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有這樣那樣的困惑,今天有幸在別的論壇看到這樣一篇文章,不由下載了跟表友們分享。
漫長的機芯演化史
雖然就官方的數據來看,ETA2824一2是誕生于1972年,不過其實它的前身早在1956年就出現在ETERNA所發表的Cal.142O
系列機芯上。在這一年,ETERNA為了慶祝建廠一百周年,共推出了Cal.1424UO,Cal.1426U與Cal.1429U等多款機芯;雖然這幾款機芯的擺輪表橋位置略有不同,機芯夾板樣式也略有差異,但是發條盒與走時輪系的位置都類似,自動盤軸承與上鏈輪系也同,因此ETA2824一2可以說是流著與他們相同的血緣。如果讀者有收藏一些老表,應該會時常見到與ETA2824一2非常類似,但是彼此之間的編號卻又完全不同的古董機芯,這大概是瑞士表廠中少見的特殊奇觀”
在ETA2824一2正式推出時,瑞士正面臨石英表革命的嚴重沖擊,因此這一枚結構簡單,維修方便的自動機芯,得以生存
下來。ETA2824一2機芯的整體尺寸是直徑25.6Omm、厚度4.6Omm,在當年推出之際,稱得上是輕巧型的,雖然比照現
今市面上的基礎自動機芯來說,ETA2824一2機芯的厚度略為偏厚,但是當年并不流行附加模組的設計,因此機芯的厚度不
是在主要考量范圍之內,對照許多同時期的機芯,會發現ETA2824一2并不算厚重。另外任下A2824一2采用雙向自動上鏈,以
及使用25顆紅寶石軸承,用于自動上鏈輪系結構的共有共有8顆,其余的17顆則是用于整個走時輪系”機芯的振頻為每小時
28,800轉,動力儲存至少38小時,但是后者視個別狀況會有所不同,有些機芯會增加幾個小時;但就機芯穩定度來說,42個
小時與46個小時的差異并不大,因為機芯運轉的穩定度在24小時之后,就已經在逐漸流失當中。當年廠方為了客制化服務與價格差異的因素,會推出不同編號的衍生款,整體機芯結構大致相同,但會更換微調裝置與避震器,以及不同振頻的走時輪
系,從每小時18,000轉到36,000轉都有”如今不同振頻的機種在ETA2824一2的相關機芯產品中,幾乎已不復見,常見的只剩
下振頻為21,600轉的ETA2841一1機芯,這是ETA機芯廠專為SWATCH機械表所生產的特別機芯,寶石總數也降為21顆,是
目前市面上最便宜的ETA機芯產品。
優異的自動上鏈效率
相信使用過ETA2824一2機芯的朋友,會感受到本款機芯的優異上鏈效率,基本上一天只要佩戴超過八小時,發條盒就會接近滿
鏈狀態;如果運動量大一些,不用幾個小時就會呈現滿鏈狀態,因此機芯的穩定度也相當高。這樣優秀的上鏈效能,是來自采用滾珠軸承設計的自動盤,以及特殊的雙向上鏈系統。在觀看ETA2824一2機芯的外型時,一般人都會注意到轉動靈活的自動盤結構,其中采用五顆不銹鋼滾珠軸承的設計,乃是ETERNA在1948年所推出的獨家專利,用以改善早期中央軸承寶石容易破損,或是軸承容易失油與不夠靈活的缺點;因此,沿用這項設計的ETA2824一2,自動盤的靈敏度相當足夠。不過因為機芯廠將機芯價位分等級,因此價位最低與最高等級的自動盤,在重量上會有些微不同,在發條盒接近滿鏈時,兩者的上鏈靈活度也會略有差異”
而另外一個上鏈效率的大功臣就是雙向上鏈系統,同樣是延續ETERNA所推出的獨家專利設計(約在1966年),它采用兩個具
有上下齒輪的離合止逆齒輪,配合兩個減速齒輪,將動力傳達至發條盒上方的大卷車;而自動盤軸承齒輪,貝lJ與兩組離合止逆齒輪上層的齒輪嚙合(但上層齒輪并不相互連接)。由于透過這兩組離合止逆齒輪,使得自動盤不論朝哪一個方向轉動,都能替發條盒上鏈;這也是繼1950年勞力士推出可雙向上鏈的Cal.IO3O自動機芯之后,另外一個著名的雙向上鏈機制。不過由于勞力士的離合止逆齒輪較為精致,并且將另一個齒輪隱藏于中央,所以外表看起來似乎只是一枚放大版的齒輪;但是ETA2824一2的兩組離合止逆齒輪,則可清楚看見上下重疊的齒輪,以及內部的勾爪結構。在每一組離合止逆齒輪內部,都有兩個平放的勾爪結構,由于其特殊的推動與離合設計,使得兩組離合止逆齒輪在自動盤運轉時,都會有一組保持離合空轉的狀態,因此自動盤朝任何一個方向轉動,都具有上鏈的效果。由于ETA2824一2的自動上鏈系統,是以模組的型態加裝在機芯上層,將整個自動上鏈模組取下時,機芯的手動上鏈結構與輪系仍可保持完整功能;因此目前部份表款使用的ETA2801手動上鏈機芯,其實就是ETA2824一2的手動上鏈版本,但是將上層的機芯夾板稍加修改”
