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潛水表的表友一定熱衷于潛水深度,這就像人喜歡挑戰高難度的極限,而潛水表的極限就是他們盤面上那一行數字,人們總喜歡數字越大越好。
記得曾經在19年寫過《可以擋子彈的手表——巨型表大全》,其中就有一只千米罐頭的身影,作為專業型的深度潛水表在表殼設計上同樣會存在巨大的問題,而這期文章中,毒師找到了四枚不同品牌的專業潛水腕表來做一個解析文章。
分別是勞力士的海使116600(實拍圖為16600,懶得重拍了),Sinn的U1000,帝舵的Hydro 1200,精工的Tuna 藍鯨。
除了帝舵比較少見外,其他三位也算是毒師文章中的常客了,四位巨型悍將在防水深度的上分別是1220M、1000M、1200M、1000M。
如果說300M防水深度既是檢驗手表質量好壞的最直接參數:手表材質設計表殼全面密封性,讀時的夜光顯示、玻璃防爆裂、殼體設計抗壓性、機芯穩定性這些因素都會直接影響到防水深度。
Tudor 25600TB 排氦閥正面及背面結構圖
那么1000M防水深度則是檢驗潛水表在極限環境下如何求存:除了正面防水壓力對于表殼參數的要求增高外,還要單獨考慮深水環境下氦分子進入表殼內的問題。
針對飽和潛水(深度超過120米,時間超過1小時)在氧氣瓶里一般會按95%氦氣與5%氧氣配比來排出人體里的氮氣,其因氦氣分子特別小,在上浮中更容易排出體內。但同時也會以高壓形態進入腕表里;在上浮減壓過程中手表過于密封,如不能快速排出氦氣,氦氣會膨脹擠爆玻璃,這就是為什么深潛表鏡容易爆裂的原因。
六十年代勞力士通過與海軍合作實驗,采用與潛艇一樣原理的反向抗壓裝置設計解決了該問題,在一定壓強下排氦裝置將會自動打開進行減壓;使得潛水表不會再發生因氦氣爆裂情況。而其設計結構類似上圖,無論哪家做的基本大同小異,此外還有手動版的排氦閥——歐米茄海馬。
千萬別小看這個設計,潛水表無數品牌都有做,但能做到1000M深度的機械腕表大品牌目前有:Rolex、Omega、Panerai、Breitling、IWC、Hublot、Sinn、Seiko、Girard-Perregaux、Tudor、Hamilton、Doxa、Oris、Edox。
當然我相信以現在的成熟工業體系制作千米潛水表對于品牌廠商來說都不存在技術上難題,主要還是在設計和市場受眾上相對有難度,單單只看參數是不夠的,接下來我來講講這四枚表款的各個故事,相信會大家有所啟發。
首先出場的是潛水界扛把子——勞力士,而派出的代表僅僅是老二海使116600,而在潛水界中能讓一哥鬼王出場比拼的機會確實太少,在這里就放一篇單獨介紹鬼王的文章《喝最烈的酒戴最猛的表——Rolex鬼王116660》。
而型號116600或16600也是毒師個人認為最值得購入的一款深潛型勞力士,鬼王過于厚重不適合日常佩戴,水鬼則在技術上還沒入圍深潛的各種黑科技。海使處于中間,結合雙方優點,他是勞力士對潛水極致追求的產物。
關于Sea-Dweller的技術升級之路可以參考這篇文章《最強海使一族——勞力士蜘蛛面 16660》,之前已經做過詳細的介紹,海使的成功是基于幾十年來的不斷研發(1967年第一Ref.1665推出)。總結來說有兩個非常厲害的地方,表殼的厚度控制的很好,將蠔式表殼性能發揮到極致。其次是排氦閥的設定讓深潛腕表成為可能,這兩點技術在后來深潛腕表中基本都會用到,除了日本的精工(后面再詳細講解)。
勞力士海使116600,40MM表徑,15.5MM厚度,3135機芯。
第二支是Sinn的U1000,與之前寫過的U1相比《軍表的典范——Sinn U1》,U1000更厲害的地方在于是支持水下操作計時的潛水表,而且深度也是1000M,要說德國人做表嚴謹莫過于這Sinn。鋼材采用的是與潛艇一樣材質的高張力鋼,硬度更出色,而且有很強的抗海水腐蝕能力(硬度為普通306鋼材的1.55倍,抗腐蝕PR值35超過海水PR32)。
除了潛艇鋼,U1000還配備安全操作潛水計時外圈,特殊設計可以保證永不脫落;另外表圈采用黑化硬涂層,其硬度是普通鋼材的8-15倍,達到維氏硬度HV2000-3000,可以對比鉆石HV4000,那是相當的頭鐵!
