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格拉蘇蒂的德國精密制表業由費爾迪南多‧阿道夫‧朗格一手創立,此表名為“1815”,正是代表他的出生年份。1815特別融入傳統的設計元素,包括藍鋼指針、阿拉伯數字和火車軌分鐘刻度,是朗格制表傳統的典范之作。
實心銀表盤的中央凹入部分借鑒了朗格著名懷表的標志設計,使1815的層次更加分明。小秒盤跟上鏈表冠呈90度角,與其它獵人式懷表的排列方式同出一轍。
劃時代的設計往往反映出社會上的重要事件。例如,19世紀的鐵路發展便影響了朗格的歷史懷表設計。在1815腕表中,分鐘刻度與路軌外貌十分相像,把傳統元素活現眼前。
藍鋼指針亦是1815的經典設計,與表盤形成鮮明對比,使顯示更易讀取。這種藍色必須經過攝氏300度的慢火小心燒煉方能形成。過程中,指針表面產生一層具有菊藍色光澤的極薄氧化層,可增強指針的耐腐蝕性。
1815結合了朗格懷表的多項特點,包括大型3/4夾板。此裝置以未經處理的德國銀制成,數年間表面會形成獨特的淺金色薄層。這種甚少采用的物料極為敏感,故此工匠需具備相當豐富的經驗,處理時必須加倍小心。
經拋光的套筒承載機芯多個心軸。這些套筒一般由朗格的藍色螺絲固定。合成紅寶石作為軸承。深紅色的寶石軸承、菊蘭色的螺絲和黃金套筒營造出機芯傳統的三色設計。

在手工雕刻擺輪夾板的下方,螺絲擺輪每小時震頻達21,600次。此裝置與擒縱叉和雙面拋光的擒縱輪互動,調節手動上鏈機芯的穩定速度,并提供55小時動力儲存。

源于格拉蘇蒂的德國精密制表業由費爾迪南多‧阿道夫‧朗格一手創立,此表名為“1815”,正是代表他的出生年份。1815特別融入傳統的設計元素,包括藍鋼指針、阿拉伯數字和火車軌分鐘刻度,是朗格制表傳統的典范之作。
實心銀表盤的中央凹入部分借鑒了朗格著名懷表的標志設計,使1815的層次更加分明。小秒盤跟上鏈表冠呈90度角,與其它獵人式懷表的排列方式同出一轍。
劃時代的設計往往反映出社會上的重要事件。例如,19世紀的鐵路發展便影響了朗格的歷史懷表設計。在1815腕表中,分鐘刻度與路軌外貌十分相像,把傳統元素活現眼前。
藍鋼指針亦是1815的經典設計,與表盤形成鮮明對比,使顯示更易讀取。這種藍色必須經過攝氏300度的慢火小心燒煉方能形成。過程中,指針表面產生一層具有菊藍色光澤的極薄氧化層,可增強指針的耐腐蝕性。
1815結合了朗格懷表的多項特點,包括大型3/4夾板。此裝置以未經處理的德國銀制成,數年間表面會形成獨特的淺金色薄層。這種甚少采用的物料極為敏感,故此工匠需具備相當豐富的經驗,處理時必須加倍小心。
經拋光的套筒承載機芯多個心軸。這些套筒一般由朗格的藍色螺絲固定。合成紅寶石作為軸承。深紅色的寶石軸承、菊蘭色的螺絲和黃金套筒營造出機芯傳統的三色設計。

在手工雕刻擺輪夾板的下方,螺絲擺輪每小時震頻達21,600次。此裝置與擒縱叉和雙面拋光的擒縱輪互動,調節手動上鏈機芯的穩定速度,并提供55小時動力儲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