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去年在制表學校畢業了的Norifumi Seki最近完成了他的第一件鐘表作品——球體月相懷表,而此時的他才剛剛23歲。盡管其設計靈感是源自于過去制表匠師的作品,但無論是在美學方面還是結構方面,Seki的創作都給人一種出乎意料的新穎之感,結合其本質上還只是一個“學校項目”來看,就更是如此了。
同中國的初中一樣,日本的國中也是為12~15歲的孩子開設的,國中畢業之后,對于機械工藝的濃厚興趣促使著Seki制作了一些簡單的物品,譬如像是一把做工精美的折疊刀等。
2016年,Seki遇到了日本當代最有才華的制表匠師之一Masahiro Kikuno,正是他激發了Seki對于手工制表領域的熱情。也因此,在18歲時,Seki選擇了進入東京澀谷區的一所名為Hiko Mizuno College of Jewelry(水野珠寶設計學院)的學校進行學習,該校也同樣教授制表和制鞋的技藝。
在學校的最后一年,Seki開始了打造自己的鐘表作品的進程。這是一枚大尺寸的懷表,時間顯示采用了類似規范指針式風格的布局,此外還有大日歷和大月份窗以及一個更加巨大的球體月相顯示窗。
該月相球體完全由鈦合金材質制成,其直徑為20mm,是通過表殼側方的一個凹陷式按鈕來進行設置的。球體上三分之二的部分為鍍金鈦合金,余下的三分之一則為烤藍鈦合金以充當月亮的角色。
月相模塊左右兩側的大窗口分別為月份顯示和日期顯示,二者均使用的是雙排刻度輪式設計,且均是通過表冠來進行調校的。由于是豎排輪而非橫排盤狀架構,所以該機制是由垂直于機芯平面的齒輪系來驅動的。
該懷表的機芯構成比較雜,既有成品機芯的一部分,也有從零打磨而成的部件。前者包含了從主發條到第四輪等區域,這都是從Valjoux 7750機芯上取下的;而后者則包括了基板、夾板,以及日歷和月相功能的機械模塊,這些均都是出自于Seki之手。
但由于Seki想要這枚機芯以3Hz的頻率運作,而非7750的4Hz,所以它的擒縱模塊是來自于一枚上世紀60年代的手動上鏈機芯:Peseux 7040。
然后,Seki用自己制作的四臂擺輪將之與7750的游絲配對。其結果就是,它的擺夾板上還保留有7750機芯上Etachron系統的偏心螺絲。
該機芯被鍍以18k黃金外層,并通過珍珠紋和日內瓦條紋進行了裝點。而擺夾板和擒縱輪橋板表面的紋理修飾則是由Seki在水野珠寶設計學院的同學手工雕刻而成的。
除此之外,Seki還制作了懷表的大部分外部組件。畢竟他還只是一個學生,所以設備和預算都很有限,但盡管如此,這枚懷表的設計和質量仍然令人印象深刻。
雖然其表盤表面看著像是璣鏤花紋,但其實這是用普通車床完成的,因為現階段的Seki還沒有足夠的資本去接觸到專業的“玫瑰車床”。
它的指針也是從零自制的,由烤藍鋼和鍍金黃銅組合制成。此外,表殼和表冠等處也是一樣,均以黃銅材質打造并以鍍層工藝進行了處理。
然而,Seki表示,無論是在夜間轉換還是手動調整的方面,日歷機制現在仍然是“不穩定的”,所以這枚機芯仍需要做進一步地改進。
他還沒有對這枚懷表作品的下一步走向做出決定,但他計劃會用一年多的時間對其進行完善的測試,然后再決定未來是否會生產更多的樣品來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