm,帖子搜索看了一大堆,真要是見到實物,還真是一抹深藍分外迷人,此處比較,下單,閑聊,看著物流單無數次刷機看著地址到那,等等無數不該我做的搞笑事就不說了。寫起來未免讓人笑話,但有多齷齪就留個想念吧,畢竟好像好久也沒有這樣期待這樣一件物品了。期望越高,失落越大?
嗯,開始時有些,順豐大袋子,不起眼的小紙箱,黃色膠紙和街邊貨長得都一樣。看看,有驚喜嗎,沒見到真表之前都是紙上談兵,到頭來丑媳婦還是得見爹娘對吧。
保證書等等就不說了,大家都一樣,差別不大,但是剩下的東西讓我這個土鱉也開了眼,確實在很多小細節上讓人感覺到差異。
盒子,盒子不一樣。。。。(這也太無聊了吧,而且無圖無真相)
(一)盒子,盒子
說到這,不得不說,其實有很多的比較,關鍵要看和誰比了,前面也埋了伏筆,這里藍mm的比較都是和傳說中“三米外的勞力士”007k相比的,至于過程,倒是沒有太多的驚喜,個人感覺,估摸著和一次掏幾千和一千的差異實在有點大,又或者當年007給我的沖擊還不夠吧。要不然也是口水飛濺在鍵盤了。但是,來了新mm,這個沖擊就真的來了。
呦,盒子,。。。不一樣。是的,還真的不一樣,這玩意能差幾個錢,但是差別就是這么來的,暗灰色的色調,輕輕觸摸略帶著皮毛的質感,很細膩。銀色略帶凹印的seiko鑲嵌在暗灰的皮紋當中,醒目,銳利,但又不突兀。至少在我的心里面,看看高級西裝,會發現其實暗灰色往往會讓人產生所謂的高檔感,這門看來,更貴的估計的來木頭盒子外帶雞翅木才行了。確實,這個顏色先入為主帶些襯托。想想,007的盒子,就是一個大白盒,想起來和銀色logo其實反差不夠,過于刺眼。至于紙盒重量感,外加里面絨布的顏色,也都可以看出,藍mm相對更加有些高檔感吧。
打開盒子,正主出現了,映入眼前的除了大大的表盤之外,接著最醒目的就是,兩個吊牌,看看配色和硬硬的銅版紙,別小看這個小技巧。有和沒有,感受不同。黑體字,黃色底,分外的搶眼,prospex,無不突出子品牌的分類。

(二)大而不大,矛盾統一
拆開護紙,一個略大的表盤展現眼前,當然還有那略帶些靛藍的比較沉的藍色人整體搭配起來既大又不大,個人感覺是,其實整個表盤在精工是比較大的,你如果不覺得的話,看看下面007就可以比較出來了,要放在一起才知道的。再來和我手上的5號偏老舊的表盤來看,總體不到39mm的表盤相對比真是差距很大。如果帶在手上,那可是多一分則天差地別。

這也是我淘汰不少精工表款的主要原因之一。看看網上的5號,大部分都是39mm,少有超過的,也許有,但是風格就未必是自己喜歡。換句話說,這個表單的直徑,基本上將2500元以下的表給壓制住了。為了不影響上面的銷量,必然這方面就會做手腳。而sarb,我曾經也是非常的羨慕各種自身的特點,但是這個表盤,讓我的天平向mm倒下了。當然sarb各個系列的特點也自然在不同的地方體現了,愿意花錢,買回來也不錯。燕瘦環肥,各領風騷啊。


