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有位表友找到我們,想要寄賣幾塊浪琴的懷表。
芯選提供寄賣服務快半年了,幾乎都是現(xiàn)代表。偶有一兩塊近庫存的中古手表,懷表還是第一次送來。一開始還很忐忑,怕品相不好,達不到我們的寄賣標準。收到包裹,見到實物之后,我瞬間放心下來。這幾塊浪琴的品相都非常不錯,不僅帶有盒子,甚至有的連當年出廠時的保護底膜都還沒有揭去。
這之中有一塊浪琴引起了注意。其他幾枚懷表采用的都是寶璣字+柳葉針的搭配,而這塊浪琴卻是寶璣針+寶璣字,并且表針采用了烤藍處理,配以軌道刻度、雙色表盤,更顯精致。
可惜的是,歷經(jīng)歲月的流逝,表盤9點鐘至12點鐘的面漆有輕微的自然老化脫落。
雖然更好看,但品相著實不如其他的幾塊。可前來寄賣的表友告訴我,這枚老舊的浪琴卻是其中價格最貴的。
等我打開后蓋,檢測機芯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其中的故事。
這是一枚浪琴的自產(chǎn)機芯,代號Cal.17.89M。17表示其機芯直徑是17令,換算成今天的尺寸約等于37毫米。而字母M則是法語“Mince”的縮寫,標記這枚機芯屬于“超薄”款。在懷表年代,機芯做得越薄越小越有價值。
機芯采用雙金屬截斷擺輪,用以減少溫度對手表走時的影響;配備藍鋼寶璣雙層游絲,減低地心引力對走時的干擾;夾板均經(jīng)過手工倒角處理,核心的擒縱叉甚至還進行了鏡面拋光,以減少表面毛刺和增加防腐能力。機芯夾板雕刻有Loninges浪琴商標和機芯唯一編碼“5381919”,通過查詢得知這枚機芯產(chǎn)于1934-1937年間。
實話實說,這樣配置的浪琴并不少見,在當年也僅屬于中端水平。
不過,這枚浪琴獨特之處卻是采用了“藍色”的寶石軸承,而不是常見的紅色。
為了潤滑,鐘表會使用軸承,堅硬光滑的寶石自然成了首選。最開始鐘表上使用的軸承都是天然寶石,這其中用得最多的就是“剛玉”。剛玉是無色的,加入了鉻就會變紅,稱之為“紅寶石”;而非紅色的剛玉,都統(tǒng)稱為“藍寶石”,無論它是藍色,還是紫色。
天然的紅寶石相對容易找到同一顏色的,而藍寶石因為雜質(zhì)原因色彩不太容易統(tǒng)一。所以為了美觀,鐘表軸承一開始大多使用天然紅寶石。雖然后來隨著人造剛玉的制作技藝提升,也能做藍寶石,但是明艷的紅色更符合歷史傳統(tǒng),進而紅寶石軸承多見,藍色很少。
這樣,采用了“藍色”的寶石軸承的鐘表反而就獨樹一幟了。
除了少見的藍色寶石軸承,這枚浪琴懷表更是一段歷史的見證,乃日本侵華罪證。
在其后蓋上除了表殼材質(zhì)、手表唯一編碼之外,還有如下的三行手工刻字:“(偽)滿州制絲株式會社 康德五年十月 竣工紀念”
而這里的滿洲指的就是偽滿洲國(1932年3月1日-1945年8月18日),乃日本占領中國東北三省后,所扶植的一個傀儡偽政權(quán)。“康德”乃愛新覺羅·溥儀在“偽滿洲國”的”年號“(1934年 - 1945年),康德五年即1938年。這也和通過機芯編號查詢到的生產(chǎn)年份相契合。
“1937年,日本軸線株式會社等6家日本企業(yè)投資1290萬日元在遼寧大連瓦房店建立,1938年竣工。1942年日本殖民當局將滿洲制絲株式會社與奉天德和織布場、德和染色場、復縣得利編制廠等合并,改名“德和紡績株式會社”,成為日本關東軍補給部指定軍需生產(chǎn)廠。
抗戰(zhàn)勝利后,1945年10月,東北民主聯(lián)軍第四縱隊接管了德和紡績株式會社,改名為瓦房店紡織廠。1946年由于解放戰(zhàn)爭的需要,瓦房店紡織廠先后向市區(qū)內(nèi)、莊河和膠東地區(qū)拆遷紗錠3.3萬枚,織機314臺,1947年9月瓦房店紡織廠又拆遷部分棉紡設備支援“東北的延安”佳木斯市。1948年全東北解放后,營口紡織廠的設備遷來瓦房店,改名為“東北第四紡織廠”,由東北紡織管理局接管。1955年后又改回為“瓦房店紡織廠” 。
經(jīng)常有表友問到一個問題,機械鐘表可以用多久?
其實,只要愛護,機械鐘表的壽命一定比人長,而且還長很多。
它不僅僅可以記錄時間、見證歷史,甚至有時候它本身就是歷史的一部分。無論是鐘表的演變,而或是國家的興衰。
希望,買走這塊好看又特殊浪琴懷表的表友好好愛護,讓它再走8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