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在50年以前,那時手表的三防性能都是有英文標識的(國產的用中文寫),印在表盤上或刻在表殼后背上,而到現在,三防性能只僅僅標防水這一項了,也就是說,防磁和防震性能,那是不言而喻,都必須要達到的,也就早不標寫了。
BALL手表的表盤盤低和機心襯圈,全部是軟鐵的
假如你發現有現在的瑞士手表,還在表盤上、甚至同時也在表殼后蓋上,不厭其煩的標寫防磁(防磁英文:ANTI-MAGNETIC),這個不是畫蛇添足,而它要想強調和說明一個問題,這只手表是具有高防磁性能的。無論是機械手表還是石英手表,其防磁性能的標準都是一樣的,在4800A/M強度的均勻磁場中,沿三個軸向位置,各磁化1分鐘,手表不得停走,此外還有關于剩磁效應的指標規定。
有關磁場強度的單位可是不少,早年用奧斯特(Oe),手表防磁標準是60奧斯特,等同于現在的4800安/米,還有用高斯的(Gs),比如勞力士有款鼎鼎有名的“綠玻璃”,也叫“閃電針”,其最大的特點也是高抗磁性能,可以達到1000高斯。
這個指標大約是普通手表的16~17倍,那么它是如何達到的呢?手表機芯里,對磁場最敏感的就是游絲和擒縱系部件,它們基本都是鋼質的,屬于硬磁材料容易被磁化,要命的是。恰恰手表的震蕩周期要由它們決定,所以手表一旦受磁后,走時精度馬上就會劣化。
幾乎所有的手表,要想做到有強抗磁能力,都是采用軟鐵來包裹整個機芯方式的,軟鐵也叫純鐵,具有高導磁特性,而且是軟磁材料,幾乎不留什么剩磁,在電子器件里,常常用來做馬達的定子、變壓器鐵芯等。
除了勞力士,在歐米茄手表海馬款的系列里,也有高抗磁的手表,如出一轍它們都是用軟鐵做磁屏蔽罩,來整個包裹住表芯,這個方式的要點在于手表表殼必須密閉,防水性能要好,怎么也得100米,抗壓至少10個大氣壓力,因為軟鐵極容易生銹,受潮后傷不起。
另外從結構上看,磁屏蔽被分為三個部分:(1)表盤背面多了一層底襯,是軟鐵的,這樣做會加厚表盤,為此配合,表針的軸都需要加長才行;(2)機芯襯圈是軟鐵的,而在一般手表里這個東西是用銅或塑料做的;(3)機芯上面有的罩或者是手表后蓋是復合金屬的,其中里層還是軟鐵,外側會是不銹鋼。BALL手表的后蓋內外,后蓋內是軟鐵的,后蓋內外雙層,外部不銹鋼。
這樣由表盤、機芯襯圈和機芯子罩、或者是表殼后蓋,組成了機芯的包裹,形成了防磁屏蔽,當手表遇到強外磁場時,磁力線會走軟鐵形成回路,而不會穿透到機芯里去,這個情形就好像地球的大氣層屏蔽宇宙射線,保護了地球生命那樣。照片里的手表是BALL,過去的美國鐵路表,早年也小有名氣,分解后拿它做演示說明,包括修表的師傅,你要是不在意,也許都根本看不出它的表盤和表后蓋是雙層的,高防磁性能的奧秘就藏在里面,估計它的防磁性能怎么也能到800高斯吧?
現在磁場對手表是一大禍害、其程度超過了進水、潮氣對手表的影響,殺表于無形,躺著都能中槍。
現在人們對手表三防性能的關注會比較集中在防水上,其實沒有必要追求深度防水,330米-660米的深度也不是一般人能潛下去的,能在水面上冒個泡就已然足夠了。相反防磁性能到需要認真考量,我見過無數的手表都讓磁場給弄不準了,所以帶有磁屏蔽罩的手表有必要擁有一只,如果你是學理工的,已經擁有Engineer、或Professor、或Master的職稱頭銜,那更有必要佩戴了,因為往往高防磁的手表在表盤上、都印有上述三個其中有一的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