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表就是手表”,簡簡單單的一句話,似乎可以把話說盡。但實際從手表誕生之初實際已經經歷了眾多鐘表制造師的改良升級,各種新技術新設計的發明才使得手表有了今天的模樣。
對于手表來說,每個時代科技的進步都會帶來沖突和機遇,抓住潮流趨勢的新品牌們就能獲得市場未來的主動權。今天帶來的鐘表界怪咖HUBLOT也是這樣的存在,在2005年推出BIG BANG系列獲得了巨大成功,這得益于2003年上任總裁Jean-Claude Biver勇于創新的理念。
Big Bang 301.SB.131.RX
Big Bang系列的推出,正是Biver推崇的The Art of Fusion(融合的藝術)理念,“融合的藝術”對于宇舶來說有著雙重含義,其一指的是將瑞士傳統制表工藝與現代科技的融合,其二是將制表材質的融合。
例如上面這只2005年發布的元祖Big Bang,他里面融合陶瓷,鋼,橡膠三種材質作為外殼,盤面采用是21世紀初非常流行的碳纖維面格子紋路。除了材質的融合外富有大膽創意設計的外觀奠定了Big Bang系列的雛形:
外圈上采用H型外露螺絲,膠帶材質,時尚休閑的風格奠定Big Bang的火爆基礎。如果說尊達時代一體設計是傳統制表的巔峰,那融合設計則是21世紀新時代的超級新星。從2000年開始,各大品牌陸陸續續研發自己的融合設計。寶珀、理查德米勒、宇舶、萬國、伯爵、羅杰杜彼、歐米茄、勞力士等等品牌已經緊跟時代潮流,都推出“不那么像手表的手表”。
今天要講的這枚宇舶屬于Big Bang系列的MECA款式,相比之前寫過的酒桶款式有其相似的風格。MECA采用自家手動十日鏈機芯,板路的設計在視覺上更具沖擊,天馬行空的創意讓大家看到HUBLOT的酷。
外殼采用陶瓷材質,大膽采用天藍色配色,給人優雅理智的高貴氣息。標志性的H型螺絲,通過六個方位固定外圈與表殼,左右兩側各有突出樹脂護甲墊片作為保護。
表盤采用全鏤空設計,除了刻度指示外沒有其他修飾;可以一眼看到機芯的結構,這種設計得益于審美的變化和技術的進步,越來越多手表不滿足“背透”,“正透”更直接更露骨,更能展示自我個性的方式。
從上至下層層研究:雙面鍍膜的藍寶玻璃通透無暇,logo如同懸浮一樣,大型指針中部采用鏤空設計。內沿刻度如同跳臺鑲嵌在邊緣,向下俯視著深淵。九點位置小秒盤采用十字線設計,簡單明了的指針刻度將腕表的時間指示系統展現的飽滿又清晰。
三點位置的動顯輪組裝置,如剩余兩天儲能時會由黑色轉為紅色警告;帶有Hlogo的烤藍動顯齒輪鏈接上下兩個顯示裝置。上方的一個是使用齒條式風格動力儲備指示盤,而位于下方的指示器采用日歷窗型數字顯示。從側面看外殼設計,表殼呈現三文治式夾心結構,通過螺絲各方位鎖住主體從而保證100米防水效果。不用擔心的是宇舶的螺絲都是可轉動且有實際用途的,所以不用擔心愛彼和卡地亞那種裝飾螺釘的問題。陶瓷、橡膠、硅膠的融合運用,使得手表整體層次感越來越豐富,不過縫隙的增多還是蠻擔心泥垢和密封問題,能否堅持多年的使用上有待確認。
另外不同溫度下材質的熱脹冷縮因素也會導致縫隙的產生,從而難以保證密封性。多材質的融合對于腕表而言是一大考驗,對于材料學的研究也成為鐘表一個熱門方向。
整表重量控制在132克,這個數字對于佩戴者來說是極其舒服的重量,不會太輕沒感覺;也不會太重壓迫感太強。科技的進步對于材料的優化和設計的簡化,讓大體積的手表同樣能保持良好的重量;同樣有著不可磨滅的功勞。
表帶也設置了快速拆卸裝置,通過按鈕就可以拆下表帶,不過有個疑惑就是既然可以快拆,是不是應該提供多種表帶更換更加合理些,不然拆下來顯得有些多余。
表扣采用鈦加陶瓷復合材質做成折疊扣,質感更出眾,對于表扣的HUBLOT使用陶瓷材質很大程度能減少日常佩戴的摩擦痕跡。
翻過來查看背面,三橋平行夾板的設計賞心悅目。這枚宇舶自產機芯HUB1201,專為Big Bang系列特意研發的鏤空長動力機芯。將其酷炫理念發揮到極致,全鏤空機芯通過巧妙的設計,除了必要的骨架外整個機芯沒有多余的夾板遮擋。
相比傳統機芯宇舶重新設計板路,雙發條盒通過并聯的連接模式保證十天動力輸出的穩定;甚至在橫橋上鉆孔以展現更多機芯結構。如同剖面圖一樣看穿機芯,將機械表明明白白的展示在眼前,同時對稱式結構帶來的美感確實給了表友們視覺上的極大享受。(轉載自毒表)HUB1201機芯參數:尺寸34.8MM*34.8MM*6.8MM,零件數223個,24鉆,震頻21600,動力儲存240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