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漢斯這三個字,即是極簡主義和“包豪斯”式設計(一所活躍于上世紀20年代的德國工藝學院,其所主張的理念在當時成為了許多榮漢斯手表的靈感源泉,直至今日仍是該品牌的座右銘)的同義詞。為了進一步完善其本就已經(jīng)很龐大的產(chǎn)品陣容,榮漢斯又帶來了Meister年歷腕表的另一種迭代版本。這一次的它雖擁有了一面深藍色的迷人面孔,但仍具有著獨特的低調(diào)風格,以及極具誘惑力的價格。
老家在德國的榮漢斯,歷史上有那么一段時期曾一度是世界上最大的鐘表制造廠商。憑借著豐滿扎實且?guī)缀鯊奈磾嗥臍v史(始于1861年),令得榮漢斯擁有了卓越的信譽大打‘德式設計風’這副牌。20世紀的時候,榮漢斯聘請了當時最優(yōu)秀的一些設計師,以期來延續(xù)該品牌產(chǎn)品慣常所展現(xiàn)出的那種理性、低調(diào)的德式美學風范。小編在去年的文章當中曾向大家提過那么一嘴Max Bill這個系列跟這個人之間的關系,但在榮漢斯的歷史篇章中,其實還有著另一位關鍵人物,他的設計理念成為了上世紀30~60年代間榮漢斯手表的精髓,他就是:Anton Ziegler。
Anton Ziegler在他所處的那個時代被稱為‘手表建筑師(watch architect)’,他負責20世紀30~60年代的手表設計工作,但同時,他也在榮漢斯手表這些年來的設計路途當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Ziegler的專長主要體現(xiàn)在表盤,他曾經(jīng)說過:“手表表面不同元素之間的比例是決定手表好壞的關鍵。”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Meister系列腕表的特色之一就是平衡的表盤布局及和諧的比例,當然還要再算上由該公司所生產(chǎn)的優(yōu)質(zhì)機芯。50年代的時候,Ziegler和他的團隊解決了減小體積以創(chuàng)造更優(yōu)雅的時計的挑戰(zhàn),盡管機芯還是相對較厚,但覆蓋了穹型有機玻璃表鏡的表盤與薄壁表殼的結合,賦予了手表一種全新的、更具流線型美感的外觀。
目前的Meister家族,由簡單的三針、計時和年歷功能手表組成,它們都是以Ziegler的一些歷史設計為基礎,因而散發(fā)著圓潤、復古的氣息。本篇文章所介紹的這款Meister年歷腕表由精鋼材質(zhì)打造,表盤為深藍色。其經(jīng)由拋光工藝處理的表殼厚度為12mm,直徑為40.4mm,同以往一樣,表圈依然非常薄,為表盤提供了更多的觀察空間。短小的表耳略微彎曲,能夠很好的扣住手腕,表背一側為透底設計,用來展示內(nèi)部所搭載的機芯。
這款表的表盤再度展現(xiàn)了品牌的極簡主義美學理念,干凈、干脆,且空間寬敞。頎長的時標只在3、6、9、12點位有所加粗,細小的分鐘刻度更凸顯了該系列理性的主旋律。
它那深藍色的背景通過太陽拉絲紋理進行了點綴,盤面上半部分的兩個窗口從左至右分別是星期顯示窗和月份顯示窗,位于6點位處的子表盤則是日期和月相的結合。星期和月份顯示窗處的深斜面結構是一處很好的細節(jié),有效增強了手表的深度感。另外需要說明的是,星期和月份的顯示都是有英文版本的。
其實一開始看這款表的時候,你會覺得兩個孔之間距離的有點遠,且還有點小。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你就會越來越覺得順眼。由于顏色對比鮮明,使得它們相當易于讀取。時針和分針上細細的一條區(qū)域當中涂覆著環(huán)保夜光材質(zhì),確保了黑暗環(huán)境中的可讀性。分針和秒針都有著絕佳的長度,恰好延伸至外緣刻度處,由此更提升了讀時的精確性。
日期顯示盤處采用了不同的修飾工藝以與主表盤區(qū)分開來,上面標記的都是奇數(shù),偶數(shù)通過亮藍色標識來指代。月相顯示由榮漢斯自家的印刷設備來制作,上面的一顆八角星上帶有榮漢斯的‘J’標志。
旋入式表背處的透底窗口向我們展示了其內(nèi)所搭載的Cal.J800型自動上鏈機芯,這是一枚基于ETA打磨而成的可靠機芯,它可提供38小時的動力儲備。打磨方面這枚機芯只能用中規(guī)中矩來形容,在其擺陀上點綴著日內(nèi)瓦條紋,此外還有藍鋼螺絲做點綴。
總的來說,這是一款外觀出眾、功能實用、德味純正、價格合理的時計。榮漢斯為這款Meister系列年歷腕表搭配了一條干邑色的皮革表帶,表扣為精鋼針扣,其價格為20800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