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瘋狂滑雪的時候,在綠野上看過一篇滑雪大能的文章,叫《人人都應有一副花式板》,他的大概意思是,雖然花式或自由式板不是絕對主流,但相比只能在機壓雪道滑的回轉板來說,花式板更加輕便靈活,能帶你探索更多的樂趣,比如大小跳臺、蘑菇道、甚至穿越小樹林等。
如果換到腕表領域,我更想說一句:人人都應有一只陶瓷表。這句話還要從不久前看到親戚手上的一只雷達鉆星系列腕表說起(上圖),其表殼采用的是雷達1962推出的第一款高硬度不易磨損的創新材質“硬金屬”,經過十余年,其表面依然光亮如新,而它的不銹鋼表帶則布滿了時間的痕跡。
如今,雷達同樣是高科技陶瓷材質的領軍品牌,還記得當年雷達憑借一句“永不磨損”進入中國市場,如今已經成為制表業高科技陶瓷的代名詞。這個被稱為當今當今最具性能的材料之一,從日常生活到航空航天,都有它不可替代的作用。與不銹鋼等傳統金屬相比,陶瓷有硬度高,重量輕、耐腐蝕、耐高溫等特性,同時不會引起敏感皮膚的過敏反應。將其應用于制表,可以說有著傳統材質無法企及的優勢。
關于高科技陶瓷材質的硬度,按照摩氏硬度分級,高科技陶瓷的硬度為9級,高于前面剛剛提到的硬金屬,僅次于鉆石,而傳統不銹鋼的摩氏硬度僅為5.5級,帶給您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即使經過多年的日常佩戴,也很難在其表面留下劃痕。這也是很多佩戴陶瓷腕表的表主最愛炫耀的一點。
然而科技沒有止境,雷達也沒有止步于此,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雷達是如何從“陶瓷代言人”一步步成為“材質大師”的1962年,雷達推出了首款能扛住“歲月痕跡”的腕表——采用硬金屬和藍寶石玻璃表鏡的鉆星系列腕表。這種硬金屬的主要材料為碳化鎢,維氏硬度可達8.5以上,其抗磨損程度相信大家從前面已經有了最直觀的感受。
1986年,雷達首次將高科技陶瓷材料引入制表,它的硬度僅次于鉆石,同時高于硬金屬,在很多領域它都是一種無可替代的高性能材料,采用高科技陶瓷制作的腕表更為佩戴者帶來了全新體驗。
1998年,雷達20,000攝氏度的超高溫將白色高科技陶瓷轉化為泛著金屬光澤的等離子高科技陶瓷,同時保持了高科技陶瓷的原有特性。據了解,目前在全球范圍內只8臺以2000度高溫燒制等離子高科技陶瓷的設備,雷達一家就占了其中的半數。
2011年,雷達成功研發出一體成型表殼,其制造精度更是達到了毫微米級。考慮到高科技陶瓷在燒制時本身會發生體積變化,讓這項工藝更加精密繁復。2012年,雷達首次推出以氮化硅為原料的高科技陶瓷表殼,相比氧化鋯陶瓷,氮化硅陶瓷的密度只有一半,以此制作腕表更加輕便舒適。
2018年,雷達在高科技陶瓷中加入了10%的合金金屬,推出了Ceramos金屬陶瓷腕表,它真正具備了傳統金屬的光澤和色彩,同時可以呈現出多種色彩,如玫瑰金色或精鋼色等,并且硬度同樣優秀。
2019年之后,雷達已經將陶瓷材質應用得越發的駕輕就熟,除了傳統的黑色與白色,更有赤橙黃綠青藍紫組成的腕上彩虹。
如今,高科技陶瓷已經成為制表業最成功且應用得最廣的高科技材質,特別是在最近10年,90%以上的品牌或多或少都推出過采用陶瓷材質的腕表。而對于雷達來說,并不是簡單的用陶瓷來替代原有表款的表殼材質,而是早已形成了設計陶瓷腕表的獨有思路,給人帶來從材質到設計的全方位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