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WC萬國表大型飛行員腕表在誕生之初,全數考慮專業飛行員在空中的所有可能遭遇的情況。在那個崢嶸年代,航空的發展喚起了在極端條件下對腕表最大程度可靠性的需求,持續穩定地為飛行員們精準提供時間尤為重要。作為IWC萬國表飛行員家族中風靡至今的成員,“大型飛行員腕表”延續了該系列一貫的卓越品質。但它的故事,不止于此。
寫在“大飛”之前
在早期航空導航中,飛行員們采用精密航海天文船鐘或者以此發展的精密導航表來判定所在方位以及飛行時間,這種計時儀器的外形與懷表相似,一般只能被安放在堅固的盒子當中。然而空中飛行的時間往往短促,一枚能迅速讀取、并且精確到秒的腕表亟待滿足專業飛行員的需要。1936年,第一枚“飛行員專用表”問世,盡管直徑僅有37.5毫米,但按當時的表殼標準來看也稱得上“巨型”了。
有了成功的初步嘗試,IWC萬國表于1940年研制出首枚精密導航大型飛行員腕表(52T.S.C.型),表殼直徑達55毫米,厚16.5毫米。黑色表盤上嵌有夜光指針和數字時標,使其在照明較差的環境下仍能最大限度保證讀時清晰;配有雙環搭扣的加長表帶使得腕表可以佩戴在飛行服外面。該款腕表精準度極高,也成為了后期陸續推出的一系列經典大型飛行員腕表的雛形。
IWC萬國表大型飛行員腕表(52 T.S.C型)
“大”器時代
今年年初,IWC萬國表正式在日內瓦國際鐘表展上推出全新飛行員系列新品,其中噴火戰機大型飛行員萬年歷腕表(型號:IW503601)格外引人注目。它搭載了46毫米直徑的欖綠色表盤,特殊青銅材質表殼,配合Santoni棕色牛皮表帶,將機械制表工藝發揮至極,以致敬致“銀翼噴火戰斗機之最長的飛行”遠征這一壯舉。
近代時期眾人對于大直徑的推崇可以追溯到21世紀初期,市場上涌現出一股“大表盤”的浪潮,無論男女皆鐘情于佩戴體型偏大的腕表,以此彰顯個人身份和品位。2002年起,IWC萬國表經典大型飛行員腕表率先引領大表風潮,它將不朽經典“馬克十一”中的精密擒縱系統完美再現于5000型機芯當中,提供長達7天的動力儲備并搭載比勒頓自動上鏈系統,以保證其卓越的性能。“大飛”逐漸成為一個專有名詞流傳開來。
IWC萬國表52型自制機芯
IWC萬國表自此開始了大器時代,在2003年間至今,不斷于飛行員家族的各大系列當中拓展搭載不同復雜功能的大型飛行員腕表。值得一提的是,或許是因為鐫入骨髓的飛行基因,IWC萬國表為致敬法國詩人兼飛行員安東尼·圣艾修佰里的傳奇人生,先后推出了大型飛行員萬年歷及年歷腕表“安東尼·圣艾修伯里”特別版(型號:IW503801 / IW502706)限量款,和大型飛行員腕表“小王子”特別版(型號:IW502703),而與《小王子》這一傳世之作的長期合作,更是將IWC萬國表的飛行員系列腕表推上了巔峰。
不滿足于46毫米表徑,IWC萬國表于2016年推出大型飛行員系列傳承腕表(型號:IW510401 / IW510301),分別搭載48毫米及55毫米直徑表殼,采用創新鈦金屬材質,表身整體輕盈耐磨,提供輕巧舒適的佩戴體驗。
成之大器
大型飛行員腕表的不斷迭代展示了IWC萬國表更大的視野,不僅停留在多樣化的尺寸,他們在創新材質的使用以及拓展復雜功能方面也樂此不疲,并始終滿足易讀取、易操作、超精準三大基礎要素,為大飛愛好者們打造精準可靠的時計伙伴。
絕大多數IWC萬國表大型飛行員腕表均搭載52000型自制機芯,配備比勒頓雙向上鏈系統,在此基礎上研發出高效上鏈機制,以雙發條盒實現長達7日動力儲備,得以持續賦能年歷、萬年歷等復雜功能。IWC萬國表對美學擁有嚴格要求,擺陀設計更加精致,并在內嵌金質徽章上雕刻“Probus Scafusia”字樣(意為“源自沙夫豪森的非凡技術與精湛工藝”),是專屬于IWC萬國表的自豪印記。
外觀設計方面,大型飛行員腕表擁有其標志性“洋蔥頭”表冠,靈感來源于曾經的飛行先鋒時代。彼時飛行員常常需要在天氣惡劣的條件下佩戴手套操控腕表,“大型洋蔥頭表冠”也由此而來,這一特殊設計一直延續至今并成為IWC萬國表飛行員家族的典型設計元素之一;而能夠將青銅、紅金、鈦金屬等各異特殊材質嫻熟運用于大飛的研發當中,再次印證IWC萬國表對創新的堅持和駕馭能力;此外,12點鐘位置的標志性三角形標識、配以高對比度數字時標和熒光材料,無論白天黑夜,時間盡在掌握。
IWC萬國表大型飛行員腕表“洋蔥頭”表冠
誕生于專業飛行領域,又在適者生存的當代世界中備受推崇,成為IWC萬國表大型飛行員腕表經久不衰的真正內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