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讀者朋友向筆者反映,他的一位朋友為了購買一只某大牌手表,幾乎花掉了自己所有儲蓄,甚至還刷爆了信用卡,真不知道他這樣做是圖啥。原來他身邊所謂富二代朋友比較多,看他們都開著豪車、戴著名表、住著豪宅,自己心里不平衡,為了更好的融入這個小圈子,他就不惜血本給自己買了一只價值十幾萬的手表。
我說這是虛榮心作祟,也是沒自信的表現。
古人有言,未富先富終不富,未窮先窮終不窮。說的就是,在沒有富的時候就學會攀比和享受,最后終究不會真正富起來;反之,如果富的時候還懂得勤儉節約,最后也不會輕易變窮。
注:圖片來自網絡,與本文內容無關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逐漸富起來,很多人也越來越重視手表,這當然不是壞事。但是,一些人把手表看的比什么都重要顯然是值得商榷的。
手表,即便再精致、再美好,歸根結底也只是身外之物,或者說是外在的東西,而非內在的東西。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最應該充實和進步的應該是內在,而非外在。一些人把社交或交際對事業成功或個人形象的重要性看得很重,因此把80%以上的精力都放在交際上,他們認為只要多交點所謂特別牛X的朋友就能讓自己飛黃騰達,比如有錢的,有權的,都成了備受追捧的目標。
自古至今,我們都不乏這種文化,或這樣的人一直不在少數。古人有句流傳至今的話對這種現象描繪的特別精準: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敬有錢人。歷史留給我們很多精華,當然也不乏糟粕。很多東西,古人看的很明白,講的很清楚,譏諷也好、警示也好,為的是讓后人不再重復錯誤。但是,不少人顯然沒有聽進去,更沒有當回事兒,還是一而再、再而三的重復著歷史的糟粕,繼續成為后人的笑柄。
今天,毋庸置疑,某種程度上名表已經成為所謂身份或品味的符號或象征。因此,一些人對別人戴的什么手表比較關注,并因為判斷一個人的品味,抑或經濟實力。也正是如此,他們也會給自己置辦名表,以標榜自己的品味或實力,進而融入自己想要融入的圈子。
其實,這么想還是比較天真的。我們應該把80%的精力放在充實自己、提高自己上,而非所謂交際上,只有真正提高了自己,讓自己對別人也更有價值,剩下20%的精力用來搞社交或交際才有意義。
不能天真的幻想,只有一方的付出,另一方坐等收獲即可。任何不是雙贏或對等的交際都是徒勞的,因為這種失衡狀態不具有任何可持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