還有Sinn也是少數不多沒有采用排氦閥裝置的品牌,看來這位萬國前任工程師有自己獨到的辦法,D-3系統和氟橡膠防水圈,內置氬氣填充,使得sinn的手表可以在最深防水使用計時功能。也有說法是德國人覺得人類潛水的深度和時長極限根本用不到排氦這么復雜的程度,一般情況不需要擔心氦氣的問題。
外觀設計上,德國設計力求精簡,永恒黑為主色調,指示清晰的紅白色刻度,刻度嚴謹的比例對稱成為Sinn標志性外觀。
Sinn U1000 表徑43MM,18.5MM厚度,ETA7750機芯,潛艇鋼材質。
2009年,帝舵首次推出HYDRO 1200M的深潛腕表,這枚腕表也是帝舵走出勞力士影子的紀念歷程。首先在材質上有很大的創新,首次采用陶瓷材質在腕表上。表圈和五珠表鏈采用陶瓷和鋼材相結合也是不錯的嘗試;其次在盤面設計上指針大膽采用鏤空設計,大刻度夜光可以保證水下持續發光指示清晰,內凹式表圈也可以很好的保護表鏡,單向旋轉外圈也是潛水表的必備。
值得肯定的是帝舵并沒有走勞力士的路子,堅持做出自己風格的深潛表,海洋王子系列就是在這個背景下產生了(參考文章:《海洋王子經典回現帝舵89190P》),可以說整個系列都下了大血本做出來,可惜在造型上不得人心,加上內部改革海洋系列,而帝王只是短短出了幾年就停產,所以實際在市面上能見到的并不多,這也是很少人知道帝舵曾經做過深潛的原因。
帝舵海洋王子 25000,表徑45MM,15MM厚度,ETA2824-2機芯。
最后來介紹下精工的罐頭,關于罐頭的文章寫過不少了,相比其他三位有著非常大的設計特點。其創新式TUNA式表殼結構,簡單來說是半封閉式殼體,這主要運用在千米系列,沒有采用傳統的蠔式底蓋而是直接一體成型,可以有效避免了入水的可能性,同時配合潛水L型膠圈和護甲鎖定,其設計可杜絕氦氣深入表殼內部,從而省去繁瑣的排氦閥裝置。這種設計是從根本上解決了飽和潛水的排氦問題,可以說是深潛表的又一新里程碑。
關于罐頭的介紹簡單幾個字是無法搞定的,喜歡的朋友不妨可以看看之前寫過的《SEIKO TUNA——精工罐頭家族史》《為什么香港人那么喜歡精工千米罐頭Seiko Tuna SBDX011》。
精工Tuna罐頭藍鯨限量版,48.6MM表徑,16.5MM厚度,7C46A石英機芯。
綜合來講,四枚腕表各有特點和優勢,如何挑選深潛表除了款式設計外,毒師覺得關鍵還是得個人佩戴的舒適感,做了一個簡單的重量對比圖,可以看到勞力士和精工在重量上控制的還是非常強悍。
除了重量外,厚度也是相當關鍵的因素,其中最薄的竟然是帝舵是沒有想到的。因為深潛表對玻璃和外殼要求更高,玻璃基本都要3MM厚度,這也導致厚度會厚些,而帝舵能控制在1200相當不容易,這主要是機芯方面占了一定優勢(厚度4.6MM,而3135則是6MM)。四枚腕表的具體參數已經附在每個介紹中,通過這兩點不難感受到哪支腕表的佩戴上會更加舒適。
2019年,歐米茄推出一款通過15000M水壓測試的潛水之王Ultra Deep,之前這個紀錄一直由勞力士特別版鬼王12000M保持著,在實際測試中通過馬里亞納海溝水底10925米(勞力士是10916米)的紀錄。潛水表已經做到能探索領域的極限,而你是否帶著你的倔強,握緊雙手絕對不放,就這一次為自己瘋狂。(本文轉載自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