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開經典的精鋼、鈦合金、黃金及鉑金之外,制表界當中其實還存在有不少創新的材質,就比如像陶瓷、鋁、碳纖維、藍寶石,以及那些名字起得奇奇怪怪的專利合金等等。但是925銀這個名字在這里面就顯得有些不合群了。當然,對于制表而言它倒也不是什么陌生的面孔,但相比于剛剛所提到的那些材質,925銀更多的是會與表盤制造聯系在一起。2021年,帝舵突發奇想,在“鐘表與奇跡”高級鐘表展上帶來了一款925銀制表殼的潛水表,本篇文章,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它。
在過去,用純銀打造的懷表是很常見的,原因很簡單,就跟珠寶業會以這種合金來制造比黃金更易入手的替代品一樣,但是,它們仍然是具有著自己獨到的價值的。然而925銀(含銀92.5%,剩余基本為銅)也有它自己的缺陷,那就是太軟了,而且很容易生銹。這也就是為什么隨著制表技術的發展,開始漸漸改用精鋼或其它合金材質來打造手表表殼的原因。925銀現在在制表業當中主要是被用于制作表盤,在它上面做雕紋裝飾要簡單的多。
帝舵近來一直著迷于用那些經典的金屬材質來演繹旗下的作品:精鋼、鈦合金、金鋼混合或是青銅等,之前還有用陶瓷的Fastrider,但它已經停產了所以就不算了。總的來看,這個品牌在表殼材質的選用方面還是很保守的。然而今年,帝舵突然一改往日畫風,披金戴銀的帶來了兩款貴金屬款式作品,其一是碧灣1958型18k金腕表,另一款則是這款碧灣1958型925銀腕表,沒錯兒,925銀…真真是不出手則已,一出手驚掉眾人下巴。為什么這么說?因為925銀不僅是在現代帝舵潛水表陣容當中首次出現,更是在如今的手表市場當中也相當的罕見。
那么這回帝舵所選用的“坯子”,也毫無意外的是他們備受青睞的碧灣1958型,所以我們也就看到了那令人熟悉的外表:39mm直徑,碩大且無防護的表冠、倒角表耳以及簡潔經典的旋轉表圈,整體展現出了典型的60年代潛水表風格。另外這款925銀新作所有的參數規格、比例和顯示元素,都與標準的精鋼款式是相同的。不同之處只體現在色澤和材質方面…再算上一個表背吧。
因為925銀材質的使用,表殼自然成為了這款表最大的亮點。在貴重程度上它介于精鋼和純金之間,而在精致程度上則要比金鋼混合體要高出許多。我們都知道銀制品時間長了會變色,不過根據帝舵的說法,這個表殼加入了秘密合金,因而具有了“即使長期使用也不會發生外觀變化”的特性。
首先,與經拋光與拉絲工藝結合修飾的精鋼版本不同,這款925銀腕表的表殼全部采用拉絲工藝處理,就連表耳的倒角面也是一樣。其次就是,純銀與精鋼有著完全不同的觀感和質感,前者要更精致、溫潤、柔和,少了一些工藝感,但卻承載著更多的光澤,即便是全拉絲表面,但它的明亮程度仍然讓人難忘。所以即使是與精鋼很相似,但你仍立刻就能夠感覺出它們之間的不同來。
為了進一步凸顯銀殼的特殊性,品牌這次還為它的表圈和表盤配上了同樣首次出現的顏色主題——灰褐色。這種顏色不僅具有著優秀的對比度,更是為表殼細膩的反射做出了烘托和映襯,進而賦予了整體更多的高級感。盡管雪花指針和鑲刻時標都涂覆的是白色的Super-LumiNova夜光材質,但這種灰色背景所具有的會讓人聯想到凋零景象的能力,卻產生了一種固有的復古魅力,兩者之間完全不沖突。
將手表翻轉過來后你會發現,它竟然是透底設計的,這對于帝舵而言可并不太常見。透過這里,我們便可看到其他碧灣1958型腕表也一樣在使用的Cal.MT5400型自動機芯。該機芯有著橫跨式的擺夾板、可變慣性擺輪、防磁游絲以及70小時的動力儲備。它的精度得到了COSC天文臺認證,但帝舵強調他們在組裝時已將手表的精度調整至-2~+4秒每天的水準。至于打磨,從圖中可以看到這枚機芯仍然是相當工業化的產物,所以還不如密底呢,至少那會給人一種200米防水很可靠的心理作用。
帝舵為全新的碧灣1958型925銀腕表提供了棕色皮表帶和灰褐色織紋表帶兩種選擇,目前沒有見到金屬鏈帶的身影,它們的表扣均為針扣,且一樣都是采用925銀材質制作而成的。
全新的帝舵碧灣1958型925銀腕表是常規非限量作品,目前已可在零售商處訂購,其價格為32300人民幣/4300美元/4050歐元/4100瑞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