還有一個顯大的手段,就是那個帶著刻度的外圈,不管是比例協調也好,又或者故意襯托表鏡也好,有種向外的張力。仔細看看就會發現其實表框不是平的,而是內高外低,一個凸透鏡的感覺,無形中讓整個表更加感覺突出。再來對比下007,就會發現,著鏡面是平的,框也是平的,自然就沒有這種類似于透鏡的錯覺。
再看看其上的數字,記不清是在哪個帖子里面,看到有網友提到,這個上面的數字刻度是在精工當中比較大的。那么我的感覺就是在凸顯粗曠的同時,能夠讓表盤更加顯大。不然可以想象一下,小一號會有這種感覺嗎。而且這個數字總共只有四組,個人覺得也是讓其弧圈不至于過于擁擠,在保持運動特色的同時又不至于過于繁雜。只是,這個如果是凹刻是否更好等,而且更容易防磨。這個007上個人感覺就是字體太小,然后刻度整體讓人很密密麻麻的感覺,不夠霸氣側漏,又或者說讓人覺得小氣。

為何又不大呢,因為這個藍色既不是鮮亮多余輕浮,有不會偏向于藏青變得過于沉悶。總體藍色偏向于冷色系,于是視覺感官上就有種收斂的感覺。看看,不同的車的車漆,除了美感,一般偏深色的色彩顯小這也是共識了。這個藍色在網上看的時候,往往官方硬照會顯得很藍,其實實際在生活中,更感覺是深藍或者靛藍多一些,更加內斂。是不是骨子里透著一股悶騷的風情呢。這個,,,估計得帶在手上才能體會了。同比之下,007的黑色不知道是否沒有在消光上做出更多的改動,總覺得黑的不夠深邃,很多時候還有些發灰,也許這也是不同檔次的表這件的差異。整個表下來的話,這么大的一個底盤,色彩上的感覺非常直接,很容易造成影響的。
別說,我這不正是被這種藍色所迷惑,畢竟,深深的海水,幽藍的天空,已經印在骨子里了,能不有些感動?
而藍mm的表盤突出結構又讓整個表有些內斂的設計,例如007是整個突出在外面的,表盤和下面的支撐結構之間有些突兀,說好的叫做粗狂,說不好的是沒有過渡。反過來藍mm就沒有這個問題,整個中間表盤和下面幾乎是合成一體,在表帶部分就又新的凹陷設計,這樣又有層次,但是整個表顯大的同時又不會過于臃腫。仔細體會下來,這個設計真的很有意思。
至于藍mm不是藍寶石鏡面,咳咳,這個先不管是不是礦物玻璃更適合潛水,成本應該也是關鍵之一。也別說小日本摳門,這不就是他們的拿手絕招嗎,相比血汗工程不買保險之類的其實也是正常的商業手段,但是消費者是上帝,必須堅決打倒,打倒。。。還是得掏錢的。和自己的007比,感覺也許是新貨,要清晰些,和藍寶石比,嗯,眼拙,沒看出差別,還是我的那個藍寶石太水?也沒有用水滴來試了,我就是個模糊派,差不多就行了。
說了這么多的表盤,本來這個是門面,明星不就是靠這個吃飯的嗎。所以除了盤子,這個面子確實也決定了直觀的感受,而正是這個,至少讓我在選擇sarb023,還是035之類時,首先是表鏡大小,這些都敗下陣來。沒辦法,人在江湖走,哪有不受霸的,看看我們的廣告,不管是塞海綿的,還是塞到里面的,都是大大大,當然過了就成喬丹了,這個,俺真的欣賞不來啊。
(三)附件,就像男人的首飾一樣,要的就是精致
別的技術性的東西俺就是個表盲,到處都是道聽途說,自然也就不鸚鵡學舌了,交給偉大的googl和大的百度吧。再來看看是不是摸摸的細節,有時候說的那個一點,總有些往下三路走,可是話糙理不糙,千百年來,管住下面,也就管住了一切,還真的不得不認,還不得不做。
這就是我自己認為手表的附件了,雖然牽強,但也方便歸類。想想,深夜摩挲著吹彈可破的皮膚,你是個男人就會明白那句扯蛋的話叫什么來著:關了燈都一樣。K,純粹了這人自己吧。還好,廣大人民眼鏡是雪亮的,哪有這么容易忽悠,說著也是為了充個硬漢,心里找的還是摸著不一樣的。何況我們不自吹玩表嗎。那么這些細節別錯過,看過摸過了,別忘了找對對象說,搞不好不解風情。
當頭一看是表盤里面的刻度了,007和mm都是采用了圓點為主的方式,但是007就是抹上去的,而mm則是好歹邊上鍍鉻,有邊框的,當然感覺高檔,而且突起在表盤,自然好看些,說白了是層次和細節的差異了。而且別忘了熒光料的顏色,007是白色,雖然和黑色反差明顯,但是mm的淡熒光綠顯然更加的顯眼,而且和藍色搭配的很好。
再來看指針,多少人為一劍銷魂,想想之前我還未017的x頭針著魔呢。相比個人更喜歡mm的秒針,畢竟重心更加放在前端,而且分兩格,更豐富些。當然其中會影響到計時的準確性這個俺就不懂了,至少比007光在后面的圓點要豐富些。而時針的兩截設計,怎么說呢。剛開始個人還嫌啰嗦,現在又覺得似乎這也是避免大面積時針的涂色產生的單調感而做的調整,當然這個不排除馬太效應了。
前面摸不著,現在說的附件是摸得著的了,
計時的轉盤,mm的花紋更加大氣,轉起來的質感更好,007則過于繁雜,當然和相機一樣,總有人喜歡經典的細紋,連方向都講究,這就也不展開了。至少轉起來能夠形容的是,mm是緊而順暢,齒輪感強烈,略帶彈性的跳躍感。而007雖然也不錯但是彈性不足,有些拖拉,聲音也是不夠清脆。
把頭先不論有無護手,但是顯然mm較粗的花紋和打磨,相比007干巴的齒輪感,沒有s的logo自然也是遜色不少。仔細看看,差異明顯的。
而表盤下面的托盤就更明顯的反應出差別了,007較為圓潤,但是沒有層次,而mm,則是有寄到棱角的設計,這樣相比層次感更加的豐富不至于過去突兀。我也專門拍了側面的照片,看的出來mm更加的多線條,略帶野性。做工不明確,但是卻更讓我明白為什么023比035貴,至少這個多棱角的打磨,顯然讓有棱線的更加線條豐富了。

