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帝舵發布了一款全新的黑色陶瓷殼的碧灣M79210CNU,公價35500元。
帝舵全新碧灣陶瓷型M79210CNU
通體全黑的啞光陶瓷表殼,黑色表盤配米白色夜光時標和雪花針,再加上黑色皮膠復合表帶,看上去酷感十足。
不過,這款碧灣陶瓷型背后有更深的門道,不知道你注意到了沒有?
1
看一下表盤六點鐘位置印有一行眼熟的小字“Master Chronometer”,按帝舵官網的說法,這叫大師天文臺精密時計認證,這是帝舵首度獲得此認證。
那么,誰是最早獲得此認證的呢?
歐米茄至臻天文臺認證
如果你熟悉歐米茄,就會發現歐米茄現在許多表的表盤六點鐘位置同樣也印有這一行小字“Master Chronometer”,歐米茄稱其為至臻天文臺認證。
沒錯!帝舵的大師天文臺精密時計認證和歐米茄的至臻天文臺認證是一碼事!
早在2014年,歐米茄與瑞士官方權威機構——瑞士聯邦計量研究院METAS合作開啟至臻天文臺(也就是Master Chronometer)這項手表認證標準。瑞士聯邦計量研究院METAS在歐米茄工廠內設立一實驗室專用于此項認證。
歐米茄尊霸的至臻天文臺認證8項測試
歐米茄于2015年巴塞爾展發布的尊霸腕表是最早的至臻天文臺認證腕表之一。要通過至臻天文臺認證(Master Chronometer),需要經過8項嚴苛的測試:
1、將機芯置于15000高斯強磁場環境下,檢測走時情況;
2、將機芯裝配進腕表之后,將腕表置于15000高斯強磁場環境下,檢測走時情況;
3、將腕表置于15000高斯強磁場環境下,檢測24小時之后的走時情況(T24)。再消磁,再檢測走時情況;
4、檢測腕表在六個方位(正面朝上、背面朝上、3/6/9/12點鐘朝上)之下的走時情況;
5、檢測腕表在23℃和33℃兩種溫度下的走時情況(模擬戴在人手和離開人手的溫度環境);
6、檢測動力儲存在100%和33%狀態下的走時情況,對比兩者之間的偏差;
7、檢測動力儲存從100%到完全耗盡是否能達到既定的動力儲存時長;
8、檢測腕表是否達到既定的防水深度。
將腕表/機芯置入磁場強度15000高斯的永磁體內
但要知道的是,Master Chronometer是屬于瑞士聯邦計量研究院METAS一項手表認證標準,并不是歐米茄的。也就是說,其他品牌同樣可以參與此認證,帝舵就是第二個加入的鐘表品牌。
帝舵碧灣陶瓷型M79210CNU采用了背透設計,依然能夠抵御15000高斯強磁場對機芯走時的影響
與瑞士官方天文臺COSC相比,Master Chronometer的標準顯然更高,甚至可以說是全面超越:
1、COSC認證的對象只是機芯,Master Chronometer認證的對象不僅包括機芯,也包括機芯裝配入表殼的腕表;
2、COSC對機芯進行五方位檢測,Master Chronometer對腕表進行六方位檢測;
3、COSC對于機芯平均精度的標準是男表用機械機芯精度在-4~+6秒/天,女表用機械機芯精度在-5~+8秒/天。Master Chronometer對腕表平均精度的標準是0~+5秒/天;
4、Master Chronometer有對腕表暴露在15000高斯強磁場環境下仍能正常運作的要求。
而且,歐米茄和帝舵通過Master Chronometer認證的先決條件之一就是必須先已經通過了瑞士官方天文臺COSC認證。
帝舵MT5602-1U機芯的擺輪、擒縱上的部分金屬組件明顯已經替換為非鐵磁性的材質
此舉可以視為,斯沃琪集團和勞力士集團在機芯技術標準領域達成了一定程度的共識。歐米茄和帝舵的部分表款采用Master Chronometer認證,等于在向同級別的其他品牌宣示在機芯技術方面的領先優勢——我倆先起飛了,你們跟不跟?
對于很多同級別的其他品牌來說,這可能不是“跟不跟”的問題,這TMD是“跟不了”的問題!
這種機芯的“軍備競賽”的基礎就是在比拼品牌背后誰家基礎機芯研制實力更勝一籌。但實際上,不少同級別的其他品牌所謂的自產機芯性能拉胯卻也不是什么罕事。
2
相信一定會有人問,勞力士為什么不上Master Chronometer認證?
目前來看,不上的原因應該是因為防磁能力達不到,主要的制約因素在于游絲。
勞力士藍色Parachrom游絲
勞力士目前使用的游絲有兩種,一種是藍色Parachrom游絲,另一種是Syloxi游絲。
藍色Parachrom游絲是勞力士于2005年推出的一種鈮鋯合金制成的順磁性游絲,抗震能力達到普通游絲的10倍,結構上屬于寶璣式游絲。應用于包括31系、32系、41系和9001等絕大部分機芯。
勞力士Syloxi游絲
Syloxi游絲是勞力士于2014年才推出的一種具有幾何結構的硅游絲,目前只應用在女表的2236、2232機芯上。
寶璣的雙層硅質擺輪游絲具備更高的彈性,能在低升角達到高擺幅,確保機芯精度有更高表現
硅游絲的優點顯而易見,其完全不受磁場影響,不會變形,受到溫度影響極小。但缺點是相較于金屬游絲易斷裂。
藍色Parachrom游絲屬于金屬游絲,抗磁性和受溫度的影響方面都不可能比得過硅游絲,但抗震性肯定要優于硅游絲。
勞力士最新的32系機芯依然使用藍色Parachrom游絲
目前看來,勞力士完全有能力制造出達到Master Chronometer認證標準的機芯,但勞力士并不急于推廣使用硅游絲,而是在女表和帝舵上先使用起硅游絲來,目的是達到一定的技術積累。
我個人的猜想是,勞力士完全有可能會在未來研發出性能更好的硅游絲來替換當前的藍色Parachrom游絲,并且讓機芯達到Master Chronometer認證標準的同等甚至更高的水平。但只會像百達翡麗一樣,傲嬌地聲明一個更嚴苛的自家天文臺認證標準。
3
如果上述事實實現了的話,勞力士Milgauss還有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勞力士Milgauss 116400GV“電光藍”
問世于1956年的Milgauss是勞力士專為電磁環境下的科學工作者設計的專業款腕表。Milgauss系指1000高斯,這已經算是生活中能遇到的相當高的磁場強度。
Milgauss采用了法拉第罩的設計原理,在表殼中設軟鐵內殼,且表盤無日歷窗,后蓋也采用密封底蓋,從而達到1000高斯以上的防磁能力。
Milgauss采用了軟鐵內殼的內部設計
就目前而言,這種防磁設計在技術上已經完全過時了。Milgauss也是目前勞力士專業款中唯一還在使用31系老機芯的表款。
曾幾何時,綠玻璃也是溢價的神話。只是自上次泡沫破滅之后,至今仍是勞力士溢價最低的專業款之一。
但是,情況有可能發生轉機……
勞力士Milgauss 116400GV
昨天帝舵新款碧灣陶瓷型一發布,一邊是防磁1000高斯的勞力士,一邊是防磁15000高斯的帝舵。簡直相當于飛天蝙蝠柯鎮惡遇到了練滿級的楊過,被徒孫一招給秒了。
歷史上,Milgauss就曾斷代過約20年。所以我覺得吧,不排除未來Milgauss退出歷史舞臺的可能性。(轉載自腕有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