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關于名媛炫富的話題比較火。這個話題火爆的背后當然是有跡可循的,比如美女、炫富這兩個天生的火爆因子,只要同時具備這兩個要素,即便不是冠以名媛之謂,也很容易成為搶眼球的話題,一些媒體動輒發(fā)布各式各樣、甚至大尺度的美女圖片,或使用很容易讓人想入非非的標題來吸引關注,很大程度上就是這個原因。
那么,究竟什么樣的的女人才可以稱得上名媛呢?首先要說,很多詞匯隨著時間的變遷,詞義會發(fā)生變化,甚至是質(zhì)的變化,一些以前的褒義詞,今天居然變成了貶義詞,或被嚴重局限在某種特殊屬性,比如“小姐”這個詞。
但是不管怎么看,“名媛”這個詞直到今天,依然還是一個褒義詞,或至少是一個中性詞,主要是對一些或出身名門、或有身份有地位、或有才有貌,又經(jīng)常出席一些交際場合的女人的雅稱,或簡稱所謂上流社會的女性。希望,隨著時間的斗轉星移,詞義不要發(fā)生質(zhì)變。
進一步講,如果我們把所謂“名媛”看做是一種名譽,事實也是如此,否則不會有人對此稱呼趨之若鶩。既然是一種名譽,那么名譽背后的責任、義務和付出就不能缺席,而且要與名譽相匹配,不然就是空中樓閣,被人議論紛紛也就理所當然。不管是我們古代的商鞅變法,秦國開始論軍功行賞、封侯晉爵,還是隋唐開始開科取士,憑學問金榜題名、華麗轉身,還是坊間傳聞的西方貴族要在危亡時刻挺身而出的文化傳統(tǒng),無不昭示功名利祿、身份地位要與功勞付出、責任義務相匹配。
然而,炫富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貶義詞。將這兩個詞連在一起,就會顯得不倫不類。因此,才會有不少人質(zhì)疑,不反對你炫富,但你算是名媛嗎?如果你炫富,你這個名媛當?shù)木筒环Q職,愧對名媛二字。古人有言在先,德不配位,必有災殃,人不配財,必有所失。
可是為什么還會有人把炫富和名媛強行連在一起呢,因為有的人太貪心了,即要面子,還要里子。別管是拜父母所賜,還是身邊有個有錢的男人,還是自己一時所謂奮斗所得,就有點耐不住寂寞了,和認識的人比,和不認識的人也要比;和眼前的人比,和遠在天邊的人也要比。虛榮心和攀比心本就是孿生姊妹。當然,還有一部分投機分子,以為自己和所謂名媛們在一起了,進了一個圈子了,自己也就是所謂名媛了。一般情況下,這些人在炫富行為上往往會更加夸張,因為她們需要用更加夸張的炫富行為來掩飾自己的無才無學和虛無縹緲。
殊不知,真正的名媛,應該更自然,更灑脫、更真誠,而不是做作、虛偽、故弄玄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