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總是拿勞力士的設計師來打趣,說這絕對是世界上最輕松的工作之一,因為每年新勞的更新力度實在是小得離譜,特別是與舊款放在一起時,那感覺就好像是在玩“找不同”一般。其實這完全可以理解,畢竟蠔式恒動框架已太過深入人心,所以確實沒有什么必要再去畫蛇添足了。從本質上來說,卡地亞其實也采用了這種做法。這個品牌在打造雋永、經典同時又帶有前瞻性色彩的作品方面一直都有著天生的眼光。但和勞力士相似的是,如果你將卡地亞大部分現行表款與該品牌一個世紀前的陣容相對比的話就會發現,雖然二者在材質、機芯和制造工藝上有了很多變化,但它們在設計上仍保持了很大程度上的一致。通常有不少人都認為卡地亞就是個“繡花枕頭”,只會靠藍氣球來圈錢,其實他們的制表技藝是真的被低估了,像今天我們要看的這款Santos Dumont微擺陀鏤空腕表,便清楚地表明了卡地亞完全有能力打造既具吸引力又有高技術含量的手表作品。
說起表殼的尺寸,卡地亞真的是制表界當中的一股清流。雖然該品牌旗下的表款直徑涵蓋范圍夠廣,但是在Santos等特定系列當中,尺寸卻被歸納為了小、中和大三個類別。就Santos Dumont款系而言,27.5mm x 38mm為小號,31.4mm x 43.5mm為中號,而33.9mm x 46.6mm則被歸為大號。
這款Santos Dumont微擺陀鏤空腕表便屬于“中號”尺寸,其直徑為31.4mm,厚度為8mm,表耳外間距為43.5mm。以今日的標準來看,它的身材略顯嬌小,但是發自內在的優雅氣息卻賦予了它極強的存在感。其實無論是Santos還是Tank,由于它們的設計太過于有辨識度,因而我一直覺得,當它們的尺寸來到“大號”級別時,便失去了自身的神韻。表殼的表面處理一如既往的精致,由頂面和側面的緞面拉絲,以及鏡面拋光的表圈和倒角邊所構成。在這里,表圈上的螺絲不再僅僅只用于點綴,它們同樣也扮演著時標的角色,畢竟表盤采用的是鏤空主題,因此可讀性將會受到一定影響。
雖然表盤的外緣沒有分鐘刻度,但是鏤空橋架與表殼接連的地方卻放置了代表刻鐘位的標記,即12-3-6-9點位處涂漆的方塊。說到漆,你還會注意到大部分橋架上都存在有凹槽,里面被藍灰色的漆所填充,連同精細的倒角邊處理,它們共同為這款表注入了生動的視覺效果。整面表盤的設計固然令人印象深刻,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地方無疑還得是出現在7、8點鐘位置的微型擺陀結構。它以杜蒙的Demoiselle單翼飛機的造型來呈現,這當然是為了要向傳奇飛行先驅阿爾貝托·桑托斯·杜蒙致敬。
就像所有Santos Dumont腕表一樣,這款微擺陀鏤空腕表也同樣做到了能夠緊密貼合于手腕的輪廓,但這種舒適的合身感并不完全歸功于表殼的微妙弧度,同時也與表帶密切相關。對于這里的精鋼款式,購表者將會獲得灰色和藍色兩種鱷魚皮表帶,它們都與表殼/表盤的色調非常相配。除此之外,兩條表帶還都配備有快拆機制,只需用拇指帶動背側推桿即可將之輕松拆卸下來進行更換,而這里也正是它讓佩戴變得舒適的原因??觳饳C制部分被墊襯材料所包裹,因而影響了向下彎曲的能力。盡管表帶不能正常向下彎曲的設計通常會讓人感到不適,但在這里,被限制住的彎曲角度卻恰好契合了手腕的輪廓,進而為表帶與表殼的接合提供了助力,呈現出一種如同一體式鏈帶般的感覺,最終創造出非常討喜的手腕貼合感。
作為一款鏤空腕表,其身上的所有部件自然都無所遁形,因此盡管它只有簡單的雙針顯示,但整款表給人的感覺仍然充滿了活力。這里所搭載的Cal.9629 MC型自動機芯耗時兩年研發,其中最大的挑戰便是需要在保持機芯足夠纖薄的同時,以正確的方式復現杜蒙的Demoiselle單翼飛機的造型,使之能夠以最高效的方式來為手表上弦。該機芯的擺頻為3.5Hz,可提供44小時的動力儲備。
一直以來,鏤空手表由于在外觀方面過于追求技術性,因而更多的只會吸引到鐘表收藏圈子當中的老司機。然而,這款Santos Dumont微擺陀鏤空腕表的出眾之處在于,它在炫技的同時,卻并沒有犧牲卡地亞的任何經典特質,無論是在外觀還是手感方面,它仍然是一款非常典型的卡地亞。這是對阿爾貝托·桑托斯·杜蒙以及這個系列歷史的美妙致敬,亦是對卡地亞超卓制表水平的又一次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