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制表品牌朗格于1845年在德國的薩克森地區創立,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它曾被前東德的專制統治政權宣布沒收,一度瀕臨滅亡。然而,在柏林墻倒塌、兩德重新統一之后,品牌創始人費爾迪南多?阿道夫?朗格先生的曾孫瓦爾特?朗格,在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了重塑品牌、重現昔日榮光的大業。
如今,朗格旗下共擁有62個自主設計打造的機械機芯,并掌握著一些市面上最復雜的手表功能,此外,他們那極具魅力的德式理念和對高級制表工藝的精通,令得朗格二字成為了消費者心中無可替代的符號。像是Saxonia Thin,這一朗格旗下最薄時計的聚集地,同時還有著入門級售價的腕表系列,一經推出很輕松的就成為了最受歡迎的手表款式之一。而現在,因為一枚擁有著銅藍表盤、展現出了無與倫比的吸引力的全新時計,讓這個系列的地位再度躥升。
全新的Saxonia Thin系列腕表無論對于男人還是女人來說都是完美的,因為它有著39mm的直徑以及精美無暇的表盤。18k白金材質的表殼厚度僅為6.2mm,既能夠十分輕松的在襯衫或西裝外套的袖口下滑動,也能對身著紀梵希小黑裙的嬌美女性那裸露的玉腕進行迷人的裝點。
在今年早些時候的SIHH日內瓦表展上,當朗格擺上了這款時計的時候,許多人開始對它的表盤議論起來:它是用什么材質做的呢?為什么要管它叫做銅藍呢?它是否是用含有金石或銅粒的漆藝塑造的呢?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其實,這一令人感到驚艷的表盤是通過實心銀打造的,而在它上面的,則是小心翼翼粘蓋著的一層薄薄的金星玻璃。
請不要看到粘這個字就認為這款Saxonia Thin系列銅藍腕表是在嘩眾取寵,因為這可并不是很容易就能實現的。首先,金星玻璃薄盤的實際制作是由外部供應商來完成的,因為朗格自家并沒有精通玻璃制造的工匠。這里使用的是一種類似于據說是在17世紀的威尼斯被一位吹玻璃工人意外發現的工藝制造的,玻璃薄片通過加熱熔化的玻璃制成,并在加熱的這一過程當中往里面添加極為微小的氧化銅晶體。當薄盤漸漸冷卻時,銅質晶體便慢慢浸入至藍色的玻璃當中,直至最終開始散發出斑駁晶瑩的光芒,看起來就像是星芒閃爍的夜空。相信即便是梵高看了,也會贊美它的美麗。
然后,這些極為纖薄的玻璃片要被切割成圓形,用以放置在同樣纖薄的實心銀盤之上。切割之后,就需要開始進行小心翼翼的拋光步驟,拋光師需要極度仔細的去打磨,要避開銅粒防止不小心將之擦出,因為這會在表盤上直接留下一個小孔洞。最后,就是將成品的金星玻璃粘置在實心銀表盤上。鍍銠修飾的白金時標及指針也會在此時添加進來,與那無比誘人的外觀完美的結合在一起。
總而言之,表盤的制作是相當棘手且耗時的一個過程。然而,就像古往今來讓一代又一代的人沉醉的迷人夜空一樣,雖然可能不太恰當或者顯得有些夸張,但我確實想說,這樣一面39mm不到的玻璃盤上,卻展現出了一副壯麗的景象,會安撫每一位看到它的人那焦躁的情緒,畢竟,夜空的溫柔與深邃永遠是最美麗的,包容一切。
朗格并不是“外強中干”的品牌,所以這里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優雅還只是一部分。品牌為這枚全新的Saxonia Thin系列銅藍表盤腕表裝配了一枚由167個部件組裝而成的手動上鏈機芯Cal.L093.1。該機芯的厚度僅為2.9mm,盡管很薄,但單發條盒的設計還是能夠提供72小時的動力儲備。仍然是典型的朗格風范,這枚機芯擁有杠桿擒縱,自產游絲,手工雕刻的擺輪夾板,精密的振頻調節機制,鵝頸微調等元素。品牌為其配備了一條深藍色的鱷魚皮表帶,與表盤色澤相呼應。這枚“私人星空”時計的售價為22000美元。更多詳情,請點擊訪問朗格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