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博主“腕表參謀長”的一條視頻在表友群里轉發。
視頻內容簡單來說,就是有一塊百達翡麗原鉆星空6104,云魚出具的檢測報告為真表,半個月后再送徐步天,徐步天沒有出具檢測報告,但是在交易群里用文字明確說了這表有部分不符合品牌生產工藝。
并且,據腕表參謀長所說,徐步天還給他打了電話,解釋不出報告的原因一方面是考慮到同行影響,另一方面是因為這塊表6月份已經出過報告。
關于這個視頻,群里有各種各樣的解讀。我整個看完之后,有些地方覺得很奇怪。
首先,云魚是出了份報告的,徐步天只是在交易群里文字描述。
這相當于,你花錢咨詢,律師A出了個法律意見書,律師B只是打字告訴你這事可能怎么怎么樣。很明顯,律師A更會對事情負責。
但是,腕表參謀長就是直接選擇了相信律師B,直接用徐步天的文字描述去質疑云魚的報告。正常的邏輯,難道不應該是私下問云魚,“有朋友說這表有點問題,存在疑點,你怎么看?”
其次,有人覺得徐步天這個電話很厚道很會做人。
真正的厚道,難道不是應該直接打電話給賣家,建議賣家找個理由主動取消交易嗎?最不濟,可以參考車企的做法。大家簽一個保密協議,然后選一個都能接受的方式去交流,如果真的不能達成一致,再走司法程序唄。
不出報告,但是先打文字再打電話,多少有點刻意,像是借酒撒潑挑腕表參謀長看同行笑話。當然,也有可能是我們對于厚道的定義不同。
再者,腕表參謀長在視頻里說的,徐步天打電話解釋的,暫時不開報告的兩個原因。
一個是擔心牽扯過多,所以不方便出具。
看似顧全大局的理由,事實上很容易損害鑒定機構的信譽。
鑒定機構的核心價值,在于能客觀的給出腕表狀態。今天你能因為不想牽扯太多所以不出報告,會讓消費者有種想法:明天是不是就能因為不想牽扯太多所以出一份與事實有出入的報告?
另一個是這塊6104在6月份已經出過份報告。群里還有人補充說當時的報告鑒定結果是真。
6月份出的報告跟12月份的檢測有什么關系?
舉個例子。我6月份有點咳嗽,去醫院拍了個肺片,醫生看完說肺沒問題,就是煙抽多了,咽喉炎發了。然后到了12月份因為流感我咳嗽的厲害咳成了肺炎。我拿著6月份的片子去找醫生:“你6月份告訴我肺沒有問題,為什么我現在肺炎了?你要負責。”
你猜醫生會不會鳥我?
這里也有必要提醒大家一點。
市面上有很多帶云魚和徐步天檢測報告的腕表,我也看到有人覺得帶報告的腕表一定是沒有問題的。不是的。報告不是免死金牌,報告只對檢測當天負責,報告沒問題不代表這塊表之后一直沒有問題。
比如說,我有了云魚或者徐步天的報告后,把機芯換了,報告還是顯示的表沒問題,但你覺得這表還是真表嗎?
所以,最保險的方式是:交易一次鑒定一次。
不是我習慣性把人想的太壞,而是現實會比我們的想象更加離譜。羅翔曾經說過句話:這個世界上最壞的肯定是人啊,哪還有比人更壞的啊。
還發現件有趣的事情。
徐步天在評論區留言,“后續更精彩”。
客套話?還是說徐步天知道事情的部分或全部內幕,只是現在還在釣魚階段,所以沒有全部放出?這完全可以理解,畢竟沒什么人打牌起手就扔炸彈。
對于我來說說,誰跟誰撕逼不重要,重要的是這表是真是假。
從云魚的角度來說,他出了真表的鑒定報告,他認為是真的。先不說是不是云魚鑒定是否有錯誤,云魚出了報告,云魚必定會為這個報告負責。
但徐步天沒出報告,只是交易群說了非正品,既然老徐覺得是假的,那為什么不出報告?云魚和徐步天都是吃這行飯的,拿錢干活出報告的,為自己的報告和認知買單。鑒定錯了就自己花錢買回來。
最后,大家覺得有沒有一種可能。
假設參謀長通過他的影響力,將一個成本309萬的星空以380萬的價格賣出。參謀長在中間也是搬磚的,客戶要求走中介,然后交了十萬或者二十萬的意向金,鑒定過了就付尾款。但在過程中客戶知道這東西大概320—330萬的行情,相對于380萬損失的五六十萬,十萬二十萬的定金又算什么呢?
所以客人不要了,參謀長呢又不想自己壓這個表,所以想找上家退貨,上家覺得鑒定結果沒問題所以不退,最后參謀長想到了制衡。云魚和老徐的說法又不一樣,這就正好如了參謀長的愿,自己不想承擔這個后果,總要找出一個人來承擔。
當然,這只是我的猜測。
云魚、徐步天各執一詞,如何去判斷這塊6104的真假?
其實也很簡單,直接跑次上海售后就好了。品牌一錘定音。如果品牌說真的,那該道歉的就道歉,該賠償賠償,客戶不要就自己帶嗎,要有點格局。如果這個表是假的,就讓云魚給個說法和處理結果嗎?不行就云魚自己帶嗎?
但我覺得在這當中,參謀長不應該拿徐步天在交易群里的問題作為佐證來跟云魚交涉,因為徐步天沒有鑒定證書報告,如果徐步天出了證書,那就是徐步天和云魚之間的事了,誰看走眼誰負責。云魚和徐步天總有一個要為參謀長兜底。
爭吵沒有任何意義,去次售后什么都解決了。
不過參謀長這波流量賺足了。
哎,你說,整件事情,會不會是參謀長為了流量,特意演的一場戲?(本文轉載自線性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