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卡地亞可謂是一個炙手可熱的品牌,但令人難以想象的是,曾幾何時,他們也曾面臨賣不出去表的困境。眾所周知,“石英危機”在整個制表界掀起了一場風暴,而卡地亞和其他許多歐洲手表品牌一樣,都沒能擋住由更精準、更具性價比的石英表所帶來的沖擊波。因此,卡地亞需要找到一個解決方案,一個既能夠讓他們繼續打造與其輝煌歷史相符的時計,又能夠在嶄新的石英時代繼續保持競爭力吸引消費者的絕佳方案。而這個方案,就是Must de Cartier。
對于卡地亞這樣一個奢侈品品牌而言,讓自家的產品走上更親民、更實惠的路線無異于是自尋死路。因為一旦開始降低價格,再想要重回高端定位將變得異常困難。盡管如今的卡地亞旗下存在著多樣化的金屬表款,包括像精鋼、黃金或鉑金等等,但回望過往,他們的手表主要都是用貴金屬材質打造的,因此價格要更為昂貴。而就在這個時候,Robert Hocq、Alain-Dominique Perrin和Must de Cartier登場了。
1972年,一位精明的投資者、法國抵抗運動的前成員Robert Hocq收購了卡地亞巴黎(自皮埃爾·卡地亞于1964年去世后,卡地亞家族出售了倫敦、紐約和巴黎的Cartier分支)。Hocq與時任卡地亞巴黎總經理的Perrin共同構思并推出了“Les Must de Cartier”的概念及子品牌,這是一個在價格上更具親和力的卡地亞產品線,旨在帶來所謂的“must-haves(必備品)”。事實上,根據《紐約時報》報道,Must這個名字來源于一位卡地亞員工的感慨:“Cartier,簡直是必不可少” !
Les Must de Cartier涵蓋了錢包、打火機以及今日我們所熟悉的手表。從某些角度來看,Must de Cartier手表背后的策略有些類似于早期帝舵還未獨立之前與勞力士之間的關系。作為“皇冠之盾”,帝舵誕生的初衷便是為了以更親民的價格來為消費者和軍用客戶提供接近勞力士品質的手表作品。
Must de Cartier手表也遵循了相似的框架,它依舊采用了卡地亞的經典設計,但卻搭載了更便宜的石英機芯或ETA機芯,而非此前的高級機芯。它的表殼材質也換成了鍍金的925銀,而非昂貴的純金。作為參考,圖中所示的這款配有“檸檬色”漆面表盤的Must de Cartier Tank腕表在1977年時的售價為350美元,這相較于同期的純金卡地亞手表來明顯要親民得多。
雖然并非所有的卡地亞設計都推出了Must de Cartier的版本,但是像Vendome和Tank這樣的標志性作品卻成為了該系列的代表。那些Must de Cartier Tank腕表在外形和尺寸上均與當時的Tank Louis相一致,而它們之間的區別就在于前者使用的材質更便宜、搭載的機芯更經濟,并且表盤上還印有“Must de Cartier”的標志。
從某種意義上講,Must de Cartier之于卡地亞,正如月球表之于歐米茄。當然,兩者在品質下降的方面并無可比性,但它們在色彩和紋理的表現多樣性上,卻存在有相似之處。盡管表殼設計忠于卡地亞的經典風格,但Must de Cartier卻在表盤設計上展現出了更豐富多彩的表現力。由于這些手表生產起來很容易、制作成本也很低,再加上還有著非常多有趣的版本,因而令之在當時大獲成功。據說,卡地亞的年銷量從最初的3,000枚左右激增至70年代末的16萬枚。此外,即便Must de Cartier十分親民,但是像著名設計師伊夫·圣·羅蘭之類的一些名人仍然對其青睞有加。
到了21世紀初,Must de Cartier系列逐漸淡出了市場,因為此時的卡地亞認為品牌已不再需要這種平價副線。曾經作為救命稻草的Must de Cartier,在卡地亞重新站穩腳跟之后,也便成為了可能對其奢侈品牌核心地位及設計專屬性的潛在威脅。然而,該系列的色彩主題和趣味性卻留下了深遠的影響,甚至啟發了卡地亞的一些全新設計(特別是Tank系列)。
盡管Must de Cartier已不復存在,但卡地亞通過如今的Tank Must系列,微妙地承認了Must de Cartier的使命及其時代重要性。這些Tank Must腕表要么是有著入門級參數的鋼款Tank,要么就是移除了羅馬數字時標的彩色迭代版本。2021年,卡地亞推出了一組RGB三色Tank Must腕表,之后甚至還帶來了一款Tank Must Solarbeat(太陽能驅動)腕表,此舉旨在用這些極具Must de Cartier風味的作品來吸引年青一代的消費者。
有些喜歡卡地亞的人可能會認為Must de Cartier是可能會威脅到品牌聲譽和地位的存在。但真正的粉絲會意識到,正是這個系列拯救了卡地亞于水火之中,并且還為卡地亞開啟了通往現代的大門,讓今日的我們依然能夠繼續欣賞這個品牌在色彩和趣味性方面所揮灑出的浪漫魅力。時至今日,Must de Cartier腕表仍然是古董卡地亞收藏最實惠的切入點之一,而這也意味著它們將繼續受到廣大鐘表愛好者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