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支不久前瑞士海關沒收的中國盜版機械表
瑞士手表舉世聞名,手戴一款瑞士名表,是成功人士身份的象征。善于仿造的中國也在其中看到了商機,而且中國人的仿造技術越發精湛足以以假亂真。當顧客無法區分真假的時候,就會對品牌失去信任。
瑞士鐘表聯盟首次沒收了工藝極其繁復的中國盜版手表。這些假表為瑞士鐘表業帶來巨大經濟損失,同時也損壞了瑞士鐘表的市場形象。
只有當非常仔細觀察時,才能看出些許蛛絲馬跡:在顯微鏡下才能發現秒針的空格;或者表殼上的碳原料被換成塑料材料;或者表盤的玻璃上缺乏抗反光元素等。
但是除了這些微小的細節之外,就連鐘表專家都很難一眼看出破綻,這支去年12月在瑞士海關沒收的宇舶Big Bang法拉利腕表,就完全能與正版魚目混珠。
無論是外觀、重量、甚至味道(因為真、假手表都帶有香草香味),都出奇的相似,而最令人難以置信的是表的核心。
“這是我第一次將一塊仿制的陀飛輪手表拿在手里,這是一個帶有高精確度的機械模型。“仿制者甚至掌握了更多制造超復雜鐘表的技藝,”瑞士鐘表協會FH打假部門負責人Michel Arnoux告訴瑞士資訊swissinfo.ch。
世界最大鐘表中心斯沃琪對于中國仿造市場的發展感到擔憂,這一市場現在正在以迅猛的速度進軍高精確尖端市場。
與那些在亞洲和拉丁美洲市場上的幾十瑞郎的假勞力士表相比,這些假恒寶腕表卻會蒙蔽顧客的眼睛賣出幾千瑞郎的“大價錢”,這為該公司帶來巨大的虧損。
而對于仿制產品深惡痛絕的表廠老板們絲毫也不掩蓋自己的憤懣,斯沃琪集團老板Nick Hayek不久前對免費小報《20分鐘》說:“盜版手表,每年為鐘表行業帶來的損失上十億,最大的問題是,這些假冒產品越來越專業化。”
造假者之所以進行仿制當然與奢侈腕表的“火爆”盈利分不開,但是這也不是唯一原因:“2008-2009年鐘表業的危機令中國假表生產商不得不降價傾銷其高精密技藝的仿造腕表,以減少庫存。同時華人黑社會組織還繼續尋找新銷售市場,這是一條投資之路,令他們在網上通過體育賭博得來的大筆資金得以轉移。”
“二手”產品
盡管很難找到犯罪組織和假表生產商之間的關聯,但瑞士鐘表聯盟卻確信,這兩者之間一定有瓜葛。
仿制者主要利用網絡市場來銷售自己的產品,主要銷售對象是個人。
“在危機時期,許多紐約和倫敦的證券經紀人都在網上廉價銷售他們的手表。仿制者馬上混入其中,謊稱出售‘二手’表,” Michel Arnoux這樣說。
而另一方面,許多門外漢和鐘表愛好者有意識或者無意識地購買假表。“在過去的幾年中,手表的價格在上漲,所以很多手表愛好者將目光轉向‘二手’表。”
愿意被復制
沒有人愿意公開承認,但是在瑞士鐘表業卻有著這樣的說法,某些品牌所推行的“政策”在某種程度上鼓勵了假表制造商的行為。
而且,瑞士的品牌向傳統市場(美國、歐洲)的銷售網受到很大的限制,這令許多小商家不得不通過“二手”市場來填補供貨的不足。“這一平行市場在美國和歐洲是合法的,因此仿造商們就有了可乘之機,” Arnoux解釋說。
Jean-Claude Biver,恒寶手表的總裁在過去的幾年多次表示,他的手表被仿造是多么的令他驕傲,這說明他的品牌在國際市場上占有了一席之地。
但是今天的說法卻完全不同了,仿制品帶來的損失并不僅僅是經濟上的損失。Michel Arnoux說:“如果消費者不再在意正品和贗品的區別,那么信任就失去了。這是對瑞士品牌的一記重擊。”
就地行動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出現,瑞士鐘表聯盟在當地組織了一支由40-50名中國人組成的檢察小組。“我們的策略在于多采取行動,為假表制造商施加壓力,”Michel Arnoux說。
廣東省是假表出產中心,那里每天都有警察出沒搜查。“但效果卻不大,”這位瑞士鐘表聯盟的代表補充說。“一切都是分開進行的,各角色之間相互沒有經濟關聯,手表的主要部件有時在合法的正規企業中生產,然后在隱秘的手工作坊中安裝。”
盡管如此有時候還是會有一些“小魚”落網。比如去年3月,280‘000個半成品仿造手表在一個隱秘的作坊中被沒收。但是追蹤痕跡和抓住組織頭目卻更難,往往這些人都與其他犯罪行為有關,還經常受到官方的掩護。
中國駐瑞士使館的態度明確
瑞士鐘表工業希望,經濟部長約翰·施耐德-阿曼(Johann Schneider-Ammann)能夠在7月8-15日因經濟事務訪問中國時,能將他們的擔心轉達給中國政府。“因為這是事關知識產權的問題,列于我們為經濟部長準備的備忘錄最上端。”就瑞士資訊通過Email提出的幾個問題,中國駐瑞使館作出了以下回復:使館注意到近期瑞士媒體關于中國制售假表的報道和瑞士鐘表企業的擔心,并已將有關情況轉達國內有關主管部門。
知識產權保護一直是中瑞經貿關系中的重點議題,兩國在這一問題上有著共同的目標和利益。中方愿與瑞方在利用好工作組這一平臺的基礎上,共同探索建立更加系統、高效的合作機制,包括建立雙邊知識產權合作項目的可行性,不斷提高知識產權保護水平。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既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和建設創新國家的重要支撐,也是尊重國際規則、維護公平競爭的現實需要。
根據瑞士鐘表聯盟FH的統計每年全世界出產的盜版手表達4000萬,比瑞士生產的正版表(3000萬)還多。
瑞士表的仿造者每年創造營業額達10億瑞郎,相當于該行業營業額的5%。2010年亞洲共進行了1300次大搜捕,沒收了500'000支盜版手表。在墨西哥、巴西、意大利沒收的數量也相當可觀。