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在一年前的時候,Armin Strom這個制表品牌推出了震驚業界的Mirrored Force Resonance鏡像共振腕表,現在,我們又迎來了這一超卓表款更顯精致的璣鏤盤樣式。如果要用一句話來形容這款表的本質的話,那便是其在技術工藝、現代氣息(機芯)以及傳統理念(表盤)之間塑造出了非同凡響的對比。
Mirrored Force Resonance腕表于2016年推出,名字里就展現出高端范兒的它無疑是近年來我們所看到過的最具創新性意義的手表之一。事實上甚至有不少人將之描述為是具有“革命性”意義的產物,這一點小編也深感認同,因為該表款的誕生不僅涉及到制表界當中共振概念背后的歷史,同時它也涵蓋了一定的科學技術。
盡管在制表業當中共振的產生是種不太常見的現象,但說起來它也并不算是什么特別新鮮的事物。有關它最初的想法是由17世紀中葉的克里斯蒂安•惠更斯(Christiaan Huygens)構想出來的,后由Astide Janvier和Abraham-Louis Breguet兩位大師進行了更深入的探索,到了20世紀,它又被Beat Haldimann和François-Paul Journe推動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從本質上來說,共振的原理是讓兩個互相靠近的振動體產生相互影響進而最終達到同步。
當然為了簡潔易懂起見小編過于簡化的解釋了一下,但需要理解的關鍵是,這一理論中要求使用兩個擒縱機制,它們分別配備有獨立的齒輪系及獨立的振蕩器,并且二者之間彼此沒有任何的機械連接。根據共振效應原理,這倆擒縱機制會產生互補進而演奏出和諧的節拍,理論上一個抵消掉另一個產生的誤差,反之亦然。
Armin Strom通過開創性的精鋼共振離合簧連接至游絲樁的設計,讓這一概念得到更進一步的發展。這一革命性的專利機制會使兩個振蕩器同步運作,并互相向著相反的方向旋轉,它們最終會找到一個并行的節奏,進而不斷的平均誤差以此來達到最大的精準度。
2017年的早些時候,Armin Strom推出了Mirrored Force Resonance Water上善若水腕表,它的表殼采用精鋼材質打造,搭配著一面白色的表盤及藍色的時標。沒錯,它是很有魅力,然而從某種方面來說,相信不止小編一人覺得這種低調的表盤設計外觀完全配不上這一在現代制表當中會令人感到震撼的機械概念。
看起來似乎Armin Strom也有同樣的感覺,因此品牌最近又推出了第二版精鋼表款,但這一次,它配備了一面由制表大師Kari Voutilainen采用手工工藝打造的精致璣鏤飾紋表盤。當然,圖中的藍盤款僅為其中之一,它還有另外幾種顏色款式(黑色,灰黑色,紅色或雙色),以及一些不同的紋理樣式(太陽放射紋,同心波紋或是麥穗紋)可選,這完全取決于消費者的意愿。
這些表盤,是由獨立制表大師Voutilainen先生在他位于瑞士Môtiers的工坊中,通過百年之久、只能用手來控制的機動車床打制的。這些復雜而精美的紋理,要由一個完全光滑的金屬板經過一系列精密的加工才可得到的,它們可以說是真正的藝術品,完美的展現了匠師的精湛技藝手法。
至于腕表上的其它方面仍保持不變,包括其內所搭載的令人驚嘆的Cal.AFR15型手動上鏈機芯。該機芯由226個部件組裝而成,振動頻率為25200 vph,可提供48小時的動力儲備。品牌為其配備了一條黑色的鱷魚皮表帶,使用的是精鋼Ardillon表扣,其表殼尺寸為43.4mm x 13.0mm,雖然略大,但佩戴起來足夠舒適,放心,其實這些都是次要的,因為不論是佩戴者還是圍觀群眾,都只會被表盤左半部分跳著迷人芭蕾舞的振蕩器結構以及分別往不同方向運作的兩個小秒盤所吸引的。
這款Armin Strom Mirrored Force Resonance鏡像共振腕表的售價為59000瑞郎,比之前的“上善若水”款式價格多出5000瑞郎,但是考慮到璣鏤表盤那復雜且耗時耗力的生產過程,相信各位表迷們心里還是有數的。更多詳情,請點擊訪問Armin Strom官方網站。
品牌上一篇評測:自主搭配輕松成為優雅小公主——Armin Strom Manual系列女裝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