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當小編第一次聽到有傳言說將會有帶日歷的Zeitwerk面世的時候,腦子里面第一時間浮現出來的就是一款表盤上擁有著大日歷顯示窗的時計。但當它在2019年SIHH日內瓦表展上真的出現時,我才知道我錯的離譜:它的日期顯示功能是以環繞表盤最外緣的形式來展現的。
說實話,這有點兒讓人失望,不過持續時間很短,畢竟全新的Zeitwerk Date腕表在原作這個與Lange 1和Datograph一起被認為是朗格三大標志性作品的基礎上帶來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改進。
最初的Zeitwerk是一款非常引人注目的時計,但它存在有兩個短板的地方,一是續航時間較短,只有36小時;二就是表殼相對較厚。而全新的Zeitwerk Date腕表以非常朗格的方式,通過精妙又復雜的設計完善了這兩個不足之處。
全新的Zeitwerk Date腕表表殼直徑為44.2mm,厚度為12.3mm,比原作略寬,但薄了一點(原作參數為41.9mm x 12.6mm)。雖然字面上看來厚度的縮減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直徑的增加卻是會顯著改變手表的整體比例的。雖然它是一款不折不扣的大手表,但它給人的感覺卻并沒有那么大,且看著也要薄的多。
擴大手表的做法并不僅僅只是出于整容的目的,一個顯而易見的原因就是為了給日期顯示功能留出空間,直白但卻高效。
日期功能放置于表盤的最外緣,采用玻璃盤的形式來展現,盤面的下方用紅色來突出顯示當前的日期。此種設計方式不會對任何功能部分產生干擾,完美的保留了原始Zeitwerk的“貓頭鷹”外表。
老Zeitwerk所搭載的Cal.L043.1型機芯只有36小時的動儲,這就意味著周末時候也得記著上鏈。而全新的Zeitwerk Date腕表內部的Cal.L043.8型機芯將時間延長了一倍,達到了72個小時。
為了實現這一點,機芯中寬又長的主發條從一個變為了兩個。這枚Cal.L043.8型機芯由兩個堆疊的發條盒來提供動力,每個發條盒都裝有一個主發條,其長度和原來的幾乎相同,但寬度則變得稍窄了一些。
相比之下,初代Zeitwerk中單發條的厚度約為新作品堆疊式發條厚度的三分之二。
雙發條盒也是并聯漸松的,因此會在整個供能過程中提供恒定的扭矩,并且還砍掉了在原先機芯發條盒當中出現的馬耳他十字齒輪。
動儲時間的改善也是remontoir裝置和擺輪需求動力變得更少的結果。前者變得更薄,后者變得更輕。
負責Zeitwerk開發部門的鐘表匠師Robert Hoffmann表示,給remontoir裝置上鏈所需提供的動力比之前要少了幾個數量級。
這個恒動力機制也被進行了改進,盡管它仍以相同的方式來運作。最初的Zeitwerk機芯有一個扭著屁股的錨型remontoir橋板,嚴肅點說是整個機芯最丑的地方。而在Zeitwerk Date腕表的機芯上,它被改進的又直溜又苗條,流線型的外表很是精致。
但全新的Zeitwerk Date腕表最有趣的元素還是用于調節日期和小時的按鈕。8點位處的按鈕可將日期向前推進,4點位處的按鈕則用來將小時向前推進。后者的存在意義在于消除了佩戴者在設定時間的時候有時需要擰動表冠好幾圈的麻煩。
像操作計時等功能的傳統按鈕設計,是在按下的時候執行操作指令的,但Zeitwerk Date腕表上的按鈕卻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反的,意思就是:它在按下后彈起的過程中才會執行操作。這是因為兩個按鈕都依賴于“要么不干,要么干到底”式的離合機制。
朗格工坊的頭頭兒Tino Bobe解釋,當按鈕被按下時,臂桿會上緊離合彈簧,當松開按鈕時,彈簧才會釋放來完成跳動顯示。這種結構設計的一個優點便是保證了跳動機制的穩定性。由于跳動是由離合彈簧來觸發的,而并非直接按動這個動作所決定,所以無論佩戴者按動的力度有多大,跳動的沖量總是相同的。
盡管全新的Zeitwerk Date腕表的其它特色看起來有著干脆利落的簡單感,但其機芯其實是無比復雜的。Cal.L043.8型手動上鏈機芯由516個部件組裝而成,相比之下,原作Zeitwerk上所搭載的Cal.L043.1僅有388個部件。Bobe先生又說,Zeitwerk Date機芯的最終裝配時間(不包括初始裝配和部件的潤飾)比老Zeitwerk要多出大約20%。
因此,盡管全新的Zeitwerk Date的定價比原版Zeitwerk高出了約四分之一,為89000歐元(老款71500歐元),但綜合來看還是相當合理的,當然小編沒錢,所以站著說話腰不疼。此外,根據Zeitwerk部門的Hoffmann先生的說法,目前還沒有將機芯升級應用在老款Zeitwerk手表當中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