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當宇舶的掌舵人還是讓-克勞德·比弗(Jean-Claude Biver)的時候,該品牌推出了一個十分有趣的款式作品,究其根本,它應被看作是一種因挑戰而生的產物。什么意思呢?老比弗表示,當時有人向他提出了一項挑戰,想知道他能否設計出一款宇舶版的“理查德米爾”腕表來,對此,他欣然應允。理查德·米爾和讓-克勞德·比弗二人之間并不存在什么你死我活的競爭關系,因為他們的產品是處在不同的價位水準上的。但是,同其它大多數奢侈手表品牌相比,這兩個品牌卻有著很多的共同點,最主要的,就是他們都注重于更現代化的設計主題。
我現在都還依稀記得2011年的時候老比弗在日內瓦公布的這一作品,當時的它被稱為:宇舶Masterpiece。后來,宇舶以此系列為基礎,從中開辟出了一個高端手表陣容,其中便包含了這一使用了酒桶型表殼的時計以及其它一些作品。采用這種造型設計的表款后來被稱為宇舶MP-6,再后來,這種樣式被進一步明確地命名為“Spirit of Big Bang”,也即今日所有采用這種表殼風格的宇舶手表之系列名稱。
多年來,宇舶一直在表殼的尺寸和佩戴感方面大下苦功,并且在機芯方面也是潛精研思,因而為消費者們提供了許多優秀的選擇,從各種自產機芯到真力時El Primero計時機芯不一而足(真力時和宇舶同屬于LVMH集團)。本篇文章當中出現的兩款表:宇舶Spirit Of Big Bang系列陀飛輪Carbon Black腕表(ref.645.QN.1117.RX)和陀飛輪Carbon Blue腕表(ref.645.QL.7117.RX)尺寸均為42mm,且均僅限量發行100枚,就現代奢華觀感性而言,它們同最初的宇舶Masterpiece腕表可謂是相差無幾。
在表殼材質上,宇舶選擇將鈦金和碳纖維混合在一起,不過后者的風格有些獨特,在Carbon Black款式上呈黑灰色調,而在Carbon Blue款式則呈黑藍色調。這就呼應了上面所提到的理查德米爾和宇舶之間的某種聯系:宇舶在材質方面從來都向高端奢侈品牌看齊,而理查德米爾則一直都是這方面的專家。順便說一下,該表款的防水性能僅為30米,所以盡管它擁有著一副充滿運動氣息的外表,但戴著它還是不能太浪。
碳是一種新潮的表殼材質,然其本身卻算不得高端,只是因為一些獨到工藝所帶來的加成效果使之或多或少變得豪華了起來。在奢侈品市場當中,碳纖維是最受消費者們歡迎的,因為這類產品的表面都擁有著奇妙的有機紋理,它在這個被完美的假象所充斥的世界里,滿足了人類對于真實性最原始的渴求,不過盡管如此,碳纖維的真正價值還是在于它的耐用性和相對輕盈的質量方面。
說實話,距離上一次看到搭載有陀飛輪機芯的全新Spirit Of Big Bang系列腕表已經過去了有很長一段時間了,所以當看到帶著優雅的鏤空表盤設計和熟悉的復雜機械機芯回歸的新作時,難免會讓人心生感慨:2012年之前,這種手表的發布頻率要高得多的多。
全新的Spirit Of Big Bang系列陀飛輪Carbon腕表內部搭載著的是宇舶自產的Cal.HUB6020型手動上鏈機芯,它的擺頻為3Hz,可提供115小時的動力儲備,除了時間顯示和60秒陀飛輪之外,其表盤上還設置了動力儲備指示模塊。雖然該機芯在性能和架構方面都不是革命性的,但在藝術性方面還是可圈可點的。宇舶通過對夾板和齒輪系妙到毫厘的設計和打磨,為佩戴者奉獻上了一場精彩的視覺盛宴。當然,它注定不會適合所有人的品味,但無論是誰在仔細觀察這枚機芯時,都一定會為它的復雜精妙所折服。
雖然鏤空主題的手表向來都因糟糕的可讀性而為人所詬病,但這款Spirit Of Big Bang系列陀飛輪Carbon腕表已在最大程度上彌補了這項短板:偏心式的表盤布局不僅滿足了酒桶型表盤所需的平衡感,也讓信息的讀取變得更具程式化的直觀。盡管我個人更喜歡圓形表殼的Big Bang腕表,但我仍不得不承認,酒桶型表殼才蘊含著該系列的精髓。表帶方面,這款表搭配的是宇舶于業界內領先的橡膠表帶,上手十分的舒適。
全新的宇舶Spirit Of Big Bang系列陀飛輪Carbon Black/Blue腕表的售價為94700美元,很顯然,這是為精英階層所準備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