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都很喜歡縱橫四海,喜歡它那獨特的設計,喜歡那一抹別致的藍色調,更喜歡它是豪華運動表三神當中唯一表帶配備了可互換系統的品牌。然而,除了它那對我來說尚且遙遠的價格之外,還有一點會讓我感到望而卻步的因素就是它的尺寸了。當然,讓我猶豫的并不是它41mm的直徑,而是其達到了49mm的表耳外間距。雖然這個大小以我16厘米粗的手腕來看也能戴的住,但若說好看的話,顯然更小的尺寸將會更為理想。在這個方面,江詩丹頓也確實發布了一款37mm的縱橫四海,但這個型號也有著一個讓我不太喜歡的地方,那就是放置于9點位處的一扇非對稱小秒盤了。也正因如此,當我在2023年W&W鐘表與奇跡展上看到全新34.5mm和35mm款縱橫四海的亮相時,才會感到如此欣喜。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新作的表盤回歸了純粹。
盡管尺寸有了進一步地縮減,但新作在外觀方面卻并沒有做出任何妥協。它的表殼仍然擁有著細膩精美的混合飾面,其中大部分區域采用拉絲處理,而在馬耳他十字表圈、表殼邊緣以及馬耳他十字表帶鏈節的邊緣輔以拋光做點綴。從實用性角度來看,雖然表殼變得更小,但它仍是具備了與41mm的兄弟款式相同的150米防水等級。
無論是精鋼還是18K 5N粉紅金材質,所有這些小表徑縱橫四海系列腕表的表殼厚度都為9.33mm。然而不同的是,帶有拋光金屬表圈的型號直徑為34.5mm,而表圈鑲嵌有鉆石的型號則要稍大一些,為35mm。這完全可以理解,額外多出的半毫米是為了給表圈留出足夠的空間以確保鉆石的正確嵌入。
隨著中央秒針的回歸,34.5mm和35mm款腕表的表盤看起來要更顯清晰和純粹。雖然3點鐘位置還放置有一扇日歷窗,但這倒也無傷大雅,當然如果日期盤的背景顏色能與表盤保持一致的話那就更好了。
中央指針,鑲貼時標,以及分鐘軌道等元素一應俱全,但與41mm版本相比,新作的表盤已取消了雙層外圈的設計。我個人挺喜歡簡化后的布局,因為那種雙外圈的樣式現在看來顯得有些雜亂了起來,所以很高興看到江詩丹頓沒有選擇把它強加到更小的表盤上,這樣的設計看起來真的很清爽。
無論是34.5mm還是35mm款縱橫四海腕表,它們都配備了三種可以互換的表帶,即橡膠表帶、皮革表帶,以及與表殼相配的鏈帶,佩戴者無需借助工具便可輕松對之進行更換。這之中,鏈帶的做工無可挑剔:表殼的拋光邊緣絕妙地與表鏈接合在一起并延續了下去,而當表鏈舒展開來時,你會看到每個馬耳他十字鏈節的整個邊緣都以拋光做了處理,于是在手腕翻動間便會生出一些令人驚艷的光影效果。居多的垂直拉絲飾面也同樣惹眼,而其細膩的線條質感在粉紅金鏈帶身上更為突出。好吧,盡管我對精美的鏈帶情有獨鐘,但也不得不承認附帶的橡膠和皮革表帶也同樣是品質之選。前者能夠讓手表看著更具休閑氣息,而后者則完美適配正式的場合。
盡管新作在外觀上沒有做出任何的妥協,但是內部的情況可就不同了。這些小表徑版本并未像41mm款縱橫四海那樣搭載5100機芯,而是使用的是Cal.1088/1型自動機芯。這枚機芯僅可提供40小時的動力儲備,并且沒有日內瓦印記,不過相對的,該機芯卻擁有著完整的擺夾板,因而能夠更為有效的應對外力沖擊。
總的而言,以上提到的設計變化其實并不大,只不過是回歸了大三針布局,以及移除了雙圈刻度而已,不過但這對于小表徑縱橫四海而言卻著實可算的上是一個重大改進。全新江詩丹頓縱橫四海系列34.5mm&35mm自動腕表現已在品牌精品店中發售,它的起價為185,000人民幣(34.5mm精鋼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