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璣憑借什么而聞名?這個問題可能會讓腕尚的表友們想到好幾個答案:因其同名創始人而聞名,他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鐘表匠師之一,或許也是最知名的鐘表藝術領創者;因其經典的設計而聞名,其中一些設計是來自于歷史上的那些有趣的懷表,以之為靈感作為手表重新設計;因其復雜的功能而聞名,其中最主要的代表便是由寶璣先生所發明的陀飛輪;因其表盤而聞名,最常見的便是手工璣鏤樣式,由汝拉山谷的匠師通過專用工具來塑造。然而,在寶璣的產品目錄當中,很少被提及但同樣會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有他們的大明火琺瑯表盤。今天,我們就與這樣一款時計來次親密接觸。
Classique系列5711藍色大明火琺瑯腕表于今年早些時候面世,但估計大家都沒怎么注意到它。寶璣并沒有參與巴塞爾表展,該新品是在2月份的一次軟發行中推出的。這是一款直徑為38mm的白金自動上鏈正裝表,表殼上有著精致的溝紋,表冠上點綴著標志性的寶璣‘B’。雖然這款擁有藍色琺瑯盤的5177是新品,但該型號本身已經存在了十余年之久,可以說是寶璣的支柱之作。筆直狹窄的表耳、簡潔的設計,加上被寶璣稱為“月尖”的頂部鏤空指針,5177很輕松的便成為了品牌最知名的現代時計作品之一。
寶璣的正裝表往往帶有著一種內斂、保守的藝術風格,而這種風格賦予了它一種不尋常的特質,能夠讓人覺得平靜和心安。表盤似乎是最能夠凸顯這種特質的地方,首當其沖便是那濃郁的藍色,其靈感來自于5177表款上常見的藍鋼指針。這種顏色已流淌至整個表盤上,而“干涸”了的指針則露出了原本的金屬色澤(鍍銠精鋼),卻再度與盤面形成了鮮明對比,提供了出眾的可讀性。同傳統的藍鋼指針制作工藝相似,手表的表盤也是通過加熱來實現的,但這里的加熱指代的是超高溫。
將琺瑯粉置于超過800攝氏度高溫的窯爐中精心燒制,便可得到細膩的大明火琺瑯面盤,在這個過程中,顏料需保持恒定。此外,琺瑯本身不能彎曲或開裂,但這種情況時有發生,而有了瑕疵的表盤只能被放棄。這里的實拍圖應該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了這種表盤的魅力,但是說真的,你必須得近距離的觀摩一番,才能徹底的領略這種工藝的精髓。‘秘密簽名’位于6點位附近,自1795年創立以來,這一由寶璣先生所創造的元素一直是品牌的一個標志性特色。當然,要是隨便一瞥就能看到它,那也別叫什么“秘密”了,佩戴者必須將手表傾斜到對的角度,然后仔細觀察,才會見到這個簽名。
對設計語言的嚴格遵循,成就了眾多寶璣正裝表款。除了迷人的表盤之外,還有著我們所熟悉的5177表殼。它最突出的兩個特征便是表殼側方的溝紋和它的表耳了,二者給整款表注入了一種古樸的質感,讓人不禁會聯想到一塊后加了表耳的懷表。其實有這種感覺也不算錯,因為這些表耳與表殼并不是一體的,品牌運用焊接的方式將其與表殼連接在一起,以得到符合Classique系列氛圍的外表。
Cal.777Q機芯是經典制表的一種現代展現。它以寶璣手表的傳統方式來打磨和修飾,但同時它也通過硅質部件的形式進行了現代化的升級,包括游絲、擒縱輪和杠桿。這些都為手表整體提供了更優秀的防磁特性,同時也令得機芯在低潤滑的情況下能夠運作的更平穩。該機芯的振頻為4Hz,可提供55小時的動力儲備。其擺陀也為白金材質,上面通過繁密的波浪紋理進行了修飾,彌補了表盤上沒有出現的璣鏤紋理。
如果沒有佩戴過5177,你可能會覺得它那筆直的表耳顯得十分僵硬,一點兒都不符合人體工程學結構設計,戴起來肯定會卡手,但其實正相反,上手后的5177很是舒適。全新的寶璣Classique系列5177大明火琺瑯腕表在過去的基礎上做出了一點小小的改動,但仍然滿足了對寶璣設計規范非常青睞的表友們的所有要求和期望。它的價格為2370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