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大學課程的朋友應該知道一般一門學科的入門課程編號都是以101起始,中國市場表在古董鐘表收藏中占有的極高的地位,甚至連日內(nèi)瓦百達翡麗博物館也藏有百余枚中國市場懷表,在二零一零年更是舉辦了其為數(shù)不多的專題展覽“魅影成雙-久負盛名的中國對表(The Mirror of Seduction-Prestigious pairs of Chinese Watches)”,這次借由保利春季拍賣名貴腕表及古董計時藝術洽購專場中的一些精品為大家簡述中國市場表的魅力所在。
被中國市場表大八件所吸引的首要原因還是因為我是中國人,故盤面上的中文能帶給人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親切感,就好比今天你抬手望向腕中的Patek Philippe Nautilus,盤面上四個大字“百達翡麗”一樣。盤面如此機芯更是如此,不僅有金光閃閃手工雕刻的華麗紋飾,而且更有諸如中國式跳秒結構的專屬機芯(Jacot Escapement)。欣賞著精美的機芯,眼神隨著剛勁有力擺輪轉動著,不知不覺就深陷其中,不久便恍然大悟,這本就是根據(jù)中式審美創(chuàng)再出來的表,作為炎黃子孫被中國市場表吸引在正常不過了。
既然有大八件那么當然也有小八件,通常直徑在三十至四十毫米之間的中國市場表被稱為小八件,而三十毫米以下的則被稱為特小八件,不過這種尺寸的中國市場表極為少見,本次保利春拍洽購專場中無一例外都是五十毫米以上博物館級別超大口徑的大八件。大八件從表殼的外觀,到機芯的板路排列,都具有一定特色的形式。大八件表的整體設計可謂秀外惠中,其外殼造型大都采用傳統(tǒng)帝國式風格,外殼多有施以微繪琺瑯,白色的明火琺瑯盤面上大都豎有一支中心大秒針,與其對應的則是黑色羅馬數(shù)字刻度,機芯大都經(jīng)過手工雕刻與鎏金裝飾,機芯前夾板與后夾板等各個部位,均采用了雙刀雕刻的技法突出紋飾,而紋飾以外的部分大多采用璣鏤工藝襯托主體。圖中Lot.6970這枚一八五零年代有喴(Juvet)黃金微繪琺瑯小夜曲懷表是當之無愧的代言款式。
在八大件外殼微繪琺瑯中有一個題材是東方古韻中永恒的主題-百花,有一種花自古以來就有雍容華貴,國色天香之譽,那就國花牡丹。熱情綻放的牡丹是富貴圓滿的象征,也代表了中國審美的生動之氣,去年保利秋拍的乾隆年御制粉彩百花不落地茶壺就體現(xiàn)了中國人對牡丹的喜愛,瓷器中的百花之成工藝相當復雜,先要經(jīng)由造辦處設計畫樣,再交由御窯廠為粉本,最后再由工匠將稿臨摹在素胎上,期間稍有閃失便前功盡棄。
而這還只是在較大面積的瓷胎上創(chuàng)作,可以想象在如此微小的表殼上要創(chuàng)作出相同的題材有多難了,且從頭到尾都由一名工匠完成,是圖中Lot.6974一枚播喴(Bovet)珍珠微繪琺瑯百花懷表就將這個中國傳統(tǒng)題材發(fā)揮的淋漓盡致。
中國市場表中的珍珠鑲嵌是指在大八件表的前口、后口、表頸等處采用雙棘爪抱鑲珍珠。早期生產(chǎn)的大八件表所鑲嵌的珍珠,均采用極為稀有的野生東珠,野生淡水珍珠的特點是珠光十足,從不同角度看上去可呈出七色光彩。對于鑲嵌在大八件懷表上面的珍珠有著十分嚴格的要求,不僅大小要經(jīng)過嚴格挑選,而且對珍珠的圓度也有著十分嚴格的要求。
上期中曾到提過隨著乾隆爺時期自鳴鐘在國內(nèi)的流行,懷表也開始漸漸走進達官顯貴們的生活中,不論是趕著去和宮女兒玩兒對食的老公公,或是掐著表去上朝的大學士都少不了一枚中國市場懷表的陪伴。既然說道到老公公就不得不提華夏第一大太監(jiān),也是太監(jiān)中的太監(jiān),正二品總管李蓮英了,李公公就尤為鐘愛大八件懷表,無論是陪老佛爺出巡還是背著主子跟宮女兒們嬉戲腰間的褡褳中都少不了一枚中國市場表,不知為何寫到這里腦海中都是姜文的臉龐。中國市場表不僅獨一無二,其佩戴方式也是中國獨創(chuàng)的,不同于西方的懷表掛鏈,從紅墻黃瓦的紫禁城中傳出了適合中式腰帶的佩戴方法,保護懷表的同時還方便了時間的讀取,顯眼的佩戴位置更是滿足了達官顯貴們的攀比之心。從清代到民國間起初是沿用早期的錢包形制,后漸漸再改良成為專用的表袋,這種形式就不僅限于官用,平民百姓也可使用,且也不僅限用于大八件。
被中國市場表吸引之余我也在思考,為什么這些頂級中國市場大八件引得藏家們?nèi)绱藶橹偪瘢渴桩斊錄_便是其獨特性,懷表中盤面與機芯刻有英文、法文、羅馬數(shù)字之外的文字少之又少,在古董懷表中也屬于稀有品種,圖中Lot.6969一枚一八五零年代的播喴(Bovet)香爐表大八件懷表就是最好的入門樣板。
其二稀缺性,清朝末年國門打開后內(nèi)外憂患,戰(zhàn)亂不斷,鐘表本屬精密物件,磕不得、碰不得、濕不得,在如此一般的時代背景下能保存如新的中國市場表更是鳳毛麟角,圖中Lot.6972這枚一八四零年代的富碩(Vaucher)微繪琺瑯百花雙鴿懷表就是其中的典范。
最后中國市場表除了對表之外,表殼機芯幾乎沒有完全相同的款式,在漫長的收藏過程中埋下了無窮不盡的樂趣,不斷尋覓的同時也在學習每只懷表背后獨一無二的故事,讓這條收藏之路永不乏味,圖中Lot.6973這枚一八九五年的珍珠琺瑯紅地仕女三問計時懷表就是最好的代表,故宮博物院于二零零八年出版的《故宮鐘表》中就有兩枚一紅一藍同樣Sandoz Le Locle簽名的中國市場表,帶有原裝表盒宮廷御用級別的藏品分量可想一般。
到此這堂中國市場表101的課程就告一段落了,對上述藏品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掃描圖中的二維碼洽詢。有耐心看完的朋友不難發(fā)現(xiàn)鐘表若只有實用性,那么就永遠不會擁有藝術品般的價值,鐘表在誕生之初注定就不是一個單純的實用品,它被古今中外的眾多創(chuàng)作者們賦予了超越文化和藝術的意義,而這一枚枚登峰造極的中國市場表每只都具備了不為常見的藝術加工及雕刻,也凸顯出了它們是極具生命力的計時藝術品。十九世紀初歐洲鐘表制造業(yè)整體不景氣,由于市場的飽和導致成品大量積壓,隨著中國市場的打開對歐洲鐘表的需求量逐漸增大,在一段時間內(nèi)中國市場表銷量甚至占其行業(yè)總銷售額的一半,可以說中國市場表當時為歐洲鐘表制造業(yè)立下了汗馬功勞。(本文轉載自徐爺說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