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12”歷史來源
19世紀末戰爭等實用需求的原因,當時懷表改型為腕表,當時的時標排列位置和現代腕表并不一樣,那時候12點擺在上方正中位置,也有可能放在現代腕表的3點位置或9點位置,以便配合早期腕表的各種不同調校機制,因此需要在12點處以與眾不同的顏色加以標示,一般都是用紅色,也有用藍色的。“紅12”都是印記在潔凈通透的白色琺瑯表盤上,延續自懷表時代的設計風格鮮明而純粹,我覺得紅十二的魅力在于它濃郁的懷表風格和“一點紅”所帶來的那一份恰到好處的生動。
實用功能是最好的裝飾
稍稍了解一些鐘表發展史,你會發現一些提升腕表視覺效果的部分,很多都來自于早先的實用目的。比如陀飛輪,一開始是為了校正誤差而出現;又比如紅12,和懷表脫不開關系。
懷表時代,時標的布局并不統一。12點的刻度有些在現代腕表的12點鐘方位,有些則在3點或9點方位,對讀時造成一定困擾。這時候就有人想出用醒目的紅色,來標注起點的方法。常見的標注位置有兩處,一為12點刻度,二為分鐘刻度。而當時的工匠發現,鮮艷的紅色刻度與簡潔的白色盤面相配,倒是別有味道。所以在懷表時代,紅色標記時間刻度成為了盛極一時的設計理念。古董懷表在時標分部上有著不確定性,此時需要特別標識出讀時的起點
到了19世紀末,因為戰爭等實用需求的緣故,懷表逐漸退出了歷史的舞臺,轉而戴在手腕上的腕表開始出現。一開始,只是懷表的一種“變形”——在懷表表殼上焊接表耳后穿入表帶而成。同樣的問題來了,刻度的位置不統一。此外,隨著腕表盤面變小,之前在懷表的小時刻度上方增設紅色分鐘刻度的做法,顯然已經不合時宜。而12點刻度處的標紅成為了“主流”,19世紀末期到20世紀初期,這樣的“紅12”腕表層見疊出。
后來隨著腕表的發展,盤面布局逐漸統一,紅12的功能性也隨之消失。1910—1920年,以浪琴為首的少數鐘表品牌出于美學考慮,偶然會在部分款式上延續“紅12”的做法,不過產量不多,這種設計風格也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
江詩丹頓歷史名作系列皇家天文臺1907紅12腕表,以江詩丹頓Historiques歷史名作系列Chronomètre Royal皇家天文臺1907腕表為例,表款在盤面設計上遵循簡約的理念,白色琺瑯上除大三針外再無一物,阿拉伯數字時標中1—11為黑色琺瑯,而重中之重的12則以使用了棗紅色琺瑯工藝。
稀缺的“紅12”眾所周知,石英危機之后,尼古拉斯·G·海耶克改變了鐘表行業的“游戲規則”,賦予了腕表奢侈品的定位。消失了數十年的紅12也再次出現。只不過,它的定位不再是功能性的實用設計,而是作為一種高級制表文化的傳承元素。
說紅12稀缺,一來是當代腕表中,不過浪琴、江詩丹頓、朗格、歐米茄、精工、STOWA、NOMOS等寥寥數家有紅12;二來紅12基本用在紀念款或大復雜款上。例如朗格現代的首款紅12腕表,就是在2000年為了紀念品牌重新建廠10周年而推出的Anniversary Langematik,產量不過500枚;到了2018年,品牌終于再次推出了紅12腕表,1815 Tourbillon特別版陀飛輪,但產量銳減到只有100枚。
總結:由來已久的“紅十二”設計在當今腕表上大放異彩,帶著古典韻味的紅色十二時標仍能夠輕松融入,展現復古風格與現代審美的融合。它就如一顆“美人痣”點綴整體表盤的美。(轉載自手腕上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