而天天沒事要扣一下的表鏈在細節上則是更加差異大。理論上mm應該更重,但是配合著鋼帶確實更加的磨砂亮,而007則是光溜溜的電鍍,情趣也是更加豐富。看看照片,在扣子的兩端,精工給mm就設計了兩邊的護手彎位,讓人戴起來更加舒適。至少我手上的表都缺少這個兩邊過渡保護鏈,實際上手的感覺差異也大,007的更加亮色而沒有裝逼感。圖片上也能夠看得出1-2.不過MM的表鏈拆裝確實有些找不到北,一個小套筒,讓我惱火的不行。這個設計師該批評,一點也不走群眾路線。07的手鏈輕飄飄,mm則更有質感。

背面的文字標簽毫無疑問,mm得更加對稱,而不像5號之類比較亂。
這個表鏈質感也許未必高檔,但是實際佩戴的效果很好。非常的貼手。更有意思的是,雖然藍mm較高級些,重量也重。
但是戴起來,藍mm好像更重。但其實是007的表帶出問題了。
至于夜光,自己也只有參考對比,自己也只是簡單看了看。總體的效果還是比較接近的而已。總體感覺剛照過還是很亮,20分鐘后約會相應餓調整。;
六。人無完人,金無足赤
說了一趟好話,藍mm等問題除了礦物玻璃之外,最大的問題是隨著表盤增大,整個重量上去了,
其二機芯的厚薄度也稍微厚了,但是看來短期內是難以實現的了。
藍mm可以說在很多方面適合自己,可以說是商務特色有些,而運動方面又不錯。
那么藍mm貴了這么多,值嗎,以前我在網上覺得似乎不太值,畢竟自己掏錢,現在真的擁有了,站在使用價值來說,還是有不少差別的,應該算是值了。
總算將這片心路歷程寫完了,轉眼自己都累的打瞌睡了。不足之處大家就諒解下了,謝謝!
[/size]
37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