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氦閥門無疑是在現代手表身上最被過度使用和最容易被誤解的部件之一。雖然帶上它并沒有什么害處,但它的功能受眾是非常明確的,只有當你是一名專業潛水員的時候,它才會有用武之地。然而,該機制近些年來漸漸的被神化了,這可不是什么好事兒,所以今天我們就來揭一揭排氦閥門的老底。
現如今,大大小小的手表品牌仍繼續在他們的表殼身上鉆出額外的洞,然后借此宣揚這些手表所具備的極限能力,而這種常態做法進而就讓越來越多的人錯誤地將該部件與更深的下潛深度和更安全的潛水防護能力聯系在了一起。甚至與此同時,一些菜雞選手會直接認為,沒有排氦閥門的潛水手表是么得靈魂的潛水表,是潛水表市場當中的次品,于是他們將排氦閥門奉若神明,將之作為了挑選潛水表時所要考慮的第一要素。
排氦閥門與芝麻鏈或陀飛輪機制不同,后兩者是復雜鐘表學的里程碑,其目的在于提高計時精度,而前者只是一個簡單的機械機制:一種單向的泄壓閥,通常由一個堅固的彈簧、一個塞子,和一個質量優秀的橡膠墊圈組成。沒有什么太多的復雜性可言。
上世紀60年代,勞力士在美國海軍潛水員Bob Barth的建議下,為他們的Sea Dweller海使型腕表開發了專利的“gas relief valve”,在當時,潛水手表是一種正統的潛水工具,通常與深度計和壓力表結合在一起使用。當潛水鐘和水下棲息地剛剛投入使用的時候,SEALAB、COMEX的潛水員及其他一些新興商業潛水領域之中的人士便開始使用勞力士手表了。這些潛水者們發現,由于長時間呆在干燥加壓的水下棲息地內,使得手表內的氦氣不斷積聚,于是導致當他們進入減壓艙時,手表的水晶鏡片會出現爆炸的情況。排氦閥門便是解決這個問題的一種方法。
根據DOXA時度的記載,他們的Conquistador潛水表(1969年)是第一款面向公眾銷售的配備有排氦閥門的手表,而勞力士的海使型此時仍然主要是作為一種商務工具來使用。值得一提的是,時度版的排氦閥門被放置在一款配備了首創的免減壓潛水表圈的手表身上,該項設計旨在確保休閑潛水者不會遇到像商業潛水者那樣在富氦環境中因停留時間過長在減壓時致使手表鏡片脫落的情況。
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夸張的廣告文案,新聞稿或是雜志評論上吹噓,手表上安裝了一個排氦閥門之后便賦予了它們更強悍的潛水能力,使之變成了一款更專業的潛水工具等論調。然而,除非你是極少數那些從事商業潛水的人之一,否則排氦閥門說白了就只是在表殼上加了個洞而已。
排氦閥門并不能讓一款手表潛得更深。它的設計初衷是在干燥、加壓的環境中工作,且僅用于應對空氣中的氣體,而不是浸入到水中的氣體。當然,這篇文章并不是想表達制表品牌不應該將排氦閥門應用在他們的潛水時計身上,而是說應該更加實事求是地對待這項功能,讓消費者自己來衡量到底需不需要選擇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