穩定的機芯運轉效能
ETA2824一2在設計之初就是以大三針輪系為基礎,因此二番車(也就是分鐘輪)并不在機芯的中央軸心之上,而是由四番
車(秒輪)所取代,這也是在60、70年代,許多新款機芯所采用的輪系結構,也符合后來大三針的設計趨勢;并且在面盤上
加裝其他功能也較為簡單,不需要考慮小秒針的位置限制。而擺輪的位置,位于機芯的正上方,也就是面盤12點鐘的位置,
與同廠的ETA2892一AZ位置相同。但是任丁A2824一2的擺輪尺寸,占機芯面積的比例大于曰叭2892一AZ,加上發條盒的能量
較為穩定強大,因此運作的穩定性極高,并不會輸給曰叭2892-AZ,只是原本機芯廠將E丁-A2892一AZ等級定得比較高,所以
任丁A2824一2只能用于平價與中階的表款。但是從筆者本身的使用經驗,以及玩家們的操作心得來看,這兩枚機芯在經過適當的調校,與使用同等級的擺輪與游絲,表現的情況幾乎是無分軒輕,穩定度也令人滿意。但是曰叭2824一2做為定位較低的通用
機芯,在機芯零件上的制作與修飾,自然會受限于價格而無法采用高規格的制作。例如連接龍芯的吉車與鼓車上方的押鳥夾板,是以簡單的金屬薄片制作,而非采用不銹鋼的零件,在結構耐久方面,自然略顯不足;部分齒輪結構也略顯單薄,在長時間的使用之下,磨損率會提高。由于ETA2824一2的價格與性能占有極大的優勢,因此機芯廠為了配合表廠的需求,也分別推出了不同等級的款式。我們一般俗稱的ETA2824一2紅肉機芯,也就是尚未經過電鍍的機芯,保留原本銅合金材質的色澤,通常這一類的機芯都搭配較便宜的Etashoc避震器與銀白色的鎳合金擺輪,走時穩定度也比較差。
接下來高一等級的機芯,表面通常采用鍍鎳的處理以及簡單的打磨修飾,同時會換裝因加百錄避震器與偏心螺絲微調裝置,并提升擺輪及游絲等級。而最高等級的機芯,通常會鍍上光亮耀眼的鍺材質,可提升抗氧化能力,加上施以日內瓦波紋與魚鱗紋飾,效果自然不同凡響;搭配天文臺等級的擺輪與游絲,穩定的走時效果,絕對不輸給部分的高級自制機芯。
衍生的機芯類型
目前以ET2824一2機芯為基礎,衍生的機芯種類也不少,雖然仍輸給同廠的老大哥ETA2892一AZ,但是由于以實用取勝,能
見度也不低。其中最常見到的,就是具有Oay一Oate星期日歷功能的ETA2834一2與ETA2836一2機芯,實用性也最高,絕對是
機械表入門玩家的第一首選”另外比較常見的就是具有全日歷月相功能的ETA2824一2,不過由于是附加功能模組,因此通常會改用廠方自己的編號。剩下比較少見的就是計時碼表與世界時區等功能,由于都需要加裝較厚的功能模組,加上ETA2824一2本身的厚度,會變得更為厚重,因此大部分的表廠都會選擇泛曰A2892一AZ的機種。然而隨著ETA機芯限產事件的影響,未來看
到ETA2824一2的機率也隨之降低,但是由于ETA機芯的專利已過期,目前SELLITA也生產與ETA2824一2相同的機芯,名稱是
SW200。現在許多平價表廠已經采用這款更便宜的機芯,雖然構造完全相同,但是仍有許多小地方有些微的差異;辨別這兩款機芯的方式并不難,因為SWZOO機芯的紅寶石軸承數為26顆,而ET2824一2為26顆。從ETA2824一2正式生產至今,已經即將邁入第40個年頭,雖然它并不是收藏家所贊賞的頂尖機種,但是就實用性以及售價來說,卻是許多熱愛機械表玩家所不可或缺的機芯,同時也是替瑞士鐘表界渡過那漫長寒冬的重要推手







45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