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17個海上夜晚、航行1400公里,“魔鬼魚基金會”遠赴馬爾代夫北部研究考察活動于11月17日結束。考察共發現200條魔鬼魚和35個新種群。該項目由瑞士高級鐘表品牌寶齊萊(Carl F. Bucherer)資助,其發現將用以支持未來數年的魔鬼魚保護工作。
此次考察于10月底開始,由“魔鬼魚基金會”(Manta Trust)創始人兼行政總裁Guy Stevens博士率領。該基金會為一家英國的非營利組織,也是寶齊萊(Carl F. Bucherer)自2013年以來的合作伙伴。考察隊對馬爾代夫北部――一個此前無法觸及的偏遠地區――進行了深入探索。
Guy Stevens所率領的這支國際團隊共有16名成員,其中包括研究人員、海洋生物學家、教育工作者和記者。他們研究當地的魔鬼魚總數和海洋生態系統,并走進島嶼周圍的學校,繼續推行該基金會的魔鬼魚教育計劃。考察期間,團隊借助一艘“浮動研究船”開展工作;這是一艘由寶齊萊(Carl F. Bucherer)出資租用的船宿船。
自2017年以來,寶齊萊(Carl F. Bucherer)推出柏拉維深潛系列(Patravi ScubaTec)腕表,以支持該基金會的活動,其中包括最新款44.6毫米精鋼表殼的柏拉維深潛腕表馬爾代夫特別款(Patravi ScubaTec Maldives)。這款高性能潛水腕表旨在提升人們對“魔鬼魚基金會”(Manta Trust)的認識,并宣揚其致力于保護瀕危魔鬼魚,及其賴以生存的生態系統和棲息地的非凡承諾。柏拉維深潛系列(Patravi ScubaTec)是寶齊萊(Carl F. Bucherer)“運動與冒險”品牌陣地的重要組成部分,亦是反映品牌DNA的關鍵元素。
“如果沒有寶齊萊的資助,我們的研究人員和教育工作者團隊就不可能走進馬爾代夫一些最偏遠的珊瑚礁和島嶼、獲得有關該區域魔鬼魚種群的新發現,并與當地社區建立聯系。”Stevens說道,“與這么多來自不同項目、不同地區的成員一起度過如此之長的一段時間,這樣的機會是前所未有,也是絕對無價的。我和考察隊非常感謝寶齊萊(Carl F. Bucherer)的每一位員工,以及柏拉維深潛腕表馬爾代夫特別款(Patravi ScubaTec Maldives)的每一位客戶,感謝他們提供如此難得的機會,以及他們一直以來的支持。”
考察隊遠赴馬爾代夫北部偏遠島嶼進行探索研究
寶齊萊(Carl F. Bucherer)致力于支持“魔鬼魚基金會”(Manta Trust)的工作。“能夠與魔鬼魚基金會合作,對我們來說是一種非凡的榮譽。”寶齊萊(Carl F. Bucherer)全球行政總裁慕瑞(Sascha Moeri)說道,“自2013年以來,我們的合作伙伴關系每年都在不斷發展,我們很高興看到,通過這次考察發現,以及我們過去共同實現的許多其他有影響力的項目,雙方合作所產生的重大意義。我們將繼續從Guy和他的團隊那里更好地了解這一非凡物種的相關知識,并從他們自身及其工作中獲得啟發。我謹代表寶齊萊(Carl F. Bucherer)的全體員工,祝賀‘魔鬼魚基金會’ (Manta Trust)遠赴馬爾代夫北部研究考察所取得的一切成就。我們迫切期待能夠在未來幾年繼續為你們的使命奉獻力量。”
完成的使命: 考察隊的成就
