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聽有位制表大師說:“鐘表結構已經近乎完美,之后的創新主要將圍繞著新型材質采用而變化。”我曾經對此深信不疑,在很多場合和文章中提到了這個觀點,不過現在來看……
另一位名氣很大的制表大師曾跟我說:“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制作出一款走時精度可以和石英表媲美的機械表,我每天醒來都在為這個理想而努力。”當初我這句話只是當成一名制表師對制表技藝追求的精神支柱,沒想到……
所以我今天要深刻檢討,我輕視了制表師們的創新能力,實在是不應該。
因為今天我們要說的這款腕表,它是真正的革命性機械表。它不但采用了一套創新的擒縱系統,更重要的是:
它的走時精度完全可以媲美石英表!
這就是ZENITH(真力時)最新發布的DEFY LAB腕表——全世界最精準的機械表。
石英表之所以精準,簡單來說是因為石英晶體在電場作用下,會產生快速穩定的機械振動。這個振動頻率為32,768次/秒,而傳統機械表的頻率則在5次/秒(18,000次/小時)~10次/秒(36,000次/小時)左右,差距是明顯且巨大的,這就好比你想畫一個最接近正圓的多邊形,自然邊數越多越接近正圓。并且,邊數越多,每條邊長度的偏差對整體形狀的影響也就越小。
左圖為五邊形,右圖為二十五邊形
因此理論上,傳統機械機芯只需要盡可能的提高擒縱系統的頻率就可以提高走時精度。但這只是理論上,有太多條件制約著機械機芯的頻率不能太快。比如動力損耗、磨損、震動等等。曾有品牌推出過頻率高達1,000次/秒的擒縱系統,但如此高頻的擒縱系統只能應用于計時部分,該腕表的正常時間顯示還需要另一組頻率為4次/秒(28,800次/小時)的常規擒縱系統進行。并且,在1,000次/秒的高頻擒縱系統啟動后,短短150秒就會將機芯的全部動力耗盡。
所以要想真正有效的提高擒縱系統的頻率,首先從根本上改變擒縱系統的結構以及運轉模式。上面這個就是DEFY LAB所采用的擒縱系統主要部件,這個部件厚度為0.5mm,直徑幾乎相當于機芯整體的尺寸。然而它卻集合了傳統擒縱系統中擺輪、游絲、擒縱叉、調速器等,除擒縱輪以外所有部件的功能。
我們拆分來看您就明白了。上圖中黃色部分相當于擺輪,藍色的部分的作用相當于游絲,紅色部分為擒縱叉,最后綠色部分的功能相當于調速器(快慢針),中心灰色部分固定于機芯之上。當多個部件全部整合為一個獨立部件之后,它就具備了第一個絕對優勢:
?沒有磨損且更加穩定
它的運轉頻率為30次/秒,也就是108,000次/小時,這是提升走時精度的基礎。同時擺輪的擺幅很小,僅有6度(傳統擺輪通常為300度以上),大大降低了對動力的消耗。在如此高的頻率下,機芯依然可以保持60小時的動力儲存,解決了傳統機械機芯的一對重要矛盾。
也造就了其第二大優勢:
?超高振頻且對動力消耗極小
那么,這樣一個部件應該用什么材質制作呢?相信老表迷已經猜到了——硅晶體。硅并不是金屬,所以金屬有的缺點它都沒有。比如對溫度敏感、易受磁、易變形等等。并且硅的硬度很高,成品表面極光滑,用硅材質制作的傳統擒縱系統部件都無需潤滑油,更不要說這個單體部件了。
所以材質特性成就了它第三、四、五、六、七項優勢:
?防磁、抗溫差、不變形、無需潤滑油、加工精度極高
很顯然,這個部件奇特的造型是工程師們經過夜以繼日的計算、研發的成果。雖然它的頻率還遠不及石英表,但經貝桑松天文臺的測試,DEFY LAB腕表48小時的誤差僅為±0.5秒,而對于石英表,普遍的質量標準為24小時誤差應小于±0.5秒,也就是說:
?DEFY LAB機械腕表的走時精度與石英表相當甚至更優!
同時它精準的走時幾乎不會受到扭矩變化的影響,在95%的時間范圍內都可以保持穩定的走時。
最后,DEFY LAB還通過了抗溫差測試,在-7°C至+53°C的范圍內每天每攝氏度的變化僅為0.3秒。并且能夠抵御88,000安培/米(相當于1,100高斯)的磁場強度,高于相關標準18倍。
您可以通過視頻親眼看看這枚革命性機芯運轉起來的姿態,以及它發布現場的盛況:
首個采用這一擒縱系統機芯編號為Cal.ZO 342。對于這樣一款跨時代、革命性的腕表,真力時還選擇了一種特別的材質打造它的表殼——Aeronith。該材質由宇舶研制,其最大的特點就是輕盈。它是一種新型的混合材質 (而非普通合金),質量比鈦輕2.7倍,比鋁輕1.7倍,比碳纖維輕10%。
當然,DEFY LAB前衛的外觀設計已經遮掩不住其內部的光芒了。看到它的第一眼,你就會被它鏤空表盤下方高速運轉的擒縱系統所吸引。DEFY LAB作為首個搭載這一擒縱系統的腕表僅生產了10枚,定價29,900瑞郎,早已被一槍而空。不過據真力時介紹,下一步就是要實現量產。
ONE MORE THING!!
LVMH集團鐘表業務總裁讓-克勞德?比弗(Jean-Claude Biver)先生在發布會上還宣布了另一個重磅消息:這個全新的擒縱系統在實現量產之后,將面對所有制表品牌公開銷售。
注意,是公開銷售擒縱系統,而不是成品機芯。比如宇舶,完全可以按照真力時擒縱系統的規格、標準研發一枚機芯,然后從真力時買來擒縱系統裝在自己的機芯上!
這組擒縱系統在加工工藝上其實是和電子芯片很相近的,但結構則比芯片簡單太多。其最大的難點全部在于前期的結構研發階段。一但開始量產,那就會是像復印機一樣快速、大量的生產出來。
這似乎預示著,真正的變革可能才剛剛開始......最后的最后,我想再回到本文的開頭……
1943年,IBM創始人托馬斯·沃森胸有成竹地告訴人們:“未來全世界只需要5臺計算機就夠了。”
無聲電影時代造就的富翁哈里·華納在1927年堅信:“哪一個家伙愿意聽到演員發出聲音?”
一戰時期協約國軍隊總司令福煦元帥看到剛剛出現的飛機后說:“這是一種有趣的玩具,但毫無軍事價值。”能和這些大人物犯同樣的錯誤,我感覺沒那么慚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