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ishorn 是我最喜愛的品牌之一,一方面源自品牌獨特而富有創意的設計理念——致力于打造“想象中的復古”腕表,填補那些有趣的復古概念與歷史表款之間的空白。另一方面,則要歸功于品牌創始人 Sébastien Chaulmontet,他身兼 Sellita 創新與市場總監,擁有令人嘆服的淵博知識,其收藏囊括了眾多風格獨特甚至獨一無二的迷人復古計時碼表。他是少數能將復古精髓精準地注入設計的制表專家之一。
我很少看到一款手表,能像 Albishorn Type 10 Classic 這樣,從構思到成品都顯得如此深思熟慮且做工精湛。 對于復古愛好者來說,這款飛行員計時碼表的靈感來源一目了然:寬大的黑色紋理表盤,既能吸收光線,又能確保駕駛艙內的清晰讀時。我們熟知的寶璣最近(再次)推出的Type XX計時碼表,假若以現代技術詮釋其“前身”該是什么樣子呢? Type 10 Classic 或許給出了答案。
獨特尺寸與盤面魅力
這款腕表的設計頗具趣味:直徑39毫米,厚度11.6毫米(算上略微拱起的表鏡為12毫米)。然而,外擴的凹面表圈寬度達41.7毫米,加之47.7毫米的表耳間距,令其佩戴時顯得更加寬大。這種特殊比例導致表盤空間比預期略小。盤面紋理獨特,米色 Super-LumiNova 夜光涂層覆蓋了數字和時標。
計時指針運行時,“棒棒糖”計時秒針會移開,露出下方小窗——一個醒目的紅點隨即顯現,令人聯想到經典百年靈慢速計時碼表的特征。停止計時時,紅點會變為白色,白色點綴同樣出現在時分秒針上,呼應著復古風格。不過,這一精妙細節初看可能不易察覺,因為占據視覺焦點的是兩個碩大的“大眼睛”——分別位于3點鐘位置的30分鐘計時盤和9點鐘位置的小秒盤。它們飾有蝸形紋,并同樣涂覆米色夜光涂層。
表殼工藝與操作體驗
表殼設計很有意思,表耳與表耳間的落差很大,這也是經典古董計時碼表的特征之一。拉絲與拋光工藝的混合運用,令表殼成為古董愛好者津津樂道的亮點,整體觀感干凈利落。其頂部輪廓在某些角度不像 Spillman 表殼那般棱角分明,卻隱約透出百達翡麗 3448 的神韻。但更不容忽視的顯著特色是:標志性的左置(“destro”)表冠,以及極具工業風、醒目張揚的紅色單按鈕。
帶棱紋的紅色按鈕與同樣帶棱紋的表圈相得益彰。表圈沒有棘輪咔嗒聲響,手感更接近老式彈性潛水表圈。當我把手表戴在左手腕上時,右手拇指能輕松、有力且穩定地操作那個碩大的按鈕,甚至無需目視即可精準定位——這對于需要一邊計時導航、一邊操控儀表或觀察天空的飛行員而言至關重要。同時,表圈足夠緊,不會誤觸,而且操作起來也很容易(部分照片中表圈未對齊實屬我個人的疏忽,而不是手表的問題)。
內在實力與復古靈魂
Type 10 Classic 擁有極具復古韻味的表背,具備 100 米的防水深度,其搭載的的機芯更是極具特色。專為 Albishorn 研發的 ALB02 M 手動上鏈計時機芯,經瑞士官方天文臺(COSC)認證,直徑 30 毫米,厚度 5.70 毫米,振頻 4Hz,動力儲存 65 小時。其架構基于經過深度改良的 Valjoux 7750 機芯,想象一下將表冠旋轉至常規的 3 點鐘位置,按鈕置于其上方,并將小表盤調整至與機芯垂直排列,其布局就合情合理了。更薄的機芯厚度是實現整體復古感的關鍵之一。
實用魅力與復古暢
想表圈、指針和表盤均采用米色調的 Super-LumiNova 夜光材質,在紫外線照射后會發出綠色光芒,其表現現代而可靠,避免了老式鐳夜光的衰減問題,大大提升了腕表的日常實用性。我佩戴這塊手表一個多星期,愛不釋手。它不僅佩戴舒適、充滿樂趣,更激發了我對其他可能實現的復古風格的遐想。
Chaulmontet 深思熟慮地融入了復古愛好者渴望的一切元素,打造了一款看似融合了豪雅、百年靈、Angelus 等品牌風格的手表,實則延續了 Albishorn 獨有的風格。Type 10 Classic 匯聚了如此多的優點,但是價格很公道,3950瑞士法郎的價格,你心動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