在考察期間,魔鬼魚基金會團隊進行了 400多個小時的水下研究,他們運用先進的超聲波和“立體視頻攝影測量”設備,識別和研究魔鬼魚聚集的清潔站,并開展生態保護項目,收集有關魔鬼魚大小、年齡、成熟度和繁殖力的數據。從翼梢到翼梢,馬爾代夫珊瑚礁魔鬼魚可以長達4.5米。其他魔鬼魚種類,例如海洋魔鬼魚,可以長達7米多。該基金會已經確定了11個不同的魔鬼魚種類。
考察隊對魔鬼魚進行數據采集
在整個考察過程中,考察隊發現了200多條魔鬼魚,并予以收錄。其中大約120條發現于哈尼法魯灣(Hanifaru Bay)的一次大規模喂食活動。該區域一直以魔鬼魚聚集地而聞名。共發現35個新種群。魔鬼魚可通過腹側獨特的斑點圖案來識別。團隊使用水下相機捕捉到這些斑點,并將其添加到魔鬼魚基金會的魔鬼魚數據庫中。目前,數據庫中已經收錄了5100多條馬爾代夫魔鬼魚。數據庫的研究發現將與馬爾代夫環境保護署(EPA)共享,以幫助評估魔鬼魚的總體數量,并提供重要的魔鬼魚聚集地資料。這也有助于保護魔鬼魚棲息地免受過度捕撈和運輸等威脅。
“這次考察表明,大多數馬爾代夫魔鬼魚現已被魔鬼魚基金會所收錄。” Stevens說道,“這意味著,我們的數據庫可能已經收錄了大部分馬爾代夫珊瑚礁魔鬼魚數量。”
考察期間所收集的超聲波掃描和立體視頻攝影測量數據(記錄翼幅),將用于該基金會正在進行的研究之中,以確立珊瑚礁魔鬼魚的生活史特征。據此,基金會將進一步了解成年魔鬼魚的年齡、體型,及其生長速度,以及馬爾代夫周邊地區的大小差異。
考察隊使用超聲波掃描測量魔鬼魚數據
通過此次考察,考察隊得以在魔鬼魚攝食點進行浮游生物采樣,并繪制魔鬼魚清潔站3D地圖。這一資料將被用作長期研究基線,以監測魔鬼魚的生態系統變化。
在考察期間,團隊中的教育工作者前往當地7所學校拜訪,為馬爾代夫300多名年輕人傳授魔鬼魚和氣候危機意識知識,并提供職業指導。在偏遠的馬庫努杜環礁(Makunudhoo Atoll),考察團隊帶領80名學生潛入海中,學習潛水、浮潛和游泳課程,幫助他們更好地感知大海。盡管被大海環擁,但許多馬爾代夫當地人對這片海域知之甚少。教育團隊中有來自魔鬼魚基金會(Manta Trust)、馬爾代夫環境保護署(EPA)和馬爾代夫國立大學的當地代表。
威脅真實存在:保護瀕危物種
魔鬼魚基金會(Manta Trust)成立于2011年,其愿景是通過研究、教育和合作,保護全球魔鬼魚及其棲息地。與任何生命體一樣,魔鬼魚在維持健康的生態系統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它們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魔鬼魚基金會(Manta Trust)正在努力扭轉這一局勢。
人類和全球變暖是它們面臨的最大生存威脅。因珊瑚白化事件,魔鬼魚賴以生存的許多珊瑚礁棲息地已遭破壞;最近一次發生于2016年。當時,因水溫上升,世界上約三分之一的珊瑚慘遭摧毀。在整個考察過程中,考察隊在潛水點親眼見證了這一事件所帶來的影響。
生活在馬爾代夫的魔鬼魚
在一些國家,盡管科學家已經揭穿所謂的健康神話,魔鬼魚的魚鰓仍然備受傳統醫藥供應商吹捧。在基金會及其附屬機構的努力下,馬爾代夫和世界上其他一些聚集魔鬼魚的國家,已經下令禁止捕撈魔鬼魚。
基金會認為,目前馬爾代夫魔鬼魚的數量已經穩定,但在全球范圍內仍呈下降趨勢。它的工作仍在繼續。寶齊萊(Carl F. Bucherer)為能夠支持該基金會,致力于其保護魔鬼魚的使命而深感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