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要說的這款表——浪琴Lindbergh Hour Angle,它的功能放在如今這個時代其實已沒有多少實際的用途了,表盤上的那些令人感到陌生的數字刻度,此刻只會讓人覺得有些干擾讀時。然而盡管如此,它卻依然得到了許多收藏家的厚愛,在拍賣會上永遠不乏買家:2015年,一枚上世紀30 年代的Lindbergh Hour Angle腕表以14.3萬瑞郎的價格成交。這,便是其背后的故事歷經漫長歲月所發酵出的醇厚魅力。
浪琴的Lindbergh Hour Angle腕表是由著名美國飛行員查爾斯·奧古斯都·林德伯格(Charles A. Lindbergh)所設計,并交由品牌負責生產,首枚成品于1931年誕生。林德伯格于1927年駕駛著單引擎飛機完成了無著陸橫越大西洋的飛行壯舉,此次旅程用時33.5小時,從紐約直飛巴黎,而當中的計時工作便是由浪琴表來擔任的。完成了這項壯舉之后,他便著手構思設計出了這款名為Hour Angle的導航腕表。
本篇文章當中的這款浪琴Lindbergh Hour Angle腕表的型號為L2.678.4.11.0,是浪琴近年來所推出的復刻作品,事實上,品牌過去曾多次推出過此表的復刻版本,其中甚至還出現過計時款式。文中這款表的還原度頗高,其配備有尺寸達47.5毫米的精鋼表殼及洋蔥頭表冠,外形上看頗具飛行員腕表的風范。
在其內部運作著的是以ETA A07.111為基礎打磨而成的Cal.L699型手動上鏈機芯,它的振動頻率為28800 vph,可提供42小時的動力儲備。它配備有鉸接式的表背,打開后便可看到機芯,而蓋子內面還刻有紀念銘文。
盡管無甚用處,但小編仍然得解釋一下它的功能,不然這篇文章到這也就沒啥可說的了。由于其背后涉及到了一整套復雜的坐標系統概念,而小編能力有限也沒能弄個清楚明白,所以就直接給大家介紹這款表的運作理論好了。Hour Angle,兩個英語單詞直譯過來便是其功能的重點——時角,顧名思義,就是利用時間換算角度,從而得出當下位置。
時角是什么?時角就是天體與地方恒星時的差值。對Lindbergh Hour Angle腕表而言,就是太陽與本初子午線的差值。時角借用時間為單位,分作24個時角,地球旋轉一圈為360度,每個時角便為15度,而每一度又細分為60角分。換算方式以本初子午線為標準,當太陽在中央子午線的一刻為0度(即正午12時),太陽越過子午線前的度數為負(西經),越過子午線后為正(東經),正負各最多180度。
知曉了這一概念,我們就來看表盤上各刻度的職責。Lindbergh Hour Angle腕表擁有多個刻度圈,我們最熟悉的,無疑便是外緣處黑色的羅馬數字及軌道式分鐘刻度了。而真正與功能相關的,則是其它那些藍色紅色的數字:旋轉表圈上的藍色數字為“時角度數”,共15 度,每度之間刻有15、30及45的角分顯示,配合分針來讀取;表盤內的藍色數字圈為“時角刻度”,配合小時指針及刻度來標出當下時角(以正午12點為起始,意即小時刻度對照13至24 小時),內圈的紅色數字則為“角分”,配合秒針來使用。
現在,無論佩戴者身處何方,只要知道格林尼治時間,且此時太陽就在頭頂,即可換算出當前所在的經度。舉個例子,假設現在是GMT 16:08:40,根據小時刻度顯示為60度,分針顯示為2度,從內盤紅字可得到10分,三者相加得出62度10分,太陽已穿越子午線,為負數,意即太陽的當下位置為西經62度10分,這便是佩戴者身處的經度。由于秒數運作較快,所以首先要讀取秒數,然后再配合時分計算。
上述便是Lindbergh Hour Angle腕表的基本使用方法,實際上它還需要其它一些工具的配合來補足自身。格林尼治時間要靠無線電信號得知,當腕表的秒數與無線電信號不一樣時,便可通過表冠來轉動紅字內圈來進行校準,這種設計基于的是浪琴的威姆士秒針設定腕表的理念。然而,一般所用的平太陽時并不算數兒,所以便要借助航海歷,利用“時間等式”計算出真太陽時,再轉動表圈來糾正誤差,方能開始換算。更重要的是,只靠經度是測不出位置的,所以同時還要備有六分儀用以測量緯度。所有信息齊全后,就能算出身處的位置了。
如今這個時代,一個谷歌地圖就能讓你事無巨細的得知當前位置的信息,而如此大費周章的換算方法,早已變成了吃力不討好的選擇,然而在彼時,這些工具卻為飛行員能夠快速得到方位信息的需求提供了莫大的幫助。這款浪琴Lindbergh Hour Angle復刻腕表雖然是品牌用來宣揚自己在飛行史上的貢獻的工具,但它有資格得到無數喜愛飛行員手表的表友們的青睞,原因無他,只是因為它并非只是賣個樣子,而是一款真正意義上的飛行員工具表。這款表的價格為4250美元。更多詳情請點擊訪問浪琴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