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個人品味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人對手表更加感興趣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一直以來,都有不少讀者和朋友追問“買手表有哪些要當心的‘坑’?
”這個問題。因此,我們今天簡單討論一下這個問題。
第一,我們是瑞士手表。
我們知道,瑞士是鐘表王國,而且,瑞士鐘表在全世界享有盛譽。但是,在瑞士注冊一個商標或品牌應該不是太難的事。因此,對于一些所謂“瑞士表”要有警覺。當然,如果把鐘表技術確實也能提高到一個較高的水平也不錯。但是,技術和工藝都需要積累,顯然沒有注冊一個商標那么容易。以此類推,一些關于品牌有上百年歷史的說法也要注意,畢竟里面中斷過多長時間?因為什么中斷?等細節,很多人未必都了解。
第二,我們的手表(機械表)走時毫秒不差。
這樣的說法一般很少出現在廣告或宣傳中,主要是個別知識欠佳的鐘表銷售人員會為了做成單子會脫口而出。但是,即便是通過瑞士天文臺認證的高精度手表也有每天-4/+6秒的誤差,而積家1000小時測試標準,每天誤差也有-1/+6秒,百達翡麗的PP印記則是-3/+2秒。因此,手表肯定多少都會有誤差,沒有百分百精準的手表。
第三,手表會升值。
作為工藝品,一些奢華手表的確尤其觀賞性和藝術性,甚至一些還有收藏價值。但是,這并意味著很多手表都是如此。其實,對絕大部分手表而言,都不會輕易地升值,能保值就不錯了。手表能否升值的一大決定因素是稀有量,其次才是手表的工藝。
第四,我們是“十大名表”。
“十大名表”到底有那些品牌?其實一直都是眾說紛紜。除了個別大牌一定會入選以外,還有一些品牌也喜歡把自己放在里面,因為這是一個很好的營銷噱頭,對于一些還不太懂表的人來說,很有說服力。因此,我們不要迷信任何關于“十大名表”的名單,僅作參考就夠了。
第五,手表越貴越皮實。
一般情況下,手表品牌或銷售人員都不會這樣宣傳自己。但是,有的消費者會有一個這樣的認識誤區。其實,很多時候,手表越貴反倒越嬌氣,越需要認真呵護和保養。記得去年還流行過一個關于“貧窮限制了想象力”的熱門事件,大意是很多大牌奢侈品都不經穿不經用。可是,奢侈品本來就不是實用品,因此,不能用看待實用品的眼光來看待奢侈品。
第六,網購時代,線下店沒用了。
對于很多人而言,這也是一個認識誤區,畢竟手表不同于很多商品,小者如手表的顏色、大小、材質等自己到底適合不適合,喜歡不喜歡,不是靠看圖片或聽人說就能解決的,大者如購買貴重表款時如何保真或不被掉包都是需要認真對待的問題。第七,包裝沒啥用,扔了。
很多人買到東西以后,都有扔掉或破壞掉包裝的習慣,但是對于一些名貴手表而言,最好不要這樣,因為包括完整的包裝在內等因素(其它還有發票、??ǖ雀郊?,都是手表可以相對比較保值或容易出手的重要因素。因此,對于手表的包裝等附件,不光不能扔,還要保護好。
第八,不想說了,你們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