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鐘表與奇跡”高級鐘表展剛剛結束,在展會上又與同行朋友聊起了曾經作為世界鐘表頂級盛會的巴塞爾表展,經過2020年這個特別的年份催化,使得原本就積存了很多問題的巴塞爾表展還沒來及我們道別,可能便永遠的寫入了歷史。
2009年是我第一次參觀巴塞爾表展,彼時,這個集合了全球最多鐘表品牌的表展正一步步走向巔峰,無論是參展品牌或是參觀人數都逐年上升。表展的核心焦點——一號館一層更是被稱為“夢幻館”,這里匯集了你能想象到的幾乎所有(日內瓦表展品牌除外)高級鐘表品牌。這不是一個有錢就能買到的位置,沒有點硬實力的話,想都別想。
你可能猜不到,當年我第一次走進“夢幻館”,看到的第一個品牌,并不是PP、大金勞,而是MOVADO摩凡陀,它位于展廳右手邊第一的位置。當你從整個場館的品牌布局來看,“夢幻館”很像一本經典的言情小說,從開始平鋪直敘的引入,到中間的高潮迭起,然后平復一下情緒,最后則是一段可能讓你意想不到的神轉折。對于表迷來說,這不是在看展,真的像是在談戀愛。
而作為“夢幻館”開場門面的摩凡陀,這個1881年成立于拉紹德芳的瑞士傳統品牌,有著最純正的瑞士高級制表血統,但卻憑借其極富藝術感的設計很早就被我們所熟悉,這便是博物館系列。
1947年,美國杰出設計師內森·喬治·霍伊特按照包豪斯設計的精髓,將表盤上所有的文字刻度去掉,取而代之的是表盤12時位的一個金色圓點。對此,他解釋道:“我不知道時間是一個數列,我只知道它代表了太陽在地球旋轉時的位置。”
很快,這個展示了宇宙與時間奧秘的腕表設計得到了一位當時最懂宇宙的人的認可,他就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他坦言:“被這個簡潔明了的創意所折服。”這個由兩位天才靈感碰撞出的創意被摩凡陀發揚光大直到今天。其首個原型腕表在1959年被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珍藏,博物館系列因此得名。
盤面的激進極簡設計并不代表著摩凡陀對傳統制表工藝的放棄。2008年,為了突出品牌的機械機芯傳統,摩凡陀特別推出了Red Label瑞紅系列,其中不僅包含了手動或自動上鏈機芯的版本,更有高復雜的陀飛輪及三問報時的版本。
表面上看起來非常類似的極簡面盤,翻到腕表背面則是別有洞天。特別是其中的陀飛輪款式,機芯經過極具品牌特征的鏤空處理。上方為一個摩凡陀傳統Logo造型的夾板,固定著機芯的動力系統,中間由一個橫貫機芯的板橋分隔,下方則是陀飛輪的獨舞。正反完全不同的景致,見證了摩凡陀強大的創新精神以及作為一家傳統腕表品牌應有的底蘊。
轉眼著到了2019年,我的巴塞爾表展的第十年。斯沃琪集團的退出成為這屆表展最大的話題與遺憾,“夢幻館”光芒不再。其實在斯沃琪集團之前的2017年,摩凡陀集團便早已退出了巴塞爾表展,在達沃斯開辦了自己的峰會。沒錯,我說的是摩凡陀“集團”(MGI)。
一直以來摩凡陀都不是一個人在戰斗,旗下還囊括了CONCORD君皇、EBEL玉寶兩家高級制表品牌,以及Coach、HUGO BOSS、Lacoste、Tommy Hilfiger等時尚腕表品牌。脫離了巴塞爾表展的摩凡陀集團,在2018財年節省了1200萬美元的成本,并在隨后的幾年每年節省了約1500萬美元。與之相反的則是銷售額的大幅上漲。
因為,按照摩凡陀集團的計劃,展會所節省下的成本,并不是簡簡單單的“省”了下來,而是繼續投入到拉近消費者與提升產品力方面。所以,曾經的那個摩凡陀,如今又回來了。
其中領銜的,必須是摩凡陀標志性的博物館系列。包豪斯式的極簡表盤延續了自1947年以來的設計精髓,金色款如“摩戒”,有一種讓人欲罷不能的魅力。銀色的銀魂則訴說著宇宙中那不為人知的奧秘。兩款腕表均搭載瑞士傳統的自動上鏈機械機芯,驅動著指針,在如同虛空一般的表盤上,記錄無形的時間。
為了呼應博物館系列的回歸,摩凡陀特別邀請李榮浩作為全球代言人,以及品牌摯友檀健次演繹這款經久不衰的設計,用拒絕世俗眼光的態度,展現被人崇拜的高端設計。李榮浩佩戴“摩戒”,陶醉不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