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內瓦紋是最傳統的機芯修飾工藝之一,其主體表現為在包括像是基板、夾板和擺陀等部件處所呈現的規則平行波狀條紋圖案。這些條紋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圓的,但始終都應在分隔開的不同部件之間完美對齊。
該工藝主要是被應用在夾板平坦且可見的區域處(基板通常會使用珍珠紋來修飾,但也有不少例外)。考慮到應用此種工藝后材質的打磨去除量以及可能形成的不規則表面,因而它不能被應用在活動的部件上,所以如今其已成為了一種單純用于裝飾的技術。該工藝有幾種方法可以實現,最常見的便是依賴于機器。現代的技術發展到了使用數控機床,這樣會更便宜,并且完全無需手工參與;再者就是通過手進行引導的半自動機器:要打磨的部件被固定在一個移動的托盤上,在它的上方便是研磨工具,通過高速旋轉對部件表面進行“刮擦”;最后,還有純手工解決的方案,這當然會很耗時,并且在規則程度上也打了一定折扣,但看起來卻十分的漂亮。
這是另一種傳統的修飾工藝,它有時也被稱作“圓形粒紋(Circular graining)”,其主體表現為覆蓋在基板或夾板上交錯重疊的圓形紋理。通常而言,該工藝是被應用在一些并不能直觀看到的表面處,如主基板的背面(表盤下部)或是機芯深處等。它是為數不多的幾個沒有實現全自動化的修飾工藝,因為手工參與的環節是十分必要的。
雕刻工藝一般是用來展現品牌的商標或是各種信息的,同時它也可以用作裝飾和個性化機芯的部件,讓它們升格為真正意義上的藝術品。
對于大規模的生產而言,機芯的雕琢可通過CNC數控機床、激光、化學工藝或雕刻縮放儀等方式來實現。而手工雕刻則是一種非常復雜、耗時但卻精細異常的工藝,成品質感與前者相比有了極大的提升。通過專業的放大器具,你會看到上面有著粗略的切割痕跡,但卻正是依憑著這種不完美所捕捉到的環境光,為其自身增添了獨到的光彩。
顧名思義,就是在放置螺釘頭或寶石軸承的孔洞上打磨出的凹面倒角,而后會對其進行高度拋光。它的存在不僅可讓螺釘更容易裝配,亦會襯托得嵌入其中的寶石軸承愈加動人。
即使是最小的部件,如螺釘,也要經過細心的加工,以此來在最大程度上的美化機芯。螺釘經過拋光會增加亮度,而后在通過一種傳統工藝的加成之后,它們便會展現出迷人的藍色調。
有不少品牌都選擇了使用工業拋光或是發藍技術(化學染藍),但高端制表商們仍選擇堅持有著百年歷史的傳統:用手工的方式耐心地對螺釘進行鏡面拋光修飾,然后對之進行烤藍處理。
齒輪同樣要通過許多工藝進行精加工處理,對于高級手表而言,更是如此。它們的輻條上下兩側都可能會通過倒角工藝進行修飾,而中心凹槽也會用拋光工藝來處理,至于表面,則多半是采用緞面拉絲打磨來點綴。
像一些運作部件當中的小齒輪則要么是拋光要么是拉絲處理的,它們的修飾不應對其功能形狀造成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