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好幾天,熬得好心焦,終于到手了。
本人入手的是第二塊機械表,SEIKO SNXA21K 7S26-0430 編號是3D1857 (已加機芯照)
上一塊石英表是第三塊手表,換了2次電池,前段時間終于決定,開始用機械表。
因為覺得機械表走的時間長,好像歷史一樣,又好像好的衣服一樣,有一種質感。
直接原因是:前段時間開始探索時間管理理論,決定要有塊表。
雖然很多人用手機也可以看表,但表與手機有一點不同:越是關注時間管理的人,他越是關注效率,通過手機看時間有一點很不方便,就是你每次都要從褲兜里掏出來這個玩意兒,很麻煩。
對于時間管理和GTD方法有所了解的人就會知道,越是簡單的工具越高效。所以手表是不二之選。
這就是簡約的力量,通過腕表看時間,手一抬就看見了。更何況,這個抬手的動作是如此的高雅而又氣質、、儒雅而又紳士。
這簡直與從褲兜里掏出手機那玩意的動作之猥瑣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上圖交作品:






關于作品有任何感想,請不吝發表評論!
PS:第一塊表,是外公給我的機械表,那時才10 多歲,根本沒有機械的概念,只記得表盤和表帶好像是黃色的,刻得字母現在還記得,就是SEIKO,那時候還覺得好奇怪,為什么走秒與墻上掛的大鐘不一樣,鐘是滴答一下,而這表是連續不斷的走。
可惜,那時候粗心大意,在初中一次期末時候,我那時不習慣帶著表,把表拿下了忘了拿走,后來想起來跑回去一看,早沒影了。當時心里就覺得有一點點不爽,不過也沒當回事。
后來外公不在了,我也長大了之后,心里總有點不是滋味,想想外公親手留給我的東西似乎也就是這一件了。現在想想,外公把這塊表給我,是賦予了意義的。
寫到這,越發覺得,真的不是滋味。
突然想到百達翡麗的那句經典,“你不能永遠擁有它,你是為你的后代保管。”這句是祖輩的角度,但如果換個角度,站在兒孫輩看看,我們接受的是什么?! 雖然貴重程度不同,但它承傳的東西是一樣的。
想到這,心里越發不是滋味了。
30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